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真相大白了,事实证明两个孩子确实是搞错了,从而为邓子恢、林伯渠下决心互换儿子找到了可靠的依据。林伯渠的妻子范乐春在会昌安排好两个婴儿后,顺利赶回部队,随红军小分队冲出敌人包围圈。

核心提示:郭发仔请人代笔给北京的邓子恢、林伯渠和两个孩子,分别写了四封内容相同的信,说明范宜德应该姓邓,另一个是范乐春、林伯渠的儿子。真相大白了,事实证明两个孩子确实是搞错了,从而为邓子恢、林伯渠下决心互换儿子找到了可靠的依据。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08年第6期,作者:许人俊,原题:《邓子恢、林伯渠换子记》 20世纪50年代,林伯渠和邓子恢互换儿子的故事,在中 ... 一度传为美谈。 >20世纪90年代,我们撰写《邓子恢传》时,曾简要披露了这一故事,因篇幅关系,未详细展开。事后,笔者多次向邓子恢的夫人陈兰和儿子邓瑞生?邓苏生等人采访此事,他们先后讲述了两代人许多生离死别?曲折复杂的感人故事。 >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处理父子关系上那种超越个人感情的胸怀和崇高美德。
反“围剿”战火纷飞,邓子恢、林伯渠两家妻离子散 >1934年10月起,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转移。 ... 中央紧急决定,临时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机关随红军主力转移,少数随军干部家属可以参加 ... ,其余人员或就地坚持斗争,或疏散突围。 >时任中央财政部 ... 的林伯渠奉命随红军主力行动,妻子范乐春因刚分娩不久,无法与林伯渠同行,受命留守苏区开展斗争。 >中央财政部副 ... 邓子恢和项英、陈毅、瞿秋白等人奉命留在当地,带领少数部队迷惑敌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撤退。然后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牵制敌人。 >此时,邓子恢的妻子黄秀香在中央财政部担任会计。当时她刚刚分娩三天,虽然身体极度虚弱,但因急需将库存的资金和物资分发给红军部队带走、转移,任务紧急,刻不容缓。她毫不犹豫地把出生不久的儿子交给战友范乐春代为照管。随即匆匆赶往会昌县白鹅乡山区仓库,执行发放财物的任务。 >范乐春,福建永定县人,曾经担任过福建省苏维埃 ... 土地部 ... ,当时是红军家属局局长。她义不容辞地接受战友的重托,拖着孱弱的身体,用花布包袱把自己和黄秀香的孩子包裹结实,一个挂在胸前,一个背在身后。然后,挥泪告别即将远行的丈夫。她骑马连夜从瑞金赶往百里外的会昌县。那里毗邻福建,位置偏远,有她战斗的足迹和熟悉的亲友。 >那天在会昌县农村,范乐春眼含泪水,把两个用布包裹的男婴,托付给堂兄范美宏、郭发仔夫妇。范乐春告诉他们:“这里一个孩子姓林,刚出生14天,是我自己的儿子;另一个孩子姓邓,刚出生3天,也是红军的儿子。”当时, ... 军很快就要开进苏区,情况十分紧急。范乐春将两个孩子交给范美宏夫妇,恳请他们在兵荒马乱中救孩子一命,想办法将他们抚养成人。然后又匆匆骑上战马,追赶红军部队去了。 >邓子恢的妻子黄秀香,福建龙岩人。1928年,邓子恢在龙岩领导农民武装暴动时,18岁的黄秀香积极参加妇女活动,不久成为女红军。1932年,黄秀香跟随邓子恢前往江西瑞金中央财政部工作,两人结为夫妻。1934年秋喜得一子,却赶上 ... 军对中央苏区发动大规模进攻,而且来势汹汹。 那次,黄秀香完成财物发放任务后,随即紧跟红军小分队向赣南转移突围。行进途中,突然遭到敌人伏击。她的腿脚被 ... 打断,战友将她救起,用箩筐抬着她继续前进,欲冲出包围圈。然而,敌人的火力太猛,红军小分队寡不敌众。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纷纷倒下。伤残的黄秀香落入敌手,被抬到于都县城敌军指挥部拷问、审讯。黄秀香受尽折磨,但顽强坚定,始终没有透露红军的去向和其他情况,最终被敌人 ... 害,时年24岁。 林伯渠的妻子范乐春在会昌安排好两个婴儿后,顺利赶回部队,随红军小分队冲出敌人包围圈。后来,她带领红军部队不断转战于闽?粤?赣三省边界,担任闽西南军政 ... 会 ... ,坚持开展敌后游击战。 范乐春身体健壮,作战英勇。但敌后游击战毕竟艰苦,范乐春长期带领红军战士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身体日益衰弱。患了肺病后,范乐春经常吐血,多次昏倒在地。闽粤赣边 ... 方方十分关心她,曾设法将她秘密安排住进广东梅县一家医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不久就被敌人发现,只好连夜安排她逃出医院,紧急转移到福建永定县农村游击区的草棚里继续休养。1941年5月,范乐春不幸去世。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林伯渠邓子恢历史范乐春军事历史共产主义抗日战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