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灵魂养生是什么意思?人都有三魂七魄,也就是说,你身上有三个魂,这三个魂各自不同,因此人有的时候会纠结,那就是三个魂不统一。七魄除了令人行坏事之外,它们也是人身体健康与否的守护者,锻炼体魄,中的魄就指的七魄,七魄各司其职,哪一个魄不工作了,身体都会出现疾病。丢魂若失胎光,就是所谓的行尸走肉,虽然身体仍然在活动,也有思想意识,但是在道家和中医眼里已经是死人一个。

人到底有没有魂魄?魂魄是迷信吗?人真的会丢魂吗?灵魂养生是什么意思? 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云:"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据《云笈七签》载"夫人身有三魂,谓之三命。一主命,一主财禄,一主灾衰。 魂魄,也被古人认为是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 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 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魂是阳神,魄是阴神。 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七魄中两个天魄两个地魄和三个人魄,阴阳相应,从不分开。并常附于人体之上。 也有养生道教学家能具体说出魂魄的样子,魂是修行几万年,经过无数次轮回的精灵,是已经修成了人形的神,而魄是鬼,样子则是各种动物的样貌,有的人的魄里有狗,那他的品行举止就有狗的状态,有人的魄里有狼,他就有狼性。 人都有三魂七魄,也就是说,你身上有三个魂,这三个魂各自不同,因此人有的时候会纠结,那就是三个魂不统一。而魄更像是一个人的动物性,每一个人身上有七种动物性格,所以人有的时候一会温和,一会强硬,复杂多变就是你的魄各自为政的原因。 如果一个人看了一眼美女心生邪念,那就是动魄了,但如果是真心实意爱上了,则是动了魂。勾魂摄魄也就这么来的。 七魄是指欲念,是人的生理本能,道家经常讲制服七魄,然后让七魄乖乖听话,好好干活,才会让身体强健,延年益寿,甚至得道成仙。 七魄不仅仅是令人行坏事,也对人身体运行有重要作用,人要死时七魄先散,然后三魂再离。生病时就是和魄散了,因为魄不在了,魂也附不住了。故要用药物去阻止它散发.如果魄和魄散了就容易鬼上身。 也有人推断,精神病人,神经病,分裂症,抑郁症,都是魂魄不全的表现。 如今科学尚无法证明人的魂魄是否如宗教所言可离体或轮回以及魂魄组成是否正确。不过诸多巧合也证明魂魄的存在。 三魂七魄,三魂的名字为:胎光,爽灵、幽精,七魄名字叫:尸狗、伏矢、雀阴 、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七魄除了令人行坏事之外,它们也是人身体健康与否的守护者,锻炼体魄,中的魄就指的七魄,七魄各司其职,哪一个魄不工作了,身体都会出现疾病。 比如七魄里的吞贼就是晚上工作,就是把一个人一整天招到身上的脏东西全部吞噬掉,所以晚上经常不好好睡觉的人,吞贼就没办法工作,然后就会生病,招上来的脏东西如果够强大,还会把吞贼也干掉,然后逐一再干掉其他魂魄,人就翘辫子了。 这也符合现代科学里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就是消灭细菌病毒的,而吞噬细胞也是人在睡眠中的时候工作,因此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再说说三魂,三魂之一的胎光就是生命之光,故称神明,是人最可宝贵的。所谓黯然神伤者,就是胎光晦暗,人就会出现抑郁,满眼灰色,了无生趣,甚至求死。 丢魂若失胎光,就是所谓的行尸走肉,虽然身体仍然在活动,也有思想意识,但是在道家和中医眼里已经是死人一个。胎光也是人生命力和自愈能力的源泉,医家判断可治不可治的标准也是看有神无神。胎光泯灭,就是司命之所属,扁鹊、华佗亦无能为力了。 爽灵是人的快速灵动的反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智慧。灵是沟通天地鬼神的功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直觉、第六感。「 ”灵”繁体字写做「 ”霾”,是巫觋念动咒语、祈求下雨的意思。人神沟通天地鬼神谓之灵应、灵验,国人说话中的「 ”灵不灵”也是此意。灵光一闪,灵动,机灵,就说的爽灵,人们常说的灵魂,本义就是单指三魂之中的爽灵。小孩子聪明伶俐也就是天赋爽灵出色,弱智的孩子要么是丢了爽灵,要么就是爽灵发育不良。 腧穴中有灵台、灵道、青灵三穴,是提高智力的要穴,经常按一按会让孩子智力发育的好一点,老年人按有防止老年痴呆的功效。 到老年痴呆,也就是现在医学名词中的阿尔茨海默病,在中医理论里讲,就是身体魂魄不全了,最主要的是爽灵这个魂不在了。 从古中医及道家的魂魄理论来看养生,大家可能更为形象具体,养生也要上升到灵魂层面,养生,内部灵魂与外部灵魂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因此称灵魂养生。 灵魂养生原理被科学所承认。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进行预防感冒实验,让受试者进行想象。想象自己身体内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向侵入的流感病毒发起进攻,消灭病毒。测试结果显示,受试者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明显。 还有一种养生手段是超灵魂的养生,这是咱们以后要探讨的话题,大家请关注我吧!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养生健康养生吞噬细胞健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