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本月2日,一则另广大军迷振奋的新闻登上头条:"定远"号找到了!这是继去年9月"经远"舰被找到后的又一大发现,而在"经远"舰之前被发现的是"致远"舰,当时是2014年,距离甲午战争爆发过去了120年,整整两个甲子,刚好又是一个甲午年。这次发现的"定远"舰,是当年北洋舰队的旗舰,与姊妹舰"镇远"并列北洋"八大远"之首,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东亚洋面上的头号巨舰,而与之相关的很多真相,到今天为止,依旧鲜为人知。

本月2日,一则另广大军迷振奋的新闻登上头条:"定远"号找到了!这是继去年9月"经远"舰被找到后的又一大发现,而在"经远"舰之前被发现的是"致远"舰,当时是2014年,距离甲午战争爆发过去了120年,整整两个甲子,刚好又是一个甲午年。 这次发现的"定远"舰,是当年北洋舰队的旗舰,与姊妹舰"镇远"并列北洋"八大远"之首,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东亚洋面上的头号巨舰,而与之相关的很多真相,到今天为止,依旧鲜为人知。 停泊在山东威海的「 ”定远”号等比例复制舰 提到甲午战争,很多人脱口而出的都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等等憋屈的字眼,而对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人们也往往人云亦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 但是今天,随着旗舰"定远"号的重见天日,我觉得一些埋藏在海底的沉冤,是时候昭雪了。 风光无限的"定远"号 中国的母亲们吓唬哭闹的孩子时会说"再哭,狼来了",而相传当年日本的母亲们吓唬孩子会说:"再哭,定远来啦!" 1886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六大主力舰编队远赴海参崴,接中俄勘界特使回国。归国途中,舰队顺道访问了日本长崎,这在当时的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效应不亚于一场地震。 宫崎骏也曾在漫画中描绘过「 ”定远”舰 早在十年前,北洋海军就开始了海参崴—东南亚一线的远洋训练,以极高的姿态登上了东亚地区舞台,从客观上改变了东亚地区的海权格局,也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催生了远洋护商的概念。1888年的《北洋海军章程》明确规定了舰队的护商任务,此举正式赋予了中国近代化海军保护国家海外利益的新使命,在当时的中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观念进步。 1891年,应日方正式邀请,丁汝昌再次率6艘主力舰出访日本。此番出访,北洋舰队先后驶抵神户、东京,都受到了日方高规格的礼遇,明治天皇更是亲自接见了丁汝昌一行,时任日本海军军令 ... 的桦山资纪也设宴款待北洋海军官兵。 来而不往非礼也,作为答谢,北洋海军在"定远"舰上举行了2次茶话会,每次都邀请400多名热心观众登舰参观,而"定远"号的满载员额才不到370人。 北洋海军官兵的文化和 ... 素质都非常高,他们的出现让中国军人的国际形象焕然一新 尾崎三良就是受邀登舰的一员,他当时的身份是一名法律专家,他在1891年7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巡视舰内上下各处,巨炮四门,直径一尺,长二十五尺,为我国所未有;士兵们都能操英语一一作以说明;海军乐队奏乐,乐谱皆为英式;舰内之清洁,绝不次于欧美诸国舰队。"今天回看这段记载,无疑有力地驳斥了后人讹传的北洋水师"军纪松弛,素质低下,炮管晾衣服"等谣言。 而另一方面,此时的日本正与沙俄交恶,亟需寻求与大清的公开示好以制衡沙俄。一些善良的中国人以为日本真的是"友好邻邦",殊不知此时,就在不远处的日舰"扶桑"号上,一群日本军官正一边透过舷窗窥伺着"定远"和"镇远",一边激烈地争论着如何才能击沉这两艘庞然大物。 