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立秋后,这个穴在艾灸中被视为大补之穴立秋了,这也恰巧说明湿气会开始慢慢增加,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身体的湿气就会变得繁重更难以排出,所以,在此为大家介绍先教给大家立秋最实用的两个身体穴位。该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肿痛,配肾腧、关元、三阴交,还可以主治月经不调。

立秋后,这个穴在艾灸中被视为大补之穴 立秋了,这也恰巧说明湿气会开始慢慢增加,大家都知道到了冬天身体的湿气就会变得繁重更难以排出,所以,在此为大家介绍先教给大家立秋最实用的两个身体穴位。接下来为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大穴位,分别是告别咽痛和失眠和专治身寒的,快来学习这个小妙招吧 一、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 照海穴释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该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肿痛,配肾腧、关元、三阴交,还可以主治月经不调。 照海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称「 ”漏阴”,属足少阴肾经,是八脉要穴之一,通阴跷脉,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 其主要功效为: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 ”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可谓是一举两得、立竿见影的妙法。 二、申脉穴:专治身寒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主要功效为: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 ”腰背曲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 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 有的人会说,我又不会扎针,虽然知道这个穴位的妙用,也是纸上谈兵啊。 其实,道家医学所讲的八脉交会穴,既能针又能灸,「 ”膀胱经交会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简单,在外踝内向下凹陷处。人体受到寒邪之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 ”拘急收引”,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立秋之后,艾灸关元符合秋天的养生核心——养与收!所以我们今天就老穴重提,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要穴关元。 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应立秋后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肾气,以备冬藏也。犹如安炉立鼎,元阳旺盛,内养脏腑,外御风寒。 关元顾名思义,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泻,也是元阴元阳交关之所。 关元穴在肚脐下4横指处,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小肠募穴,足阳明胃经下合穴。 经常用手指点压、 ... ... 此穴,具有培补元气、调气和血、益肾健腹,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艾灸关元效果最为理想。最好采用隔姜灸,每天一次,每次艾灸9壮,艾灸3天休息1天。 如果你常觉得气不够使,有上不来气的感觉。可以在上午9-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点按手腕上的太渊穴。 义工示范(仅供参考) 太渊穴,肺经的原穴,也是大补穴,补气,脉之所会。寅时(3-5点),肺经当令,气血由此始,但此时人当熟睡。 因此,选择在9-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 ... ,「五脏有疾,当取之原」,「虚者补其母」,脾土生肺金,肺气的推动力量来源于脾胃,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就会有改善。 太渊穴位置 手掌心朝上,大拇指立起时,有大筋竖起,筋内侧凹陷处就是这处穴位。 按揉 ... 大拇指按压或是旋揉都可以,这里肉不多,会硌得慌,感觉微微的酸胀就对了,每只手 ... 2~3分钟。 打嗝了按这里,速效止嗝。晚上睡不好,也可以按揉这里,帮助安眠。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艾灸穴位养生立秋养生关元健康太渊穴申脉穴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