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后,在边境立起铜柱:铜柱折,交趾灭

伏波将军马援是东汉初年的名将,马革裹尸还说得就是他,而且他也确实做到了,建武25年,他以63岁高龄出征五溪蛮,死在了路上。马援一生战功赫赫,他早年间参与过刘秀的统一战争,之后他西破陇羌,北击乌桓,南征交趾,后来被唐朝追封为古代64名将。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他征讨交趾的故事。 交趾就是越南的古称,在历史上,它曾有四次北属时期,也就是被中原王朝统治的时期,第一次是在西汉灭掉南越国之后,西汉在那里设置了交州,交州下辖交趾郡(越南北部),九真郡(越南中部),日南郡(越南中部)等地区,到了公元40年(东汉初期),趁着中原王朝内乱刚刚平息,天下未稳,征氏姐妹在交州领导起了一场相当规模的起义,第一次北属时期就此结束。 3年后,伏波将军马援率兵平定交州, ... 了了征氏姐妹,传首洛阳,开启了第二次越南北属时期,光武帝刘秀大喜,马援因此位列九卿。第二次北属时期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才结束。第三次越南北属时期由隋文帝开启,一直持续到唐末五代时期。第四次北属发生在400多年后,朱棣派大将张辅4次平定安南,这个故事我们已经讲过了。 在马援征伐交趾期间,由于那里瘴气严重,马援常常使用薏苡祛风湿,在他得胜还朝时,他下令拉了一车薏苡回去种植,当时有很多权贵不明就里,一位这是什么珍惜的宝贝,都想拿一些自己吃,没有吃到的便散播马援的谣言。后来马援死于沙场的消息刚刚传来,就有人上书在刘秀面前污蔑马援私运稀有之物,刘秀大怒收走马援的印绶,马援的家人惶恐不已,只能把老将军草草埋葬。一直到了汉章帝时期,东汉统治者才还了马援清白。 根据《后汉书卷86》记载,当年马援平定了交趾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战功,便在交趾的边境立起了数根铜柱,表示这里以北都是东汉的疆域,这根铜柱上写着:铜柱折,交趾灭等等话语,后来就成了著名的马援铜柱。当时的交趾人对此很不服气,每次路过这里的时候,会向铜柱扔一些砖瓦,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座小山包(每过其下,辄以瓦石掷之,遂成丘)。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后,在边境立起铜柱:铜柱折,交趾灭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半涂而废的意思 | 成语大全

    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2. 水产食品安全常识

    符合这些条件,基本上可以说是健康的食品。但要完全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就必须有产地检疫证和无公害产品证书。目前,多数水产鲜活品还未达到此要求。往往其体内残留药物严重超标,食用后不利于人体健康。扎成捆沤水即可。

  3. 精选一组关於姓氏的趣知识;中国仅有一个十字姓

    一,「”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二,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三,《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叶赫那拉氏东哥)(叶赫那拉氏孟古)(叶赫那拉氏慈禧)九字姓7个(分别为: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西木萨给特杜立给

  4. 韩信和张良都是为刘邦效力,为何两人结果差距如此之大?

    说起刘邦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我想刘邦他作为汉高祖一定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为人处事也很厚道,这古以来守江山要比打江山难得多,刘邦在登上皇位之后,他身边逊出色的人可不少,譬如韩信,然而为什么他们却不敢造反,在汉高祖刘邦的身边有很多忠于刘邦的人,这些人在刘邦称帝后用来牵制怀有异心的臣子,一代名将韩信为汉家皇室建立做出贡献,韩信在刘邦得到天下的过程之中立下很多汗马功劳,韩信恃才傲物一定会即刘邦的痛脚,在刘邦

  5.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任人宰割,如今揚眉吐氣,受世界尊重

    我國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淚史,至從之一次邪片戰爭開始,滿清王朝外強中乾,表面強大,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固步自封,與世界差距越拉越大,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均落後於西方國家,在西方列強的眼中,滿清猶如一頭肥羊,只要開着軍艦在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能迫使滿清屈服,割地賠款,喪權辱國!落後就要捱打,就沒有發言談判的權力,舊中國(1840年邪片戰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大小小簽定的不平等條約超過1

  6. 宗教课

    在宗教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女教师问班上的学生:“孩子们,现在谁能告诉我,在我们预计会得到宽恕之前,我们应该干些什么?”>孩子们沉默了,都在思考。

  7. 梦见买皮夹克

    周公解梦梦见买皮夹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买皮夹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为什么电影广告短片被称为“预告片”

    今天我发现了为什么短电影广告剪辑被称为“预告片”,尽管它们通常在电影之前放映。结果发现,第一部电影预告片并不像今天那样出现在电影的开头,而是出现在电影的结尾。他们被称为“预告片”,因为广告将直接拼接在卷轴的末端,使电影广告的电影落后于实际电影。第一个出现在影院已知的电影预告片是在1913年11月。它是由美国马库斯洛夫剧院的广告经理尼尔斯格兰隆德...的。预告片是为音乐剧《寻欢作乐者》准备的,该剧不

  9. 梦见走迷宫

    周公解梦梦见走迷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走迷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明清“午门斩首”之谜

    >“午门斩首”早为人们熟悉,描写明清时代故事的影视片中常出现“推出午门斩首”这句台词,以前的民间说书也常有“午门斩首”的故事情节。>>午门前是一片宽阔的广场,所谓“午门斩首”指的就是这里。然而“午门斩首”只不过是讹传而已,无论明朝还是清朝,都没有这样的做法。>>人们之所以以讹传讹流传着“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可能是将古代的两种行刑方式混为一谈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