当年的「 ”定远”舰,是东亚洋面上的头号巨兽,也是日本人心中誓要赶超的目标 日本的弯道超车 19世纪末,是海军技战术飞速更新的时代,其迭代之快,远超今天海军的升级速度。一艘新下水的军舰,当时还是世界第一,两年后就可能被淘汰,日本海军正是抓住这一时机,以"定远"级战舰为追赶目标,天皇带头,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外购为主,自建为辅,以"年增两舰"的速度,同中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当时在法国出现了一个被称作"青年学派"的海军新理念:覆蓋重装甲、装备大口径火炮的巨型铁甲舰,未必是未来海军的发展方向;而以装备大量舷侧速射炮,辅之以鱼类的高机动战舰克制传统重甲重炮巨舰则大有可为。恰在此时,清廷因为观念陈旧,掐断了对海军的经费投入,北洋战舰的更新换代就此止步,这无疑给了日本海军一次非常难得的超车机会。 「 ”吉野”号巡洋舰是联合舰队于战前入役的最后一艘战舰,也是日本海军性能最先进的战舰 在这种背景下,"吉野"号诞生了,它是一艘专为克制"定远"而打造的巡洋舰,完美彰显了青年学派"快船快炮"的理念。它于1892年完工,在英国泰恩河畔的埃尔斯维克船厂下水,而这里同样也是"致远"号的诞生地,两年后,"吉野"和"致远"将在中国的大东沟海域展开殊死对决。 "吉野"的入役,标志着日本联合舰队完成了抗衡中国北洋舰队的资本积累。(此前日本已专门打造了号称"三景"舰的"松岛""严岛"和"桥立"来对抗定、镇二舰) 「 ”三景”舰共有三艘,其中两艘外购,一艘自建,专为克制定、镇二舰而打造 数据对比: 航速方面,"定远"能跑到14.5节,"镇远"稍快,15.4节,10年后建成的"吉野"则能跑23节,而纵观北洋舰队,即使是航速最快的"致远"和"靖远",最高航速也才18节。 火力方面,"定远"的家伙是4门克虏伯305毫米主炮,两两并联,交错坐落在舰体中脊线两侧,单炮射速4分钟1发;在舰的首尾各设1座旋转炮塔,内罩1门克虏伯150毫米副炮,再就是3具鱼雷发射管和8门37毫米多管转膛炮,"镇远"武备与此基本相同。 「 ”定远”级铁甲舰共有两艘,即「 ”定远”号、「 ”镇远”号,二舰武器配备基本一致,仅在推进功率上略有差别 而"吉野"装备的是 4门阿姆斯特朗152毫米主炮,另有8门120毫米副炮,射速可达6秒1发,此外还有5具鱼雷发射管和22门47毫米速射炮。 即便拥有此等武力,"吉野"号仍未能担纲联合舰队旗舰,但却担任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舰队的前锋,打响了丰岛海战、同时也是甲午战争的第一炮,也是它,在大东沟海战中击沉了"致远"舰。 「 ”吉野”号巡洋舰模型,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林立的舷侧速射炮 修罗战场:黄海大东沟 "我们可以见识花费巨款建造出来的最新一代舰艇威力如何。" ——法国《小日报》1894年8月13日 黄海/大东沟海战是世界海军进入钢铁蒸汽化时代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每个人都急切地想知道新式武器威力几何:鱼雷艇是否有用?配备速射炮的高速军舰能否打败配备重炮的重甲巨舰?而一些更有执行力的西方人,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就来到了中国,他们将亲身体验那场世纪大战,其中就包括后来"镇远"舰的副管带,美国青年马吉芬。 马吉芬是美国安纳波利斯海校毕业的优等生,非常热爱海军 1884年,马吉芬从美国安纳波利斯海校毕业,当时正值美国海军发展低谷,马吉芬没能在海军找到机会,只好带着1000美元安家费回到位于宾夕法尼亚的老家。 此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中法在马江爆发海战,福建船政水师独力鏖战,几乎全军覆没。马吉芬在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他认为那里一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于是漂洋过海抵达天津,却发现战争已经结束。 