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花轿

大花轿

作者:燕歌

民国年间,路州城里出了个能人,名叫温六,他有一手做轿子的绝活,轿夫们都说,温六做的轿子外观气派华贵,而且抬着最舒服,分量轻,不压肩,走起来一点响声都没有,接口之间严丝合缝,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要知道,那时的木工是不用钉子的,全靠木头之间的咬合力。要搁现在,温六这双巧手,也算得上是“民间艺术家”了,可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他空有一手绝活,却连肚子也填不饱。自从推翻了清 ... ,坐轿子的人就渐渐少了,这样一来,温六家的日子也就越发艰难了。>>这一年,温六的女儿小莲十四岁,儿子温贵十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莲见一家三口吃了上顿没下顿,就进大军阀李世仁府里做了丫鬟,挣点钱贴补家用。>>这李世仁有个独生女儿李媚,胖得要命,足足有 180斤。她不但长得丑,而且从小娇生惯养,刁蛮任性,二十多岁还没找到婆家。李媚为这事心头窝火,整天拿丫鬟们撒气,不是打就是 ... ,要不就用 ... ,穷人家但凡有点活路,都不愿女儿到她这里去受苦。小莲每天提心吊胆,小心服侍,还是免不了挨打受 ... 。>>这天,李媚出门游玩,小莲难得有片刻清闲,便悄悄找出温六给她做的小花轿,拿在手上把玩。那小小花轿半尺见方,雕龙画凤,做得极为精致。小莲正玩得开心,没想到李媚半路突然回来,一脚踏进门,见了花轿,顿时气红了眼,你想呀,花轿是姑娘出嫁坐的,李媚见了能不气吗?她上前一脚将花轿踩碎了,让人下死力将小莲一顿好打,扔进了柴房。>>可怜的小莲当晚就断了气,死个丫鬟对李家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只是将尸体发还苦主,连大洋都没赔一块,说是小莲偷东西被抓, ... 的。温六悲愤欲绝,可哪敢说半个“不”字,只得咬碎了牙往肚里咽,痛哭一场了事。>>一个多月过去了,温六还没从丧女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这天,他在家里闷坐,想起小莲,又忍不住掉起泪来。这时,四个荷槍实弹的卫兵闯了进来,为首的,正是李世仁府里的管家。卫兵们不由分说,先将温六的儿子温贵捆了起来,温六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吓得两腿发软。管家吩咐两个卫兵将温贵押走,然后吹胡子瞪眼,对温六说:“温六你给我听着,李大帅的小姐要出嫁,限你七天之内,为小姐做一顶合适的轿子!大帅这可是瞧得起你,你可得用心了,做得好,重重有赏,做得不好,哼哼..”>>原来,一个下级军官为了巴结李世仁,让儿子迎娶李媚,李世仁正为女儿的婚事发愁呢,听到有人提亲,这可真是瞌睡有人送上枕头,当下也不管门不当户不对了,喜笑颜开地答应下来,命管家去大肆操办,不能委屈了宝贝女儿。>>李大帅要嫁女儿,自然来奉承的人多,事事办得顺利,唯独一件事,让管家犯了难,就是李媚坐什么花轿的问题。李媚太胖,平常轿子根本坐不进去,好不容易找了顶大轿子,装上 180斤的石头,两个轿夫一抬,根本抬不动,再一用力,连轿杠都断了,到哪里去找李媚坐得进去、轿夫又抬得起来的轿子呢?管家想来想去,在路州城里,这活只有温六做得了,可温六的女儿刚死在李府,怕他不答应,便先绑了温贵。>>管家拿出十块大洋,让温六马上买料,开始 ... 。温六摇了摇头,冷冷地说:“这样的轿子,我也做不出来。”管家早料到温六会拒绝,冷笑道:“哼哼,李大帅说了,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由不得你,不然就让你儿子当炮灰去!”温六气极,流着泪说:“你们这是逼公鸡下蛋呢..”管家陰沉沉地一笑,扔下一句:“七天之后,我来验货! ”>>管家让剩下的两个卫兵把温六看管起来,别让他跑了,要买什么东西,统统让卫兵去办。温六被逼得没法子,每天闭门不出,只盯着家中的一顶小花轿发呆,什么活也不干。>>这顶小花轿也是他做给小莲玩的,他只有这个手艺,只能做这些给女儿当玩具。