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钱穆,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居北平八年,先后授课于北京、清华、燕京、北师大等名校,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撰写《国史大纲》,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返台,筑素书楼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1968年膺选中研院院士。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历史新知】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钱穆居北平八年,先后授课于北京、清华、燕京、北师大等名校,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时期,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华西、齐鲁、四川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天,香港亚洲文商学院出任院长。1955年赠予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又获颁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亚书院校长,应聘马来亚大学任教。 >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返台,筑素书楼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1968年膺选中研院院士。晚年专致于讲学与着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 >逝后,家人将其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归家。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钱穆大学历史学家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