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海涛法师:有福德的罪人

有一次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当时聚集了一千两百五十位弟子、一万多个菩萨和各天界的无数圣贤众神,大家听闻佛法都心生欢喜。 说法到一半,佛陀突然问阿难:「你有见过年老长寿,而且具有福相的老人,却还有罪恶报应没有还清的吗?」 >阿难恭敬的回答:「罪恶的人,怎么会有福气的长相?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人。」 >佛陀说:「他现在在门口,大梵天王不让他进来,你去帮我把他带进来。」 >阿难奉着佛陀的旨意来到门口,果然看见一位老人,年纪两百多岁了,眉头生出秀美的白毛,耳尖高出头顶,牙齿就像整齐的贝壳,双手长过膝盖,一副很有福气的样子。但是他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四肢都 ... 在外,走路走得很慢,呼吸的气息也很微弱,好象饿了很多天。 >老人拄着拐杖大喊:「我不远千里而来,就是要见佛陀一面,让我脱离痛苦。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十年,你们却拒我于门外,怎么能够这样?」 >阿难看到这种情况,马上要大梵天王放老人进来,并搀扶老人来到佛陀面前。 >老人见到佛陀,一时喜极而泣,又悲从中来,眼泪鼻涕交融流下。他向佛陀行礼完后,跪着告诉佛陀: >「我一出生就非常不幸,贫穷辛苦,饥寒交迫,想求死不成,活着又没有人可以依靠。我听说世尊的慈悲遍布众生,心中十分欢喜,早晚都在祷告祈愿,希望能够见佛陀一面,十年过去了,一直到今天我的愿望才能实现。刚才被挡在门外,我本来打算要回去了,但是却没有力气走回去,进退都没有路。我只怕死了之后,尸体污蔑神圣的佛门,更加重我的罪业。没想到世尊怜悯我,让我进来。我就算这样死去,也没有憾恨了,只希望我赎完罪后,在下一世可以得到世尊的垂怜和恩惠,赐我无上的智慧。」 >佛陀说:「每件事有因缘,罪孽福报总会如影随形。我来说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在一个强大国家的里,有一位骄傲的太子,只知道敛财,从不知道布施,平常又随意轻视、侮辱人。 >当时有一位贫寒的佛教弟子,名叫静志,从很远的国度而来,向太子求一件法衣,太子却不当一回事,既不布施衣服,又不给予食物。静志七天七夜没吃东西,又没水喝,只剩下一点气息,命在旦夕,没想到太子看到这种情形却和大家一起取笑他,后来又把他驱逐出国境。 >静志还没有走出国界就遇到饥饿的盗贼,想把他 ... 来吃。他冷静的对强盗说: >『我是个饥饿、寒冷又贫苦的和尚,瘦骨如柴,皮肉薄而且腥臭有臊味,真的不能吃,吃我只不过多一个人被 ... 害,对你们并不会有任何帮助。』 >盗贼回答:『我们饥饿贫困了很久,只是吃泥土过活而已,你虽然枯瘦,远胜过泥土的味道啊!』 >没想到盗贼终究不放人。幸好太子知道了这件事,忽然良心发现,马上加以援救,并说: >『我已经没有布施给他任何东西了,今天怎么可以袖手旁观,任由他遭受灾难,而丧生在饿贼的口中呢!』于是马上骑着马去救援,将静志从盗贼手中救了回来。」 >佛陀对着老人说:「那时的静志就是现在的弥勒佛,而那位太子就是你啊!你今天受到这种贫穷的痛苦,正是在还清那时吝啬贪心的罪孽。而你之所以会这么长寿,是因为你救活静志的缘故。」 >老人听了,感叹的对佛陀说:「这些都是我自己造的业啊!往事都过去了,希望能在今天彻底结束掉,但愿我还能够以这条垂死半残的生命,求做佛门弟子,让我在后来的生生世世,可以侍奉在世尊身旁。」 >佛陀答应了,马上运用神通使老人改变形体,变得身体强健,力量足够,耳聪目明,并且得到无上的智慧。 老人感激得不断向佛陀行礼。在场所有众生看到这种情形,听到佛陀藉这个故事所说的法,都很欢喜,心满意足的行礼退下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海涛法师:有福德的罪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雷锋说过的名言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鉆。

