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收有昆曲《琵琶记》、《长生殿》、《水浒记》等近90出折子戏的曲谱。《遏云阁曲谱》是戏班演唱和时俗流行曲谱系统的第一部刊本,至今仍是昆曲曲谱中的经典。其内容是依据明清以来艺人口传的“梨园故本”整理而成,此谱代表了当时戏班演唱的风貌与特色。以上这些仅仅是诸多曲谱中的一部分,正是仰赖这些传世曲谱的留存,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古代戏曲乐谱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材料。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雷晓凡 中国历史走到明清时期,已经进入了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收束期、总结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曲乐在政权力量和民间艺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因此留下了不少堪称精品曲乐谱。以下我们对其中较为著名的做一个盘点。
(清代曲谱)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简称《九宫大成谱》,是一部综合南北曲音乐的戏曲曲谱。清代由庆亲王允禄奉旨领衔编纂,由乐工周祥钰、邹金生、徐兴华、王文禄、朱廷镠、徐应龙等人前后花费五年时间搜集材料仔细整理撰成,成书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全书共82卷,共收录2094个南北曲牌,连同变体共4466个,北曲185套,南北合套36套。其材料范围涉及唐宋歌舞大曲、宋代南戏、金元诸宫调以及元明清三代之戏曲散曲。曲调是用工尺谱记录。 《太古传宗》:汉族清唱曲谱集,以琵琶为主要伴奏。清人汤斯质、顾德峻传谱,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作序,乾隆十四年(1749年)刊印成书,乾隆时徐兴华、朱廷谬、朱廷璋等人重新修订。散套大多选自《雍熙乐府》、《词林摘艳》,剧曲选自《千金记》、《邯郸记》、《彩楼记》等。值得引起警惕的是,此谱的记谱形式是以借调形式记写,它将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等一律用小工调记写,在使用时须加以区分。 《遏云阁曲谱》:昆曲曲谱。清人王锡纯辑,苏州曲师李秀云拍正。成书事件不晚于1870年。收有昆曲《琵琶记》、《长生殿》、《水浒记》等近90出折子戏的曲谱。该曲谱的念白与唱腔记载详尽,工尺记谱亦较完备,在谱文中注清唱腔符号。《遏云阁曲谱》是戏班演唱和时俗流行曲谱系统的第一部刊本,至今仍是昆曲曲谱中的经典。
(《新辑六也曲谱》书影) 《六也曲谱》:昆曲选集。怡庵主人著,收录剧本30余折,注有工尺谱。由于卷首有吴梅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所作序,所以判断成书时间不晚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922年由上海朝记书庄印行。其内容是依据明清以来艺人口传的“梨园故本”整理而成,此谱代表了当时戏班演唱的风貌与特色。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书影) 以上这些仅仅是诸多曲谱中的一部分,正是仰赖这些传世曲谱的留存,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古代戏曲乐谱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材料。 参考资料: 徐元勇:《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 林茵、李想主编:《戏曲音乐辞典》 方宝璋、郑俊晖著:《中国音乐文献学》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施祺 杨培超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曲谱清朝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