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青铜魁首——虢季子白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虢季子白盘,在传世青铜器名品中,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据青铜器鉴定专家贾文忠介绍,虢季子白盘与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一起,被誉为晚清出土的四大国宝之一。青铜盘是商周时期王室贵族用于盥洗、存水之器,造型纷繁多样,但虢季子白盘器型奇特硕大,呈直口鼓腹长方体形状,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商周青铜盘中惟一的孤品。刘铭传去世后,其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小心保护这件国宝。
青铜魁首 ——虢季子白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虢季子白盘,在传世青铜器名品中,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历史价值,这只铜盘都是举世无双的。
据青铜器鉴定专家贾文忠介绍,虢季子白盘与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一起,被誉为晚清出土的四大国宝之一。
青铜盘是商周时期王室贵族用于盥洗、存水之器,造型纷繁多样,但虢季子白盘器型奇特硕大,呈直口鼓腹长方体形状,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商周青铜盘中惟一的孤品。它口为长方形,直口斜壁,深腹,四壁各有一对兽头衔环耳,并布满粗犷端庄的云纹,四足作矩形。此盘造型奇伟,长137.2厘米,宽82.7厘米,高39.5厘米,重212.5公斤。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盘内底部的111字铭文,详细记载了西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5年),虢季氏子白为纪念其率军出征立下奇功、受到周王褒奖的这段史实,语言凝练,句式工整,字体拙稚,对研究西周历史和古代文字均具有重要价值,显示出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的高度水平,是西周工匠精湛技艺的结晶。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时任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率部占领常州,刘铭传住进了太平军将领陈坤书的护王府。一天夜里,刘铭传在护王府大厅秉烛读书,忽然听到院中有金属撞击的声音,以为有刺客潜入。刘铭传大惊,立刻传呼众亲兵赶到院中搜索,才知是马笼头上的铁环撞击马槽发出的丁当之声。
刘铭传好奇地走到马厩中,叫士兵把马槽洗刷干净,这时才看清楚是一个铜盘,内底铸有铭文,面幅工整,结字优美。刘铭传知道这种文字叫籀文,为三代文字。他暗想此物年代久远,必是国宝,忙叫人洗涤干净,运回自己的家乡——安徽肥西刘老圩。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省撤府建省,刘铭传首任台湾省巡抚,虢盘则安驻合肥老宅。
刘铭传去世后,其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小心保护这件国宝。他的后人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为保护虢盘经历了许多磨难。先是任 ... 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多次派人以种种理由到刘府搜查,虽未果,但刘氏后人却饱受了皮肉之苦。“七·七事变”后,日军入侵,刘家后人只得将虢盘重新入土,深埋丈余,其上铺草植树,而后举家外迁,以避战乱。日寇多次搜掠都成泡影。抗战胜利后,李品仙任安徽省 ... ,他是一个“古董迷”,对虢盘更是垂涎。他一再派人前去搜索,将几十间房屋的地板全部撬开,挖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
新中国成立后,刘家后人把14年前移栽的槐树锯掉,挖出虢盘献给国家。至此,虢盘从1864年为刘铭传所得,到他第四世孙刘肃曾将它再次出土捐献,一家四代人从藏宝、护宝到最后献宝的坎坷历程,为世人传颂。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之谦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