  2. 元旦结婚祝福语_结婚誓词,婚礼致辞,结婚证婚词,婚礼贺词

    新婚快乐,喜结良缘。天赐好良缘,郎才配女貌,新婚大欢喜,祝福送上前。恭祝新婚大吉,白头到来。

  3. 最好听的轻快婚礼歌曲大全

    最好听的轻快婚礼歌曲有哪些?最好听的轻快婚礼歌曲大全SeasideTheKooks又是一首可爱的歌曲,很简单也很甜蜜,虽然很短,只有1分39秒,但是完全可以循环著来播放。FrankieValli这是一首充满蛊惑的歌,有好些电影桥段用这首歌做背景,表现受尽婚姻折磨的男主人公遇见小情人的场景。SayHeyILoveYou这首歌胜在节奏感强,而且曲调非常有感染力。如果我们在沙滩婚礼上还安排了party,这首歌绝对适合在那时播放。

  4. 三个媳妇

    有一个员外爷,有三个儿媳妇,一个个伶牙利齿、谈笑风生,旁若无人。有失检点,坏了家风,便想整治一下三个媳妇。一天,员外叫三个媳妇到地里去薅草。三个媳妇知道是公公在整治他们,便一齐在树荫下歇凉。三个媳妇嘻嘻哈哈地走到家门口。

  5. [专家点评] 清王宸 仿古山水图册之一

    [专家点评]清王宸仿古山水图册之一王宸字子凝,一作子冰,号蓬心、蓬樵、柳东居士、玉虎山樵、退官纳子等,他是王原祁曾孙,乾隆二十五年举人,官永州太守,工诗,山水承家学。王宸画学王原祁,更是所画山水,仿王原祁法,可谓一蟹不如一蟹。王宸山水多用枯笔,气味荒古,晚年枯中带秀。王宸的画干皴中富有润泽之趣,这是他的长处和优点。王宸“仿古山水图册”纸本,水墨,纵24厘米、横29.5厘米。

  6. 佛教的因果律

    佛教的因果律什么叫因果?其实,怎样的善得怎祥的福报,怎样的恶得怎样的苦报,也有恰如其分的“因果律”。一个人的“命”和“相”正是这些业因果报的体现。“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因”,才能转变未来的“果”。所以,修学佛法的人,要深信善恶的因果律,知见才算正确;否则,若不深信佛语的善恶因果律,那就叫作邪见了。

  7. 罪恶昭著造句_罪恶昭著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罪恶昭著zuìèzhāozhù罪恶昭著的意思和解释:罪恶明显。罪恶昭著的出处罪恶昭著的例子土豪劣绅中~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罪恶昭著造句那个国王因罪恶多端而臭名昭著。Thepeasantshavenodesiretobanishthemostnotoriouscriminalsamongthelocaltyrantsandevilgentry,butwouldratherarrestorexecutethem.美国那臭名昭著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快乐主义堡垒创造出了一些罪恶的菜肴。Amer

  8.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拼音】nìng wéi jī kǒu , wú wéi niú hòu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苏秦来到韩国游说韩宣惠王抗秦,他说:“韩国地理位置优胜,具有最领先的弩机...

  9. 释佛秀往生实录

    沙弥尼释佛秀,女,六十五岁,俗名王秀武,黑龙江省哈尔滨人,行医为业,终生独身。十月二十八日上午十一点二十分,于金陵寺往生堂安然捨报往生。佛秀自身患肾衰,严重贫血、尿毒、丹毒、半身不遂行动不便等多种重病。>佛秀师生前曾见硕大莲花,佛菩萨像放光。往生后第二日,肢体柔软头顶犹温。结果是,二十七日淩晨甘文星居士往生,二十八日中午释佛秀师往生,二十九日一天开了两个往生法会。

  10. 逃難29年,在位富國強兵,秦始皇這位祖宗功不可沒

    導讀:公元前362年,秦宮內,彌留之際的秦獻公面部表情漂忽不定,一會兒愁苦,一會兒驚恐,一會兒又狂笑人們熟知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催枯拉朽、勢如破竹地打垮六國,統一華夏這一壯闊場景。如果僅把這一功勞記在始皇頭上未免偏頗,其實是他們八輩子祖宗修來的福份,真的,是八輩子,而這個秦獻公就是第一輩子。今日櫟陽(閻良區圖片)一、王位寶座被奪,流離魏國29年公元前425年,獻公老爸秦靈公去世時他才10歲,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