好在美国驻津领事将马吉芬引荐给了李鸿章,但后者似乎对他24岁的年龄不太感冒,于是马吉芬自荐道:"我跨越8000英里来为中国战斗,我能给予您的,不是24岁的年龄,而是我作为一名海军军官良好的训练和能力。" 在经过了包括船艺、炮术、导航、代数、天文学、三角学、曲线作图等等一系列考试后,马吉芬以优异的成绩被军械局水师学堂总办录用,成为天津水师学堂的一名教官,负责教授船艺与炮术。 马吉芬把十年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中国,献给了中国海军 九年后,马吉芬出任"镇远"舰副管带,全程参与了大东沟海战,并身负重伤。在住院养伤期间,他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信中详细记载了战场的情况: "本世纪规模最大的海战已经结束了,感谢上帝,我还活着……因为视力很弱(受伤),我现在还不能写太多,我只能说,我们以十艘战舰对抗了十二艘日本军舰,所有的战舰都将大幅中国国旗挂在主桅上!十二时五十分,"定远"号开火了,我们(镇远)也随之开火。一分钟后,日舰开火,随后的弹雨便如地狱一般……我无法跟您谈论战术,只能说我们和他们都在相互射击,炮弹如冰雹一般,双方都表现甚佳。有几次我不得不离开指挥塔,进入炮台去鼓励炮手,他们都表现得极为英勇……" 接下来,让我们从马吉芬的信开始,回到那个惊心动魄的战场。 "定远怎么还打不沉呐?!" 1894年9月17日午后,黄海,大东沟海域,北洋舰队vs联合舰队 从12:50开战至14:00为海战第一阶段,双方舰队迅速接近,并用舰炮猛烈对轰。在距离北洋舰队3500米处,以"松岛"号为旗舰的联合舰队集中炮火,攻击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 "定远"被这一轮齐射击中,正在舰桥上指挥的丁汝昌负伤,他让"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接替指挥,自己则坚持坐在弹片纷飞的甲板上鼓励将士。随后,"定远"舰的信号旗语装置又被击毁,北洋舰队失去了统一的战场指挥。 作为联合舰队旗舰,「 ”松岛"号也成为了北洋舰队重点打击的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定远""镇远"两舰坐镇中央,其余各舰自动配合,向对方旗舰"松岛"号所在的本队发起了反击,接连命中目标,"松岛""严岛"和"桥立"三舰的火力一度被压了下去。 13:25,"定远"舰克虏伯副炮击中日舰"赤城"号,弹片掀开了舰长坂元八郎太的脑袋,致其当场毙命。 14:15,"定远"舰命中"西京丸"号,而后赶来的"平远"舰,用260毫米主炮助战,也一炮命中"西京丸",但炮弹没有爆炸。随后"福龙"号又发射一枚鱼雷,从"西京丸"船底擦过,船上的海军军令 ... 桦山资纪躲过一劫。 舰艏中弹起火的”定远「 ”号——日本海军炮弹中使用的「 ”下濑 ... ”改良自著名的「 ”苦味酸”,爆燃效果极强 15:10,"定远"号舰艏被击穿,冒出浓烟,日第一游击舰队4艘战舰遂加紧围攻"定远"。危难之际,"致远"舰冲到"定远"前面,用单薄的装甲硬扛敌人的弹雨。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昂立舰桥,下令全速冲击,撞沉"吉野"。这一举动引来了敌舰的集火攻击,"致远"舰身受重伤,倾覆沉没,邓世昌拒绝营救,随舰同沉,以身殉国。 危难关头,「 ”致远”号挺身而出,掩护了旗舰「 ”定远”,同时向「 ”吉野”号发起了决死冲锋 七年前,邓世昌被任命为"致远"舰管带,他是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致远"舰沉没这天,也是邓世昌45岁的生日,他留下遗言:"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 光绪皇帝御前得知,龙颜恸涕,亲笔题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致远"沉没了,但 ... 戮仍在继续。