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燕、赵两国彻底灭亡。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秦灭六国的顺序及原因秦灭六国的顺序为: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秦国在远交近攻的方针下,采取一切非军事手段,争取齐国中立,以削弱六国抗秦的力量。
秦国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秦灭六国之战,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扩展资料
为了控制广阔的国土,特别是六国旧境,秦始皇还修建由首都咸阳通到全国各地的驰道, 东穷燕齐,南极吴楚。他自己多次顺着驰道巡游郡县,在很多地方刻石纪功,以 ... 强。 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务。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又修筑由咸阳经过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在西南地区,还修筑了今四川宜宾以南至云南昭通的五尺道,于近旁设官进行统治。
秦统一以后的十几年中,秦始皇维持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进行了多次的大规模战争,完成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
据估计,当时全国的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当兵服役的人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秦始皇采取赵陀等人的意见迁移关中50万秦人至岭南与当地人民族融合,但导致关中空虚,大大动摇了秦的统治基础。
秦二世时期,农民生活悲惨,穿牛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举行暴动。这种种情况说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会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事业的同时,也造成了秦王朝倾覆的条件。
所以西汉时的贾山谈到秦代“群盗满山”的情况时说:秦始皇在世时,他的统治已经在崩溃,但是由于皇帝以及开国大臣在镇压,没有人敢于和 ... 对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国
秦灭六国的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1、挥师灭韩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2、破赵逼燕。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 ... 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3、攻破燕国。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 ... 秦始皇,但荆轲未能 ... 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4、占领魏地。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 ... ,魏国灭亡。
5、大举伐楚。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 ... 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6、吞灭齐国。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秦灭六国的顺序及原因
秦灭六国的顺序为: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
原因: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一举超过其他六国,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由近及远,一个一个灭掉。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在距离都比较近的情况下,先挑选国立弱小的国家下手比如,韩赵魏三国里面先挑实力相对弱小的韩国。
进攻时随机应变,相机而行,在灭国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而动,比如赵国国内法伤灾害,比如荆轲刺 ... 秦王导致的燕国优先进入灭国序列。
扩展资料:
秦国统一中国后,并没有效仿西周那样分封诸王来保卫皇帝,而是全国范围推行商鞅变法留下来的郡县制,使得中国封建化,这是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这一点使得原本属于其他国家的地区之间的经济来往更加方便;车同轨使得全国之间的交通得到很大的便捷,有利于对新征服国家的吸收。
书同文,这点可以说是秦始皇的一个很成功的政策,改变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化交流的弊端,这一举措拿现代来看,欧洲之所以那么多国家,而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各国语言文字都不一样,导致了人们交流的障碍,阻碍同化的进程。
中国之所以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就是因为文化认同感,还有都使用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和西方的拼音文字不同,一个汉字虽然方言读起来读音不同,但字面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一点是西方字母文字所不能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排最后的是哪个国家?
排最后的是齐国,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齐王建令齐军主力40万慌忙集结于西部,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
战役经过
齐国自济西之战(前283年)受到燕军重创以来,实力一直未能恢复。秦国在远交近攻的方针下,采取一切非军事手段,争取齐国中立,以削弱六国抗秦的力量。齐君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秦亦采取结好政策,不敢支援其他五国抗秦。
由于齐王建“事秦谨”,所以“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丞相后胜为秦国重金收买,只幻想与秦联盟,既不与各国合纵抗秦,也不在本国加强战备。齐王完全听信了后胜的主张。
直到秦国攻灭了五国以后,齐王才感觉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准备抵御秦军进攻。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
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战国时期 秦灭六国的顺序及时间?
1、前230年,秦派内史腾领兵攻韩,俘虏韩王
2、前229年,秦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228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赵国遂亡.
3、前225年,秦派王贲领兵攻魏,引河水和沟水灌魏都大梁, 魏王假投降,魏亡.
4、前223年,秦派王翦领兵六十万攻打楚国,楚王负伤被俘,楚亡.
5、早在前227年时,燕太子曾派荆轲前往刺 ... 秦王,未成,秦乘机于前226年攻下燕都苏城,燕王喜迁到辽东,至前222年,秦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6、前221年(秦王政26年),秦派王贲领兵由北向南攻齐,俘虏齐王建,齐亡.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是?
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秦朝统一六国的简介:
1、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毒掌管。
2、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并着手进行统一六国之策略。
3、前230年,秦派内史腾领兵攻韩,俘虏韩王玻???鹜觥?