他大帅家的女儿是人,咱穷人家的女儿也是爹娘的心头肉啊!温六没什么给女儿的,只希望将来女儿出嫁时,拿出最好的手艺,精雕细琢,为女儿做顶最气派最漂亮的花轿,可如今..欺人太甚的是,这些人还逼他给害死女儿的仇人做花轿!温六心里气哪,又无可奈何,只是一个劲地掉眼泪。>>三天后,李媚和管家跑来查看,见温六没开工,大发脾气。李媚将那顶小花轿踩得稀烂,大 ... :“你再不干活,我用针把你眼睛刺瞎!”温六像个木头人一样,呆呆地望着被踩烂的花轿,李媚叫人用鞭子抽他,他也不动。邻居们见了都偷偷抹眼泪,悄悄议论说,温六这下死定了,他这是在等死啊!>>可谁都没想到,第五天夜里,院子里响起了锯木头的声音。两天两夜,温六不眠不休,到第七天傍晚,一顶大花轿端端正正地摆在了李府。>>这是一顶带帷幕的暖轿,全用硬木做成,雕龙画凤,轿杠是上好的白腊杆,全部漆成红色,透着喜庆;尤其难得的是,轿身看起来并不庞大,可掀开帷幕,里面的空间却极为宽敞,看得出,温六是花了心思的。>>李府里围观的下人们私下都说,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顶花轿,温六真是能人啊!可抬来轿子的两个轿夫却暗暗叫苦:这轿子不装人都太沉了,再装上 180斤的李媚,还抬得动吗?>>李世仁沉着脸,围着轿子转了一圈又一圈,查看来查看去,生怕温六做了什么手脚,到时让李家出丑。温六站在一边,心里紧张得要命,他知道,自己和儿子的生死,全在这轿子上了。>>按规矩,李媚现在是不能试坐花轿的,因为“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嘛。李世仁想了想,吩咐两个卫兵摘下帷幕坐进去,这两个卫兵加起来足有二百多斤,三尺来宽,居然挤着坐下了。紧接着,两个轿夫使足了力气,吆喝一声,那轿子居然被抬了起来,轿杠被压得弯成了一张弓,可并没有断!两个轿夫走了一圈,放下轿子跷起了大拇指,说别看不装人时挺沉,一旦装上人,居然不觉得特别沉。>>现场一片赞叹之声,李世仁脸上露出了笑容,令人把温贵带出来,放温六爷儿俩回家。>>三天后,是李媚出嫁的日子,李府摆足了排场,宾客云集,热闹得很。李媚披着盖头坐上了花轿,吹吹打打地送往城西婆家。>>两个轿夫走了没多远,就觉得轿子乱晃,听见李媚大声号哭起来。按规矩,大姑娘出嫁是要一路哭到婆家的,大伙也就没在意。等到了婆家,新郎倌一掀轿帘,眼前竟是一块木板遮挡着,看不见花轿里面,连忙找人砸碎木板,一看,吓得一 ... 坐在地上,只见李媚被牢牢地卡在轿子里,脸色青紫,两眼翻白,看样子,是被活活吓死的!>>这可不得了,李世仁又惊又怒,抓住轿夫一顿拷打,轿夫们说,好像听到李媚叫什么“小莲”,李世仁马上去温六家抓人,可连根人毛也没捞到。>>这事很快传开了,人们私下都说,这是报应啊,李媚为花轿害死了小莲,小莲就在花轿里将李媚吓死。>>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温六知道,他在花轿上做了手脚:首先,这花轿的四个轿脚有机关,内藏弹簧,弹簧一头连到座位底下,另一头连着钢球,轿子里没人时,钢球缩在轿脚里,不着地,由于轿子自身很重,放在地上时,四脚都钉进地里,抬起来很困难,可一旦坐上人,钢球就被压得着地了,起轿时能在地上短距离滚动,轿夫也就觉得坐上人后反倒省力了,一旦走起来,配合得当,倒不费力了。>>而真正将李媚吓死的,却是另外的机关:那李媚生性好动,哪里肯顶着盖头老老实实坐到婆家?花轿没走多远,她就扯下盖头到处看,身子一阵动,触动了座位底下的卡簧,卡簧弹起,两边的木板一齐向里弹压,将人卡在里面,动弹不得,然后轿帘处的一整块木板就会落下来,将轿子封得像个棺材一样,而落下来的这块木板上竟然贴着小莲的照片!>李媚哪知道这些机关,她见自己像是坐进了棺材,又看到木板上小莲的照片,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以为小莲来向她索命了,她人胖,心脏本来就不好,被这一吓,就一命呜呼了。就这样,温六为女儿报了仇,他不敢在路州城久留,带着儿子逃到乡下,隐姓埋名,再也不做花轿,这一手绝活也就慢慢失传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花轿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小莲的故事