15:30至17:30,是海战的第三阶段,中日舰队开始近身肉搏。定、镇两舰向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接连发炮,15:26,"镇远"主炮发射的2发305毫米炮弹相继打中"松岛"号下甲板左舷4号炮门,其中一发凿舷而入,在舱室内爆炸,炸弯了120毫米速射炮身管,并掀开了上甲板;另一发击中炮盾,在弹药升降机附近爆炸,引起堆放的60余枚榴弹殉爆,瞬间炸死炸伤日方96人。 受此一击,"松岛"号元气大伤,舰身向左倾斜5度,基本失去了作战能力,伊东祐亨下令挂出不管旗,放弃指挥。 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旗舰「 ”松岛”重创后,他不得不将指挥系统转移至同在本队的「 ”桥立”号上 尽管受到了重创,但截至此时,联合舰队1舰未沉,而北洋舰队已被击沉3艘战舰,"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见状,驾舰逃离战场,"广甲"舰也随之逃离。"定远"和"镇远"遂被"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5舰围住,但仍顽强坚持战斗。据马吉芬回忆,海战中他看见两个小军乐队队员一前一后合力推着小车运送炮弹,一炮打来,后面的中弹倒下,前面的全然不顾,仍奋力爬行,但炮弹太重,受伤的孩子凭一人之力难以拖动,他抬眼望着马吉芬,眼神似在求援。马吉芬于是跳下指挥台,扑过去和这个孩子推起炮弹车送往战位。 在日舰的围攻下,"定远"和"镇远"受伤愈发严重,"定远"只剩下3门炮能够射击,"镇远"仅剩2门,但二舰始终保持战术队形,相互掩护,配合发炮,与敌周旋。"松岛"号上的水兵三浦虎次郎身负重伤,临死前,他抱着炮弹痛哭道:"定远怎么还打不沉呐?!" 与此同时,定、镇二舰的官兵也已经拼尽全力。据马吉芬回忆:"'镇远'十二吋巨炮炮手某,正于瞄准之际,忽来敌弹一发,炮手头颅遂为之掠夺爆碎,头骨片片飞扬,波及附近炮员,而(其他)炮手等毫无惊惧,即将炮手尸体移开,另以一人处补照准,赓续射击。" 马吉芬在大东沟海战中受伤严重,除了毛发、皮肤大面积烧伤外,体内还有上百块弹片难以取出 丁汝昌的无奈 李鸿章在给丁汝昌和前敌陆军指挥官的信中写道:"汝等稍有天良,须争一口气,舍一条命,于死中求生荣莫大焉。" 丁汝昌自不必说,特别是大东沟海战之后,北洋海军自他以下三千官兵,皆已抱定死战到底的决心,但陆上战斗的接连失利,却让海战的 ... 提前到来。 陆上炮台的失守,是对基地内驻泊舰队的背后一刀 大东沟海战后,日军地面部队也迅速推进,夺取了北洋舰队在辽东的基地——旅顺港。北洋舰队不得不移师位于胶东半岛的威海卫基地。这本来是前线最需要后方支持的时刻,但远在深宫的光绪帝却突然降旨,严令丁汝昌确保"定远""镇远"两艘战舰的安全,"倘两船有失,即将丁汝昌军前正法。" 军前正法?正法了丁汝昌,你皇帝亲自来指挥海战? 这样的"指导方略",自甲午开战以来,已经不是头一次了。任何一个想打赢的皇帝,都不应该在战事最危急的关头给前线主将泼冷水。仗打得本就憋气,后方再有这样的领导瞎嚷嚷,也就是丁汝昌,换了其他人,早就气死了。 丁汝昌并非海军专业科班出身,但他担任海军提督期间,各方面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不辱使命 丁汝昌,安徽人,淮军旧部,早年参加镇压太平天国,因作战英勇而被刘铭传赏识,纳入麾下,指挥过水师;后来又担任骑兵指挥官,参加了剿捻战争,他不但战争经验丰富,而且人品、性格也很好,长袖善舞,擅于处理各方关系。北洋海军筹建时,李鸿章一度苦于没有一位合适的提督人选,刚好丁汝昌前来拜会,长谈叙旧之间,李鸿章认定,此人就是将来北洋海军的提督。 此后,李鸿章派丁汝昌到北洋海军的蚊炮船上见习,丁聪明能干,进步很快;后来又派他带队到英国接"超勇""扬威"二舰回国,这趟差办得也很漂亮。光绪八年六月, ... 爆发壬午兵变,日本武力介入,意欲染指 ... ,丁汝昌奉命率舰队赴朝,与陆军联合行动,很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丁汝昌无疑是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可惜光绪皇帝没有用好这员干将 北洋海军是幸运的,它遇到了丁汝昌;丁汝昌是不幸的,他遇到了光绪帝。 