4、前229年,秦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228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赵国遂亡。
5、前225年,秦派王贲领兵攻魏,引河水和沟水灌魏都大梁, 魏王假投降,魏亡。
6、前223年,秦派王翦领兵六十万攻打楚国,楚王负伤被俘,楚亡。早在前227年时,燕太子曾派荆轲前往刺 ... 秦王,未成,秦乘机于前226年攻下燕都苏城,燕王喜迁到辽东,至前222年,秦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7、前221年,秦派王贲领兵由北向南攻齐,俘虏齐王建,齐亡。
秦灭六国的意义: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 ... 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秦国灭六国的时间顺序
秦王政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中国的大业。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去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灭韩国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赵国。因为,赵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强,是秦国走向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但是,赵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赵国均被赵国击退。在用主力进攻赵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公元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灭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机会,又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在紧要关头,秦国使出 ... 手锏—离间计。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 ... 掉了司马尚。 ... 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击赵军。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今河北尉县),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公元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灭魏国
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进献出丽邑,以求缓兵。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的当口,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3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灭楚国
南方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 ... 掉了。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就在出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公元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 ... 死楚军统帅项燕。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
灭燕国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国君臣将士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 ... 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 ... 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 ... 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 ... 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同一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灭齐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齐。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赵、韩、魏、楚5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亡国,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而且,此时的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母亲健在时,他依赖母亲;母亲临终前,他还死皮赖脸地要母亲写下可以辅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249年(齐王建十六年),刚毅不屈的君王后逝世,后胜任宰相。秦国迅速展开收买内应的活动,向后胜馈赠大量的黄金、玉器。后胜得了秦国的好处,就派出大批宾客相继赴秦。秦国又对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这批人从秦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秦齐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三晋、燕、楚攻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攻破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
秦国灭六国顺序体现了怎样的战略路线
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去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不仅仅是根据由远及近,还针对强弱进行选择:韩赵燕魏比较弱,齐楚较强,故由强及弱进行战略部署。
1、第一个,灭韩国。
韩国,这个由三家分晋后,在山东六国里就一直处于最弱地位,加之,韩国的国土尤为奇怪,它地处经济中心的中原,与东周皇室封地相接壤,本身在战略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战术上,由于在军事领域长期不敌其余六国,战争皆以输多赢少,其领土并多次侵蚀,导致“冰糖葫芦”状的残存国土,这种特征有个弱点,就是连接上下部分的国土比较狭小,易攻难守,一旦被攻破等于前后截断孤立无援犹如断线风筝,由此,韩国就在后期恶性循环地多次丧城失地,直至灭亡。
因此,秦皇第一个当然灭掉的就是韩国,以此作为攻取中原的桥头堡。
2、第二个,灭赵国。
赵国,在后期进行胡服骑射,国力大大增强,军事实力先后超越魏楚齐燕成为山东六国为唯一一个能与强秦抗衡的国家。战略上,赵国处于北方领地,拥有广阔的草原与相对发达的冶炼业,若是秦国夺得这里,则可以得到大量的战马与兵器,而且,赵国处于七国中心顶端,在赵国发兵,则可高居临下占尽优势。
战术上,赵国后期君主昏庸,排斥良臣,导致败于长平之战,加之长平血战后继续被邯郸保卫战与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争消磨,并屡败于秦国,赵国先后总计损失了近一百万的军队与三四百万的百姓,国力大大折损。加之,赵国与邻国的关系并不好,与燕国经常交战,与魏国勾心斗角,都有世仇,若秦国加以分化,则赵国处于孤立无援局面,必败。
