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人就是那么幸运,状元之路也并非全靠实力。于是把考生们都叫上来,帅气的小吴同学一下就被朱元璋看中,钦点为状元。后来吴状元的弟弟犯了事,受到牵连,小吴也被贬到云南。不想还没走到云南,吴状元就死在途中。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意思就是如果学习好就可以去做官了。当然了,官也不是这么容易就当上的,除非你是官二代、富二代。普通百姓为了当官报效朝廷,寒窗苦读数十年,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时期,到清光绪年间废除,延续了1300年。 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人就是那么幸运,状元之路也并非全靠实力。 长得帅怪我咯?—吴伯宗 明朝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明朝的第一位状元吴伯宗,生于书香世家,老爹是个举人。从小吴伯宗就聪明好学,乡试还拿了第一。 那一年,小吴同学进京参加会试,考场上高手如云,小吴也只拿了全国24名。 紧接着就是关键性的殿试了,考试结束后,朱元璋召见了第一名郭翀,这一见不得了,这位小郭同学长得实在丑,可把朱元璋吓坏了。这要是带出去见人,可不让人笑话。 于是把考生们都叫上来,帅气的小吴同学一下就被朱元璋看中,钦点为状元。 虽然小吴同学是靠颜值当上状元,但是业务能力一点都不差,更重要的是为人刚正不阿,不附权势,丞相胡惟雍几次想拉拢他,都被他拒绝。 后来吴状元的弟弟犯了事,受到牵连,小吴也被贬到云南。不想还没走到云南,吴状元就死在途中。 名字取得好—邢宽 邢宽也是明朝时期的状元,父亲是地方官吏,家境殷实。 邢宽自幼就聪明好学,各方面成绩也不错,会试考了第七名,到了廷诗时,考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既然是第三名,怎么会成为状元呢? 原来是明成祖朱棣在殿试结束后,看了考官交上来的试卷。第一名本来是一位名叫孙曰恭的人,当是的试卷文字是竖形书写的,「 ”曰恭”两字连起来看不就是一个暴字吗。明成祖看到这个名字后,觉得很不顺眼。 再往后一翻,看到「 ”邢宽”这个名字,这样一对比,很是满意这个名字。心中感叹「 ”孙暴不如邢宽”。于是大手一挥,亲自在榜首写下了邢宽的名字,邢宽就成了状元。 马屁拍得好,升官没烦恼—龙汝言 龙汝言清朝嘉庆时期的一位状元。龙汝言才学平庸,家境较为贫苦,虽然读书刻苦,但学识有限,能够考中秀才已经是绞尽脑汁了。 由于科场不顺,为了能够生活下去,龙汝言以秀才的身份在京师某都统家当家庭教师,得以养家糊口。 这时恰逢嘉庆皇帝生日,按照惯例,一二品大臣要献上诗词为皇帝祝寿。于是都统就将这个重任交给了龙汝言。 龙汝言也是有心,接受这个任务之后,就搬来了康熙乾隆的诗集,集出了二百多个句子,组成一首「 ”集句”,由都统献皇上祝寿。 大家都知道,康熙乾隆都爱作诗,尤其是乾隆,所作的诗有四万多首,但含金量确实不怎么样,所以很少有读书人去专门去研究这些诗,嘉庆也是心知肚明。 当嘉庆看到都统献上的诗时,非常高兴。特地召都统来打算奖赏于他,都统不敢隐瞒,告诉嘉庆这集句是龙汝言所作。 嘉庆知道后非但没有生气,还赐龙汝言举人身份,让他第二年参加科考。 果不其然,龙汝言实力还是不行,第二年科考依旧落榜。后来主考官将这年的科考试卷呈给嘉庆看,嘉庆不以为然,表示「 ”今年的答题水平也太差了”。 主考官十分纳闷,明明答得都很好,皇上的审美水平什么时候变这么高了。后来问了近侍太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龙汝言没有高中不太开心。 于是主考官便记住了这个名字,下一次科考即嘉庆十九年,主考官设法将龙汝言取中,殿试后还将他定为第一名,连同其他九份考卷一起拿给嘉庆定夺。 嘉庆拆开第一名的试卷,看到是龙汝言的名字,心里十分高兴,但也没说什么。 到了公布名次时,龙汝言果然高中状元,嘉庆面带喜色说:「 ”朕所赏果不谬也” 此后,龙汝言受嘉庆重用,官运也是一路亨通,赏赐连连。 但好景不长,龙汝言因为疏忽,他校勘的《高宗实录》中,「 ”高宗纯皇帝”(乾隆皇帝的庙号)的「 ”纯”字被书吏误写为「 ”绝”,没有被校正,犯了大不敬之罪。 于是下旨将他革职,永不叙用。其实这个已经是非常轻的处罚了。 朋友交得好—张謇 提起张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 ”状元实业家”,创办了多个企业与学校。 大家都津津乐道于他的「 ”实业救国”之路,但不知道他的状元之路也是坎坷而幸运。 张謇在科举的道路上可以说是很不顺,从16岁到27岁,考了五次乡试都没考上。直到33岁才中了举人,后来参加会试又屡遭失败。 虽然试考得不怎么样,但张謇认识了一个贵人,那就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先生。翁同龢先生很看好张謇,一心想要提拔他。但无奈多次都没有看到张謇的试卷(或者认错)。 1894年,因为慈禧六十大寿特设恩科了会试,张謇再一次进京应试,最后考了第六十名贡士。 此时翁同龢先生再一次出场,他向慈禧太后建议:这次既然是因为您六十大寿特设的恩科会试,那就应该选一名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人当状元。 慈禧就问:那应该怎么选呢?翁同龢说:往年都是第一名当状元,这次选第六十名当状元,以祝贺太后六十大寿。 慈禧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然也不可能直接说要选第六十名当状元,于是就说是皇帝为尽孝道,特地将状元郎排在六十花甲之位,于是慈禧便加封张謇为恩科状元。
本文标签:中国古代史明朝清朝历史张謇嘉庆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