光绪,是慈禧倾注半生心血,按照中国古代圣主明君的标准培养出来的接班人。对一位好皇帝来说,光绪的各项纸面指标都不错,但是,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驾驭不好前线统兵的将领。 他很像前朝的亡国之君——崇祯。 历史,也没有再多给大清一分同情,历史,只成全强者。 定、镇的尾声 1894年11月14日凌晨,在驶入威海卫军港时,"镇远"舰不慎触礁,裂口8处,水进底舱,丧失机动能力,一天后,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 次年1月20日,漫天大雪,日本陆军数万人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开始登陆荣成湾;5天后,乙未新年夜,日军兵分两路,扑向60公里外的威海卫军港。山东巡抚李秉衡对李鸿章素有积怨,故而坐拥重兵却见死不救,任由日军横行威海卫。 1月30日,日军合围威海卫军港南帮炮台,大举进攻炮台制高点摩天岭,摩天岭上的清军官兵死战不退,全部阵亡。 孤立无援的北洋官兵,和敌人拼到了最后一刻 "定远""镇远""来远"等舰在海上发炮助战,轰死了攻占摩天岭的日军少将大寺安纯,这也是清军在甲午战争中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 一个名叫丰田龙成的日本士兵,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样一件事:1895年1月30日,在海岸炮台陆续失守的危急关头,300多名身着火红色制服的中国军人乘坐舢板、小艇,冲上已经失守的阵地,为的是将一门门落入敌手的火炮炸掉,他们一度攻进了日军指挥部院内,但最终全部战死。 这些被日军称为甲午开战以来他们遇到的"最嚣张的中国兵",就是丁汝昌组织的北洋海军敢死队。2月2日,南帮炮台、威海卫城、北帮炮台悉数落入日军手中,海上,则是虎视眈眈的联合舰队,刘公岛与陆上的联系全部中断,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联合舰队配合陆军,把北洋舰队围困在刘公岛基地 联合舰队先后7次从海上正面强攻,都未奏效,遂改派鱼雷艇趁夜潜入港内,袭击北洋舰队。 2月5日凌晨,潜入威海湾内的十艘日本鱼雷艇,依次向"定远"等舰发射鱼雷,"定远"中弹,但也开火还击,击毁了其中一艘鱼雷艇。 2月6日凌晨,日军再次偷袭,"来远""威远""宝筏"三舰中雷沉没。 2月7日凌晨,伊东祐亨下达了总攻命令。 此时的刘公岛上淡水告磬,粮草近绝,院子里到处堆满了伤员的截肢,丁汝昌望眼欲穿的援军迟迟不到,伊东祐亨的劝降书却到了。 丁汝昌不屑一顾,留下绝笔:"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唯一死以尽臣职。" 1895年2月9日,元宵夜,丁汝昌下令炸毁旗舰"定远"号。次日凌晨,350磅 ... 被装入定远舰中部核心区,引爆。 自爆后的「 ”定远”舰,舰体中部破坏严重,但尚未沉没 十四年前,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定远"号开工建造,一位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留在这里,陪伴她从一张图纸开始到建成离港,他就是日后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十四年后,在"定远"舰被炸毁的当夜,刘步蟾 ... 殉舰,实践了他生前的誓言:"苟丧舰,必自裁"。 "定远"舰自毁后,丁汝昌又数次命令炸沉"镇远"舰,但是已经无人下手。 于是,丁汝昌安排好岛上近万名军民的生死事宜后,毅然 ... 殉国,时年52岁。 2月14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三天后的下午四点,伊东祐亨率部矗立刘公岛军港,全体行军礼,恭送载着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刘步蟾(「 ”定远”舰管带)、林泰曾(「 ”镇远”舰管带)、杨用霖(「 ”镇远”舰副管带)等人灵柩的"康济"号缓缓驶离威海卫基地。 