由此可见,秦皇第二个灭的就是赵国,灭掉赵国,其余四国被深深震慑,合纵抗秦之策可以说彻底流产,赵国被秦国灭掉,基本可以标志着山东诸国无论如何作为再也没有跟秦国对抗的实力。
3、第三个,灭燕国。
燕国,地处最北方,拥有华北平原与辽东半岛,燕国一向很主动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流吸收战争经验与友好关系,而且燕国也出过不少能人异士,例如荆轲与燕丹, 并且曾有一次灭掉了齐国。但是,赵国被灭后,唇亡齿寒,燕国失去了西部相隔秦国的屏障,与强秦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略为分析战术因素,燕国虽有敢战之士,但是灭国时举国君臣已经彻底没有了强秦对抗的决心与实力,秦国知道,燕国领土广阔,而且少数民族力量很大,如果强行一城一地用秦剑攻夺,则会伤亡巨大,因此秦国采用外交的威逼利诱策略,“今日献十城,难得一晚安眠,明日秦兵又至再割十五城”就是出自燕国的典故。 在军事上,燕国过早把他的主力全部部署在了与秦国接壤的地区,而且孤独分散缺少策应,秦军则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抄燕军主力并逐个击破,很快燕军主力损失殆尽,秦国就灭掉了燕国。
4、第四个,灭魏国。
魏国曾经是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固步自封君臣刚愎自用,先后屡败于齐国赵国秦国,后期实际上已经只剩下一张破帆龟缩在大梁城苟延残喘了。战略上,魏国处于中原中心地区,商品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兵家必争之地。加之国力衰弱,早已被秦国先后吞掉河西,河东,河套等地,而且赵燕皆备灭后,实际上魏国的头顶已早已没有了依靠,等待着他是灭国的锉刀而已。
战术上,秦国早已得知魏国孤注一掷集中国力防守大梁城,这样的做法,其实对魏国百害而无一利,灭国战争中,魏国过早放弃大梁国都周围的城邑与要塞,失去了梯度消耗秦军的机会,让秦军轻而易举围了大梁城,随后掘溃河堤大水掩盖大梁城,魏国投降。
严格定义上,其实魏国丢掉了河西河东之地,已经象征着被灭了,国力大退任人宰割,之所以能成为第四个被灭,是因为他靠着齐楚两个大国,秦国有所顾略罢了,但是也不能阻止大局。
5、第五个,灭楚国。
楚国是七国版图最大的国家,河网密布人口众多,曾经历吴起变法国力大大增强,但变法不成功被旧贵族提前终止,中后期开始迅速衰落,虽然在军事上偶然昙花一现,最要害一次在秦惠王期间差点攻陷了咸阳,但总体国力还是不断衰退,自从被白起攻陷了首都,屈原被贬自尽后,楚国已经基本没有争霸的实力,只能以仅有不多的国力自守河山了。
战术上,秦国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秦王因猜忌怀疑而否决了王翦老将需要六十万大军伐楚的计划,改用相对缺乏大局实战经验的李信,楚国在灭国战争时期,君臣合心,加之成功策反了原为楚人的秦国宰相返回楚国效力,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秦军情报,而且重用楚国仅存的良将项燕,在前期战争中一举歼灭了前来攻打的二十万秦军,并斩 ... 了秦主将李信(就是后来那个李广的先人), 但是这样并不能扭转乾坤,反而大大加深了秦国对楚国的仇恨,秦皇汲取教训重新重用老将王翦,倾举国之兵六十万开进楚国作战,王翦老谋深算,一到楚国不急于冲 ... 反而修筑堡垒坚守对峙,从巴蜀天府之地不断运来大量的粮饷使得六十万秦军能每天饱食,王翦更组织军队进行各种有益身心团结队伍的体术比赛与训练,不断消磨楚军的斗志与锐气,最后项燕战败,由于秦军总体人数足够多,分散兵力后仍能有效穿插广阔的楚国进行歼灭战,楚国已无任何地利优势可言,直至灭亡。
6、第六个,灭齐国。
齐国处于山东半岛,地利位置上离秦国最远。而且也是齐国中仅存的强国,秦国最后灭之,无可厚非。
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韩,赵,魏,楚,燕,齐
1、挥师灭韩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2、破赵逼燕。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 ... 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3、攻破燕国。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 ... 秦始皇,但荆轲未能 ... 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4、占领魏地。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 ... ,魏国灭亡。
5、大举伐楚。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 ... 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6、吞灭齐国。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灭6国顺序
公元前230年 韩国
公元前228年 赵国
公元前225年 魏国
公元前223年 楚国
公元前222年 燕国
公元前221年 齐国
6国实力:齐、楚、燕、魏、赵、韩
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无力抵抗想齐国求助。齐国任用孙膑通过围魏求赵大败魏军。
1.楚国,秦在灭天下六国中,打的最辛苦,最艰难的一仗就是灭楚之战了,楚国地大而物博,国力雄厚,而且民风彪悍,在七国中,如果不是楚国的历代君王一个比一个昏庸,楚国本应该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后来即使楚国被灭,但被认为最有希望打败秦国的仍然是楚国,正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只说!
2.齐国,战国七雄中,齐国的威势也曾不若于秦楚两国,想当年大败魏国,与秦并称东西二帝!只是后来其屡次中秦之计,而其国内又文风太盛,使其慢慢的积弱!
3.魏,关东六国之中,当以魏国最有进取之心,当年也曾显赫一时,欲一统三晋!只是为齐国所挫败,终至积弱难返!
4.赵国,关东六国中,若纯以兵论,则当属赵国最有一统天下之机,赵国当年经过武灵王胡服骑射,军力大盛,带甲数十万,名将名臣倍出,只是赵国先天战略地理位置不足,人口不足,在武灵王之后君主又一代比一代昏庸,终导致了长平之败,此后一蹶不振!
5.燕国,燕国空有明君名将,但实在是国家个反面先天不足,虽有雄心而不力,看其被后期赢若的赵国一再打败就可见一斑!
6.韩国,七国中当以韩最为弱小,其既无先天优势,亦无后天的名君名将,积弱最为严重!
秦国扫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
秦灭六国年表秦王政17年(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韩王安,所得韩地置颍川郡,韩亡。
秦王政19年(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在此之前坑 ... 赵国40万军队),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
秦王政20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 ... 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21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 ... 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王政22年(前225年),王贲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秦王政23年(前224年),王翦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一年后,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项燕 ... ,楚亡。
秦王政25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灭越国置会稽郡。
秦王政26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