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六祖庙耸立大梅关关楼以南约200米处幽静的山谷之中,庙宇旁边有终年清泉涌流的卓锡泉。为了避免与神秀的争斗,便把衣钵放在梅岭道旁的一块大石上,躲入密林之中。>后来,佛门弟子为纪念六祖在梅岭脱险,便在六祖放衣钵之处修建了六祖庙,将六祖以杖击石的泉眼称之为“卓锡泉”将六祖放衣钵的石头称“衣钵石”。>为使禅光普照,佛六增辉,1995年,由德高望重的南华寺佛源大和尚和佛门弟子捐资,将六祖庙扩建为六祖寺,并兴建衣钵亭。
六祖庙耸立大梅关关楼以南约200米处幽静的山谷之中,庙宇旁边有终年清泉涌流的卓锡泉。六祖惠能俗姓卢,是广东省新兴县人,祖籍河北范阳(现北京宛平),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他3岁丧父,生活十分贫困。年纪稍大则靠卖柴度日。惠能在24岁那年的一天,跑到县城去卖柴,听见有人在念诵《金刚般若经》,引起了他的兴趣,便有心念佛。后得到念经人的资助,来到湖北黄梅东山寺出家。禅宗五祖弘忍在那里主持。相传印度佛教第二十八代祖达摩和尚带着传法衣钵来到中国传教,居于嵩山少林寺,这便是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传衣钵给慧可,为第二祖,慧可传给僧粲,为第三祖,僧粲传给道信,为第四祖,道信传于弘忍,为第五祖。惠能到寺后,弘忍命其到后院辟柴踏碓。惠能在寺中干了八个多月,深得弘忍赏识。弘忍原来打算把衣钵传授给他的大弟子神秀。但自从惠能来寺之年,弘忍察觉在领会禅机和慧心上,惠能要比神秀优异得多。因此,他便把传授衣钵的注意力转移到惠能身上。>一天,弘忍招集所有的僧徒门人,对他们说:“现在,你们可各自回去作一偈语,要取本心般若之性。若悟大意者,即传给他衣钵,立为六代祖。”大弟子神秀所作的偈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针对神秀的偈语,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列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认为惠能见性深透,悟契玄机,确是根器不凡,就此打算将衣钵传授给惠能。>次日,五祖来到碓房,见惠能腰中系舂米,便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用杖击碓三下便离开了。>夜里三更时分,根性敏锐的惠能来到弘忍的禅房。五祖单独为他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见惠能大悟,便传衣钵给惠能,为第六代祖。弘忍随即令惠能速离黄梅,往岭南弘扬佛法。>第二天,神秀知道惠能带走了传法衣钵,便率众追 ... 。>惠能来到梅岭,精疲力竭,饥肠辘辘。为了避免与神秀的争斗,便把衣钵放在梅岭道旁的一块大石上,躲入密林之中。>神秀追至梅岭,见衣钵放在石上,便急不可待地去取。诠知衣钵瞬时发出万道金光,把神秀一伙刺得眼花缭乱,难辨东西。那衣钵似有万斤之重,任凭神秀如何搬动,也休想挪动半分。神秀看到如此,仰天长叹曰:“天不助吾也!”便悻悻地折回。>惠能脱险,口渴难当。岭上无水,便以杖点石,遂涌清泉。>后来,佛门弟子为纪念六祖在梅岭脱险,便在六祖放衣钵之处修建了六祖庙,将六祖以杖击石的泉眼称之为“卓锡泉”(又称“衣钵井”)将六祖放衣钵的石头称“衣钵石”。>为使禅光普照,佛六增辉,1995年,由德高望重的南华寺佛源大和尚和佛门弟子捐资,将六祖庙扩建为六祖寺,并兴建衣钵亭。该寺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新建的六祖寺四顾环山,松梅掩映,清幽宜人,是旅游朝圣的好去处。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