「 ”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有望成为丁汝昌的接班人,却与丁汝昌双双自尽殉国 刘公岛陷落后,"镇远"舰被日军俘获,拖至旅顺维修,而后又拖回日本,引来无数日本平民参观。后来,日军拆除了"镇远"首尾两门150毫米克虏伯副炮,更换为四门日本海军制式的152毫米40倍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并将其以原名重新编 ... 合舰队,以二等战舰身份参加了10年后的日俄海战。 刚刚落入敌手的「 ”镇远”舰 从战后在日舰身上核算的弹着点来看,北洋海军的命中率极高,超过了日军,而且反复击穿日舰的要害部位,但却并未造成致命伤害,因为很多炮弹没有爆炸。和几个世纪前保护了日本免受蒙古人入侵的那场"神风"一样,日本人把这些未爆的炮弹也看成是神明的庇佑,因而将其带回国内,并挑出两颗来自"定远"舰主炮的炮弹,竖立在日军阵亡将士墓前,用以守灵。伊东祐亨在炮弹上题词:"为慰灵魂,清国军舰定远三十厘半之弹丸,海军中将伊东祐亨。" 日本海军墓地入口处矗立的两枚炮弹,来自「 ”定远”号 威海卫失陷后,"定远"舰的残骸被解体运到日本,建造了定远馆。据说建馆伊始,游客如云,但不久后却人影稀落,因为传说每到夜晚,这里会时不时传出北洋海军的喊 ... 声。 定远馆,用从「 ”定远”舰身上拆下的装甲做大门 1897年2月11日,丁汝昌 ... 两周年祭日,马吉芬在纽约一家医院的病房里开枪 ... ,人们看见他的病床上留下一张小纸条,上书"我的心属于中国,属于北洋海军"。 葬礼上,马吉芬身着大清帝国的海军蓝色丝质军服,灵柩上覆蓋着"镇远"号的黄龙战旗。墓碑上镌刻着马吉芬自己写下的墓志铭:"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中国战舰'镇远'号指挥官。" 马吉芬墓碑 后面是他父亲加上的一行文字:"此碑纪念一位虽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生命献给了另一面旗帜的勇士。" 反思——"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无论军官素质多强,士兵斗志多高,军舰性能多好,甲午海战,大清还是败了,败给了"蕞尔日本"。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 如果像光绪皇帝那样找几个替罪羊"军前正法"了事,那我们真是枉为一回现代人。 先上结论:甲午战争,是一场前现代化国家(大清)对抗准现代化国家(日本)的战争,前者战败很正常。 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还处于前现代化阶段 甲午战后,时任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的牛昶炳曾给伊东祐亨写信,请求对方归还被俘的广东水师军舰"广丙"号。牛昶炳说:"广丙舰原属广东舰队,今回战争原与广东不干,倘使广东一军全没,殊对广东总督不住,恳阁下俯察细情,将广丙一舰留还程管带,驶回广东,不再干此次战事。" 翻译过来就是:"这场仗,是你们日本人和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打的,不关广东水师的事,请把广丙还我,我回去好跟领导有个交代。" 你可能觉得,这广东水师也太不够意思了吧?别急,事情没那么简单。 广东水师,远在 ... ,却派军舰支援了北洋水师,相比之下,距离战场更近的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却连帮都没帮一把,这是为什么? 因为两广总督名叫李瀚章,他是李鸿章的哥哥,而南洋水师的背后是李鸿章的政敌——张之洞,至于福建水师,中法战争时就已经打残了。 张之洞,与李鸿章并列晚晴「 ”中兴四臣”,但二人政见完全不合 有人会说:海军不如人家,陆军总能拼一下吧?