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凡夫與諸佛同具佛性,差別就在迷與悟之間。修行當要時時保持覺性,隨處作主,遇境界時,心不起貪瞋癡等惡念,依四正勤之法,精進不懈,時時轉念、提念,持之以恆,修戒定慧,發菩提心。方不辜負自己的靈知靈覺,也不辜負師長教化恩德,更不辜負佛陀法乳深恩。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人會有三種觀想,是哪三種呢?所謂欲想、瞋恚想與殺害想。比丘們應當要知道此三種觀想。如果觀欲想,命終之後便會墮入地獄之中;假如動了瞋恚的念頭,命終往生時,將會墮入畜生道之中,投生成為雞、狗、蛇、蜥蜴這類的眾生;若是起了殺害的念頭,命終之後,就會成為餓鬼道的眾生,身體恆常被猛火燒煎,苦不堪言。因此,比丘!心中若存有這三種不好的念頭,將會招感地獄、餓鬼、畜生的苦報。」 「另外,還有三種觀想,所謂出離生死之想、不興害想、不生瞋恚之想。如果有修行人發了出離生死的想法,命終後將投生人中;假使有人不曾興起傷害眾生的念頭,往生之後,自然投生天道成為天人;若是有人從不起殺害眾生的念頭,即能斷除貪心、瞋恚、憍慢、嫉妒、慳吝這五個繫縛眾生的煩惱垢結,便於彼處證入涅槃。比丘!你們要念茲在茲,精進修行,時時專注於此三想,遠離三種惡想。諸位比丘!應當依此學習,如是修行。」 當時,比丘們聽聞佛陀的教誨,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三.地主品第二十三(一○)》
省思 一念迷,即是煩惱;一念覺,即是菩提。凡夫與諸佛同具佛性,差別就在迷與悟之間。修行當要時時保持覺性,隨處作主,遇境界時,心不起貪瞋癡等惡念,依四正勤之法,精進不懈,時時轉念、提念,持之以恆,修戒定慧,發菩提心。方不辜負自己的靈知靈覺,也不辜負師長教化恩德,更不辜負佛陀法乳深恩。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文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