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红蓝相间耀瓷坛——青花釉里红青花瓷和釉里红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杰出创造,两者在工艺...、纹饰图案等方面极为相似,都是釉下彩器。山东省博物馆藏有一件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大瓶,为青宫御用瓷器。整体釉面匀净,红、白、蓝三色对比明朗,花朵娇艳欲滴,枝繁叶茂,是一件青花釉里红瓷器中的精品之作。这件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大瓶的的装饰纹样是缠枝牡丹。青花釉里红是在青花瓷和釉里红的烧造基础上制成的。
红蓝相间耀瓷坛——青花釉里红
青花瓷和釉里红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杰出创造,两者在工艺 ... 、纹饰图案等方面极为相似,都是釉下彩器。“青花釉里红”就是由这两个瓷器种类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瓷器,是在青花间有釉里红绘纹饰,也属于“釉下彩”的一种。“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已经烧出,清乾隆以后俗称“青花加紫”,以色彩绚美著称。蓝色雅致,红色绚丽,两者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有着独特的韵味。但由于烧成难度大,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中的名贵品种。
山东省博物馆藏有一件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大瓶,为青宫御用瓷器。总高73.3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27厘米。瓶口呈喇叭状,颈部内收,即“敞口束颈”,瓶腹下部渐向内敛,圈足外撇,微内凹。颈部贴有一对蓝彩夔形双耳。瓶体以传统纹饰缠枝牡丹为主题图案,其中缠枝用青花表现,而牡丹则用釉里红描绘。整体釉面匀净,红、白、蓝三色对比明朗,花朵娇艳欲滴,枝繁叶茂,是一件青花釉里红瓷器中的精品之作。
这件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大瓶的的装饰纹样是缠枝牡丹。缠枝牡丹纹是中国瓷器传统纹饰,由缠枝纹和牡丹纹组成。缠枝纹历史悠久,原型可见于战国时期,元代以后开始盛行。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吉祥纹饰。由于它以植物的枝干为骨架,向四周延伸形成循环往复的波线连续花纹,因而又被称为“转枝纹”、“连枝纹”。其造型生动优美、婉转多姿,有“生生不息”之寓意。缠枝纹又与不同的花朵纹组成寓意不同的缠枝花纹,如“缠枝牡丹”、“缠枝莲”、“缠枝葡萄”等等。
牡丹是我国著名花卉,花朵硕大,雍容华贵,被称为“万花一品”。古代诗词中对它的描写举不胜数,“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云想衣裳花想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因此牡丹得“国色天香”之称。民间也有许多关于它的传说,这里不再叙述。由于牡丹是富贵之花,所以其纹饰有吉祥富贵之寓意。这件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大瓶是清宫瓷器,用缠枝牡丹来装饰瓶体,含有象征皇族贵戚“富贵长久、万代吉祥”的意思。
虽然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就已烧成,但因其工艺复杂,所以生产很少,明代中期便渐渐停烧,直到“康乾盛世”才成规模。特别到了雍正时期,由于釉里红工艺得到全面发展,青花釉里红瓷器烧造得越来越完美,色调鲜红的青花釉里红烧造史上的鼎盛时期。其风格也由康熙时期的粗矿刚硬转为细腻柔和,色彩运用也由浓艳转为淡雅。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的装饰图案中釉里红成为主题纹饰,青花则为辅助纹饰,表现有力,主次分明。乾隆时期,由于釉里红工艺没有什么突破,陷入一种程式化,因此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不如雍正时期那么鲜明亮丽,这时期釉面色彩偏淡,略有灰暗。而雍、乾两朝最重要的区别是雍正时期釉里红中大多有细点状的绿色釉点,但乾隆时期基本没有。
青花釉里红是在青花瓷和釉里红的烧造基础上制成的。它吸取了两者的长处,既青翠素雅,又瑰丽热烈,历来受到收藏者的喜爱,不愧为瓷坛的一支奇葩。
来源:说瓷赏陶 编辑:古语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