大清陆军的总数是日本的十倍呀,放它上岸,诱敌深入,十个换一个也行啊。 这就更是一厢情愿了。 当时每个地方官都深知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守土有责,失地者死。所以威海卫失陷的时候,山东巡抚李秉衡近在咫尺,不也按兵不动吗?在李秉衡看来,山东的核心地带是济南、登州这些地方,只要这些地方守住了,他的职责就尽到了。至于威海卫,胶东半岛的一个小尖尖,又是你李鸿章北洋水师的辖区,丢了就丢了,与我何干? 进一步看,如果每个地方官都抱着这种思维,就算诱敌深入,不也是被对方各个击破吗? 军队的战斗力归根结底是组织力,在这方面,现代化国家军队具有明显优势 反观日本,它已经建立起现代化的参谋制度,军政、军令分离,遇到战争,它有近代化的兵役制度和动员方式,虽然国家体量小,但整合能力强,更容易形成爆发力。 甲午战前,日本拥有军舰31艘,中国拥有的军舰多达71艘,但是分布在当时的北洋水师(25艘)、南洋水师(16艘)、广东水师(19艘)和福建船政水师(11艘),且不论战力的参差不齐,光是联合作战这一项,当时的中国就做不到;日本方面则截然不同,1871年,日本建成小舰队,1872年发展出中舰队,1885年发展为常备舰队和警备舰队,并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规定:"在必要时,两支以上的舰队可以编组为联合舰队。"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日本,已经形成了国家和国民的概念,人们在想象中都认同于"日本"这个共同体。 而大清,还在沿用熟人社会、身份认同那一套来运转。你问一个老百姓,他是什么人?他会告诉你:"我是广东人/直隶人/山东人,甚至某某县、某某村、某某家族的人,唯独不会回答'我是中国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占领区的清朝百姓,会"箪食壶浆,以迎敌军"——战争是朝廷的事,国土是皇帝的私产,他爱割给谁就割给谁,我一介草民,谁说了算我给谁交税,为民之道,自古如此。 在清朝百姓看来,无论八国联军、太平天国还是清朝军队,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读到这里,一些读者可能已经无语了,就算战争是朝廷的事,国土是皇家的私产,你皇帝自己总该重视吧? 也不尽然。 1894年初,预感到战争即将爆发,北洋海军打算为"定远""镇远"等5艘主力舰添备18门120毫米速射炮,外加为"威远"舰更换3门105毫米后膛炮并弹药等事项,仅需白银613040两,还不及当年宫廷开销的十分之一,怎料户部却回复"恕难以筹措"。北洋海军只得让步,建议先购买"定远""镇远"两艘战舰所需的快炮,其余舰炮以后再设法添购。 这次提议引起了光绪皇帝的"重视",他在奏折上批示了"该衙门知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定远”级战舰的双联装主炮承袭自德国「 ”萨克森”级主炮,面对英国风格的日本速射炮,有些力不从心 最后,李鸿章只好挪用淮军经费订制了速射炮,可等炮运到中国时,"定远"已经沉没了,"镇远"也已落在了日本人手中,并由日本人为它更换了4门152毫米速射炮。 李鸿章曾经感叹,甲午之战,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此话虽有无奈,但着实不假。 李鸿章曾把自己比作「 ”裱糊匠”,对于晚晴时局来说,这个比喻非常贴切 事实上,不仅是大清,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脱离不了前现代化国家的窠臼。而大清,也算是幸运的了,至少到了王朝的末期,还有一群治世能臣、忠勇战将围绕在皇权周围,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弥缝着千疮百孔的帷幕,直到一群更加优秀、更加勇敢的人来亲手将它降下。
本文标签:定远海军丁汝昌北洋水师李鸿章联合舰队日本海军中国近代史日本中国东亚历史东亚文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