    小莲的故事陈美羿慈济人,用无形的黄丝带,迎接每一位回头的浪子,每一颗忏悔的心。小时候,小莲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小莲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离婚了,四个小孩暂住外婆家。聪明又叛逆的小莲,用尽所有的...表达她的...。小莲说︰“可是不知不觉的又爱它、吸收它,时常看着它发呆。”小莲说︰“一件更奇妙的事发生了,我竟然主动戒了毒。”

  2. 学校怪谈——美术室

    学校怪谈——美术室据说有个美术系的学生发现自己忘记把素描本拿回家。跟美术室里其他同学不一样,她画的不是放在桌上的石膏像,而是坐在自己对面的一个男生大辉。>没办法,小雅趁着晚上带着画笔和工具悄悄回到学校,盼着通宵能把作业完成。她毅然推开门,打开墙边的光管开关,美术室里没有人,只是地上躺着一具全身石膏像。美术室里,几个学生一边闲聊,一边画着摆在跟前的两具全身石膏模特。

  3. 梳子

    ★梳子梳子小莲是个长发的女孩子,她爱惜自己的长发,象是自己的生命一样.每天细细地梳理,然后用精致的绳子绑住,每掉一根头发,都要用首饰盒装起来.慢慢地首饰盒装满了,当她去再买首饰盒的时候,却在柜台上发现了一把精美的梳子.她并不知道是什么木头的,但拿在手里觉得很舒服.售货员诚恳的面容也打动了她,于是,梳子和她一起回家了.手里握着那把梳子,自然而然地想梳头,对着镜子,开始给自己梳头发.精美的梳子划过长长

  4. 人肉拌面

    人肉拌面小英是一家县城面馆的老板娘,有一个叫做小莲的女儿。因为缺钱,加上债主登门讨债,小英已经无法继续购买肉类以维持面馆的正常生意。小英这时心生一计,决定把尸体做成肉末,以维持她的面馆生意。>正当小英要把阿妮做成人肉拌面的时候,威利及时出现,他救下了阿妮,小英则慌忙地逃走了。这时警察赶了过来,他们没有在水中发现小英,而是怀疑威利与人肉拌面案有牵连。

  5. 灵狐三块肉

    苏三好看到他肉担子里还剩下三块猪肉,就提出以肉换狐。3块肉也不少了,猎人便同意了。苏三好虽然少卖了三块肉,心里却很高兴,照样从老海那里买了酒拿回家喝。苏三好很高兴,他从担子里拿出一块肉,让老海拿去煮了做下酒菜,两个人好好喝一壶。

  6. 大花轿

    她上前一脚将花轿踩碎了,让人下死力将小莲一顿好打,扔进了柴房。>>李大帅要嫁女儿,自然来奉承的人多,事事办得顺利,唯独一件事,让管家犯了难,就是李媚坐什么花轿的问题。温六被逼得没法子,每天闭门不出,只盯着家中的一顶小花轿发呆,什么活也不干。两天两夜,温六不眠不休,到第七天傍晚,一顶大花轿端端正正地摆在了李府。李媚披着盖头坐上了花轿,吹吹打打地送往城西婆家。

  7. 火车司机的爱

    火车司机陈星,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不但人长得精神,技术更是一流,就连老司机们都不得不跷起大拇指,赞一声“行!”这辆车三年前出过一次事故,此后每年的八月二十五号晚上十点,都会出现问题。>60606号机车已被擦得锃光明亮,陈星仔细检查了机车,没问题。陈星不再怀疑同事们的议论了。

