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以上几种观点与“紫檀绝迹论”是极为接近或等同的。如第三种观点,如果是从宫廷库存的减少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一些学者及商人经常据此而得出“紫檀早已绝迹”的结论,学者无非是想论述紫檀因稀少而珍贵,紫檀家具也因此而弥足珍贵。商人则不然,用“紫檀早已绝迹”来危言耸听,高价出售家具而已。
紫檀绝迹论
目前国内清家具研究的著作及论文中涉及到“紫檀”的产地,来源或现在究竟有没有“紫檀”时,几种主要的观点为:
1、极其稀少,濒临灭绝;
2、清中期至清末已很少,到民国早期紫檀作为一种植物已绝迹;
3、宫廷库存紫檀至清中期很少,慈禧用掉一大部分,少量至袁世凯时期悉数耗尽,再也见不到紫檀了;
4、绝迹尽100年,90年代中期才干辛万苦从印度洋岛屿中找到而运回中国。
以上几种观点与“紫檀绝迹论”是极为接近或等同的。造成以上看法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经济史或对外贸易史知识未尽深入了解。
第二,观点片面,人云亦云。如第三种观点,如果是从宫廷库存的减少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一些学者及商人经常据此而得出“紫檀早已绝迹”的结论,学者无非是想论述紫檀因稀少而珍贵,紫檀家具也因此而弥足珍贵。商人则不然,用“紫檀早已绝迹”来危言耸听,高价出售家具而已。
第三,纯属对植物学、木材学知识的缺乏而误导市场。
紫檀确实自清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很少进中国,进出口商品分类统计表里自民国开始至今也未见到“紫檀”二字,但并不见得紫檀已经绝迹。
1、自清中期以后,特别是1840年 ... 战争后,中国“中央大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北至 ... ,东至日本、琉球,南至南洋诸国及印度南亚诸国,西到 ... 及其它中亚国家,因为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与蚕食,国力明显下降,对周边小国的影响已微乎其微,“朝贡贸易”已经不可能了。
2、1840年后,战祸连年,中国始终处于封建、半封建的殖民主义阶段, ... 经济及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是始终处于不发达的状态,可以用于在国际市场上交换的工业加工品极少。当时 ... 输入,白银输出,造成国库虚,民不聊生。从民国时期的进出口商品分类表中可以看到,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极少有奢侈品,更不用说名贵稀有的紫檀木了。
3、紫檀木产地在印度南部及西南部,本国极少使用。从历史上至今,主要输往中国、日本、台湾省、香港地区,新加坡有少量进口。改革开放后,1988年,开始有少量过境缅甸产于印南部的紫檀木进口到云南边境口岸瑞丽、畹町、姐告、盈江等地,由于缅甸 ... 多次封锁印缅边境及中缅边境,使紫檀木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没有一根紫檀木进入中国任何口岸,2002年11月至2003年底,紫檀木主要从上海及广东新会、 ... 等地进入中国。中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表中也没有紫檀木的任何资料,主要是紫檀木的征税很高而进口商以其它较便宜的树种名称替代的原因。
印度南部、西南部的紫檀木及檀香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在走私集团及反 ... 武装组织手中,进入中国主要是从缅甸过境,2002年后转道斯里兰卡、新加坡再到中国上海、广东新会。出口中国紫檀木、檀香木的外国公司主要来自缅甸、新加坡。由此可知,紫檀木不仅没有绝迹,进口到中国的数量及价格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3年,几乎每个月都有新货到港,主要是经印度及缅甸 ... 打击紫檀木、檀香木走私后积压了近一年的货物必须出手,2002年底,紫檀木的国内销售价格一度涨到18-22万元\MT。
紫檀木早巳被国际上及印度 ... 定为濒危物种,与大象、檀香木一样禁止贸易,违者与走私毒品同罪。随着紫檀木的疯狂走私,紫檀木的数量已不会太多,且径级越来越小,质量也呈下降趋势,适用于明清家具 ... ,特别是大器 ... 的紫檀木比例也很少。大学问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涪生前多次呼吁,对于珍稀紫檀木应视为国宝,不要轻易下锯而制成不伦不类的所谓仿明清家具,在创新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要仿也要原汁原味,不能暴殄天物。
——来自《收藏家》2004.05
编辑:聪子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