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按照病理组织学改变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类。同时根据病变部位又可将萎缩性胃炎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前者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与自身免疫有关,后者病变主要在胃窦,临床较为常见。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按照病理组织学改变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类。同时根据病变部位又可将萎缩性胃炎分为胃体胃炎(A型胃炎)和胃窦胃炎(B型胃炎),前者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与自身免疫有关,后者病变主要在胃窦,临床较为常见。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 ”胃痛”、「 ”痞满”、「 ”嘈杂”等病证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素体脾虚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总由胃气阻滞、胃失和降所致。早期多由饮食、情志所伤,病属邪实,后期常见脾虚。实则邪扰胃腑,虚则胃失所养,虚实可互相转化。日久瘀阻络伤,可见吐血、便血。 疗法一 取穴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 随证加减:消化不良者,加天枢下(右侧);便秘者,加天枢下(左侧);疼痛明显者,加选外陵(双侧)、商曲(双侧);腹胀明显者,加上风湿点(双侧);病程较长者,加大横(双);虚寒型:加神阙艾灸。 体针配穴:常配合内关(双)、足三里(双)、上巨虚(双)、下巨虚(双)、三阴交(双)、地机(双)。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避开针体,以避免刺伤内脏,进针后3~5分钟捻转1次,中脘、关元、气海、下脘、天枢均深刺,配穴均浅刺或者梅花刺,浅刺直达病所,亦可配合体针穴位共同 ... ,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疗法二 取穴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配穴:梁门(双)、滑肉门(双)、外陵(双)、大横(双)、足三里(双)、内关(双)。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避开针体,以避免刺伤内脏,进针后3~5分钟捻转1次,中脘、关元、气海、下脘均深刺,配穴均中刺,使得患者自觉局部憋胀、疼痛或局部短距离的无规律的感传;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可艾灸中脘、关元、神阙,或者进行温针炎,穴位交替进行,每次选取2~3穴为宜。 疗法三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神阙、大横(双)、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患者取仰卧位,将生姜切片成2~3分厚,进行隔姜灸,每次选取3-4穴,灸至局部微红,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此法适用于轻度慢性胃炎、预防保健及对针炎有恐惧心理者。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胃炎关元气海天枢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