随机推荐

  1. 新年祝福语:2015祝福短信

    春节祝福还没收到吧?短信不是和你玩躲猫猫,只是我要第一个让你春节快乐,千万不要感动流泪呀,我只是想来抢个大沙发。趁著羊年还未来,春晚还未开,我的祝福带着好运提前来,祝羊年万事如意!羊年到,吉祥到,祝你乐逍遥:多一点欢笑,少一点烦恼;多一点钞票,少一点烦躁;多一点年少,少一点衰老;多一点幸福,少一点困扰。

  2. 甄嬛传演员介绍_甄嬛传主要演员表

    甄嬛传主要演员表1,孙俪饰甄嬛简介: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胧月、弘曕、灵犀生母,弘历、静和养母。7,战菁一饰流朱简介:其身份为甄嬛陪嫁丫鬟,后为救甄嬛而死。后因误传十七爷死讯,甄嬛为保全腹中骨肉,设计与皇帝相遇,重回宫中。甄欢屡次逃脱皇后的陷害,最终夺走了王后。

  3. 茶圣陆羽的传说故事

    明清时的一些茶艺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但对陆羽茶事活动帮助最大而且情谊最深的还是诗僧皎然。也就是说,陆羽是天下第一个写茶书的人,对茶事人事功不可没。而陆羽为之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难以估量的。代宗十分佩服积公和尚的品茶之功和陆羽的茶技之精,就留陆羽在宫中供职,培养宫中茶师。

  4. 来去无踪造句_来去无踪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来去无踪láiqùwúzōng来去无踪的意思和解释: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来去无踪的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来去无踪的例子他岂不又有枝添叶儿,必说这妖怪青脸红发,~。来去无踪造句还有人说,爱情像风,来去无踪…Anditispreciselythatmessy,manipulativeandmurderouskindoffightingbetweenconventionalforcesandelusivedefendersthatcould

  5. 彼埃·蒙德里安语录_彼埃·蒙德里安油画_彼埃·蒙德里安作品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德士堡等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他还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6. 稷蜂社鼠是什么意思?

    【拼音】jìfēngshèshǔ【解释】谷神庙里的马蜂,土地庙里的老鼠。比喻倚势作恶手的人。【出处】《韩诗外传》卷八:“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例子】【相关】百度“稷蜂社鼠”

  7. 测测看身处职场中的你最恐惧什么?

    在职场中打拼的你是否也有自己不想面对,或者是感到恐惧的事情呢?一起来测测看吧。只是,在职场中打拼,都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越是麻烦的工作,越能起到锻炼人的作用,是你提高能力的好机会,何不耐下心来去试着做一做呢?在职场中打拼,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凭自己的实力去争取,无需耍手段,是你的终归是你的。

  8. 忘不掉的伤感说说 我爱你,在你眼里却成了我碍你-感人的情话

    不懂他的世界,而我心里一直支撑着我走下去的就是我爱他。

  9. 韩非是怎么死的?韩非遇害的故事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姚贾先是埋怨李斯,怪他为什么要告诉秦王韩非的存在。韩非和李斯同是荀子的高徒。两者相比,韩非可以说是天才的思想家、理论家,而李斯则是深谙帝王之术,投身政坛、如鱼得水的实干派。韩非的权谋手段远远不如李斯,终于被李斯和姚贾等人加害,不幸客死秦国。不过,韩非虽死,他的思想、理念却在秦王嬴政手上得到了实施。

  10. 赵括真是庸将?长平战役之天欲亡我非战之罪

    赵括因长平之战而让他变成纸上谈兵的代名词,但是我翻看史料发现,在南宋之前的史书很少有...赵括的,南宋后特别是明一代对赵括持贬低态度的特多(特别是如果有武将领兵战败了,弹劾的奏折上一般都是“某某某,类赵括之流,欺君罔上丧师辱国什么的),个种原因我自己也想不明白,可能是宋以后统治者为了压制武将而特意制造这个状况,但是我们现在现次分析长平之战的经过过程,也不难发现,赵括的性格虽然有缺陷,但他仍然不失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