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原文之三】儒生犹曰:「”上古久远,其实暗昧,故经不载而师不说也。”夫三王之事虽近矣,经虽不载,义所连及,五经所当共知,儒生所当审说也。夏自禹向国,几载而至于殷,殷自汤几祀而至于周,周自文王几年而至于秦。桀亡夏而纣弃殷,灭周者何王也?周犹为远,秦则汉之所伐也。夏始于禹,殷本于汤,周祖后稷,秦初为人者谁?秦燔五经,坑...儒士,五经之家所共闻也。秦何起而燔五经,何感而坑儒生?【拙解】儒生还会说:「”

【原文之三】 儒生犹曰:「 ”上古久远,其实暗昧,故经不载而师不说也。”夫三王之事虽近矣,经虽不载,义所连及,五经所当共知,儒生所当审说也。夏自禹向国,几载而至于殷,殷自汤几祀而至于周,周自文王几年而至于秦。桀亡夏而纣弃殷,灭周者何王也?周犹为远,秦则汉之所伐也。夏始于禹,殷本于汤,周祖后稷,秦初为人者谁?秦燔五经,坑 ... 儒士,五经之家所共闻也。秦何起而燔五经,何感而坑儒生? 【拙解】 儒生还会说:「 ”上古已经久远,那时之事实在是暗昧不明,故而经书无记载且师尊未讲说。”夏、商、周三朝之事虽然不甚远,经书即使无记载,但历史是连贯的,研究五经者皆应知晓,儒生应当详知并可解说。夏朝自从禹开始治国,经多少载而至殷朝,殷朝自汤经多少代而至周朝,周朝自文王经多少年而至秦朝。桀使夏朝亡而纣却使殷朝灭,使周朝灭亡的又是哪个王?若说周朝仍为久远,那么秦朝则是被汉朝所灭。夏朝始于禹,殷朝从汤开始,周朝始祖为后稷,秦朝祖先为何人?秦始皇焚烧五经,坑 ... 儒士,这是研究五经者所共知的。秦始皇因何事要焚烧五经,因何故而坑 ... 儒生? 【小议】 事由人做,史为人写,究其虚实,孰可定论?上古原本无字,先人以简略图形记录些故事,后人全凭想像臆测说解,何以知其正误?至于夏商周三朝,前两朝渐有甲骨象形,所载之事亦是晦涩难辨,到了周朝,传书渐渐多了起来。那么,新朝所记前朝史,又有多少可信度呢?人心似海,岂是仅善恶二字尽可诠释?既是如此,权且将那些传书载史只作为文书历史,真实度如何,实难定论。难以定论便不宜妄论。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到底是初定天下的赢政性情暴虐呢?还是儒生们做了什么大逆于天下一统之事呢?亦或是原本只是朝廷并不过分的正常执法,后被崇儒者们不断加码渲染了呢?儒家经书,大道无谬,亦不乏众多虚文糟粕。以其大道修身,可使人重德向善。其中载史故事,确实需要细辨虚实。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 ”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文标签:论衡历史文化读书五经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