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15年10月25日,与在日本东京举行婚礼。在婚礼上,送给新娘的礼物不是钻戒,不是耳环,也不是什么其他的世俗首饰珠宝,它是一支手枪。在将这支枪带回北京时,根据当时的安全规定,他将二十发子弹交给上海市公安局。>在过去的记载中,这支枪被说成是勃朗宁手枪。因为它不仅是孙中山与宋庆龄爱情的见证,也体现了宋庆龄为革命不畏艰险的精神。>孙中山将一只毛瑟手枪作为送给新娘的礼物并不寻常,宋庆龄深味其意,并将其保存终生。
1915年10月25日,与在日本东京举行婚礼。在婚礼上,送给新娘的礼物不是钻戒,不是耳环,也不是什么其他的世俗首饰珠宝,它是一支手枪。中山说:「这枪配了二十颗子弹,十九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是危急时留给自己的。」> 当时,中山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 作为最重要的纪念品,终其一生都精心地收藏着这支手枪。> 1981年去世后,在廖承志的领导下筹备纪念龄的展览。秘书杜述周奉命到上海去接收一部分重要文物。在将这支枪带回北京时,根据当时的安全规定,他将二十发子弹交给上海市公安局。从此枪和子弹才分开。> 展览布置好,廖承志来审查。见到这支手枪,他关切地问:「这枪的子弹呢?」由此可见,龄的这支枪在当时的革命者中十分著名,而且枪和子弹从来不分开。革命者们对其是十分熟悉的。> 在过去的记载中,这支枪被说成是勃朗宁手枪。我们就一直延续这个说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位到龄故居参观的外宾,认真地观察了这支枪。然后,他郑重地向我们提出,这枪不是勃朗宁的而是德国毛瑟的。我们这才注意到,枪身上标的的确是「毛瑟」(MAUSER)。> 几十年来,这支枪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因为它不仅是孙中山与宋庆龄爱情的见证,也体现了宋庆龄为革命不畏艰险的精神。>孙中山> 2003年,我们到新加坡做巡回展览。一天,我在「财富之泉」举办讲座。当讲到这支枪时,一位听众突然站起来,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你说的不对。1915年不可能有这样小巧的毛瑟枪。」我说:「但枪上的确刻着『毛瑟』字样。」他说:「那就是你们搞错了,这不是宋庆龄的那支枪。」我说:「这枪确实是宋庆龄的。我不是枪械专家。我很感谢您关注这件事。希望您能帮我们证实。」那位先生说:「我会证实的。我会请枪械专家来鉴定,证明你们是错的。」> 第二天我又在那里举办讲座。快要结束的时候。听众中站起一个人。正是昨天的那位先生。他当着所有的人向我赔礼道歉。原来,当天晚上他请了一位枪械专家来特意品鉴此枪,专家的证实结果是——这支枪确是「毛瑟」,而且正是1914年最新出品的,但这种型号很不常见。这位先生不仅再三为他的「无礼」道歉,同时还将他专门复印的载有这支枪图样、数据的枪谱送给我。我深深地被他认真的态度所打动。> 孙中山将一只毛瑟手枪作为送给新娘的礼物并不寻常,宋庆龄深味其意,并将其保存终生。一切一切,都体现出两位革命家不流凡俗,献身理想的个性品格。>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