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龙泉窑|怎一个“碱”字了得研究龙泉的人都知道,龙泉前期使用的是“石灰釉”,后期则使用的是“石灰碱釉”。不要小看这个“碱”字,对于龙泉产品的面貌来说呢,那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石灰碱釉”最大的特点就是釉质变得粘稠了,釉不会流动。早期的龙泉,底足是不施釉的,只有发明了石灰碱釉之后,底足才施满釉,露出“一线天”的圈足。龙泉终于可以和官窑一样,烧制出釉质超级厚的产品了。
龙泉窑|怎一个“碱”字了得
研究龙泉的人都知道,龙泉前期使用的是“石灰釉”,后期则使用的是“石灰碱釉”。
“石灰釉”、“石灰碱釉”、“石灰釉”、“石灰碱釉”、“石灰釉”、“石灰碱釉”、“石灰釉”、“石灰碱釉”、“石灰釉”、“石灰碱釉”,一个死记硬背的书呆子,拼命想记住这个化学名称,越是不断念叨那就越是记不住的。
不少天真烂漫的文科生到这个地方估计也要卡壳了,看见一堆莫名奇妙的氧化钙、氧化硅、三氧化二铁、氧化钛,肯定是傻傻听不懂了。
好吧,今天竹林就给大家来解释一下吧。
简单来说呢,南宋中期开始,从“石灰釉”过渡到了“石灰碱釉”。釉料的配方中钙含量从18%降到了10%,钾的含量由2%上升到了4%,显得“碱性”十足。不要小看这个“碱”字,对于龙泉产品的面貌来说呢,那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比较北宋时期的龙泉和南宋中期以后的龙泉,那就像是两个窑口的作品一样。
早期:石灰釉
后期:石灰碱釉
为啥呢?“石灰碱釉”最大的特点就是釉质变得粘稠了,釉不会流动。这样的釉有两个好处:
1漏釉的地方可以很小很小,做到极致。这样 ... 出来的瓷器就能精益求精。汝窑的最大卖点不就是“芝麻钉”、“玛瑙釉”嘛?龙泉利用釉不流动的特点,就可以将圈足做的很细窄。早期的龙泉,底足是不施釉的,只有发明了石灰碱釉之后,底足才施满釉,露出“一线天”的圈足。
圈足图片
大家想一下,釉质如果流动的话,施釉不能太满,否则容易粘在匣钵上面导致报废,那就只能生产比较粗一点的产品。建窑的釉质就属于流动性极强的,往往足墙部分都挂着一颗颗的像泪滴状的釉。(由于特殊的使用 ... ,建窑的审美是一种粗犷的美。)这也是建窑废品率为啥很高的原因,它的釉质很容易流动,一不小心就粘在匣钵上面了,因此成品率始终不高。
2可以多次上釉。龙泉终于可以和官窑一样,烧制出釉质超级厚的产品了。因为,釉质不流动,成品率就能保证,就可以多次上釉,最多的时候发现五次上釉的产品。
这个能理解不?
我们来举个例子吧。
A:假设石灰釉的产品,由于釉质流动,导致废品率是10%,那么五次上釉的成品率是多少呢?90%*90%*90%*90%*90%=0.59。成品率是60%都不到。
厚釉图片
B:假设石灰碱釉的产品,釉质不流动,废品率是1%,那么五次上釉的成品率是多少呢?99%*99%*99%*99%*99%=0.95。成品率是95%。
由上面的假设算法可以看出来,多次上釉可以迅速放大石灰釉的弱势,所以早期的龙泉是没法多次上釉的,经济上不划算。那些炫目的“粉青”、“梅子青”都是南宋中期以后的石灰碱釉产品。
那么,小伙伴们不禁要问了,为啥要多次上釉呢,这是不是属于画蛇添足呢?那是因为产品是受审美情趣驱动的。宋代人最喜欢玉质的感觉,对于瓷器的审美需求就是要往玉的方向发展,关于这点,我们在去年“秘色”展览的图录上有了充分的解释了。有图录的小伙伴们可以自行查找一下。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