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众所周知,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6岁登基,9岁大清就垮台了。大清灭亡之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等皇室成员获得了多项权益,其中包括:溥仪保留皇帝尊号,享受皇帝礼遇、新...每年给皇室拨款400万元用于其日常开支、清室可以永住紫禁城、皇室财产私有,受...保护等等。

众所周知,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6岁登基,9岁大清就垮台了。大清灭亡之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等皇室成员获得了多项权益,其中包括:溥仪保留皇帝尊号,享受皇帝礼遇、新 ... 每年给皇室拨款400万元用于其日常开支、清室可以永住紫禁城、皇室财产私有,受 ... 保护等等。 从理论上说,溥仪退位后除了没有行政权力,其他方面基本都和以前没有区别,宫里一切规格照旧,而且每年还能得到新 ... 的400万元生活费,可以说是既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又不用操皇帝的心,简直比神仙都要幸福。但事实上,由于当时中国国力孱弱,再加上北洋 ... ... 严重,这笔款项经常不能到位,使得溥仪和皇室成员们的「 ”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甚至一度到了要变卖宫中宝贝维持生计的程度。 溥仪(影视形象) 所谓皇室的「 ”基本生活”是什么标准呢? 根据溥仪后来的回忆,清室成员在他退位之后,依然过着和清朝时期一样的日子,紫禁城里除了没有文武百官上朝之外,其他的一切照旧,全部按照过去宫里的规格来。在这里因为篇幅的关系,我们就拿吃饭这一项来简单讲解一下,毕竟当时紫禁城里花费最大的就是这项支出了。 古代皇室用膳讲究排场,菜要多,要奢华,每餐不摆几桌都感觉太寒酸。溥仪退位后,紫禁城里用餐场面最豪华的是裕隆太后,她沿袭了慈禧太后时期的排场,每餐上百个菜。其次是溥仪,他比较低调,按照规制,他每餐大约30个菜,摆5桌,两桌家常菜,三桌点心和小菜,冬天还得加一桌火锅。 可是就是这样奢侈的生活水平,溥仪还不爱吃,他说御膳房的饭菜每次都是提前几个小时就做好了放着保温,菜放时间长了不好吃,他爱吃太妃们的饭菜。 溥仪 您道这太妃们的饭菜为什么好吃?原来太妃们也不爱吃御膳房的饭菜,每次上菜之后都和溥仪一样,放在一边不动,然后吃自己的小灶,也就是由她们自己聘请的高级私人厨师做的菜。根据溥仪的回忆,当时太妃们每次吃饭前也都会给他送一些过来,基本二十多个菜。如此说来,太妃们小灶的菜式应该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可谓极尽奢华。 溥仪曾经根据内务府的账本算过一笔账,他们一家六口人(溥仪没结婚时有5个太后、妃),一个月要吃3960斤肉(主要是猪肉),388只鸡。 而整个皇室成员包含太监等佣人每月需要多少呢?猪肉14642斤!这还仅仅是「 ”分例”,宫里每天还会给大家加菜,算上这个的话,每个月要3万多斤猪肉,4千多只鸡,上千斤猪油,折合每月耗银1.4万两。 另外,还有穿衣、出行、办事、送礼、购买奢侈品等等,每一项开支都是不菲的。在内务府的一份账目文件中我们看到,清室在1916年全年的总开支为279万两白银,折合银元三百多万块。由此看来,这《清室优待条件》中规定的每年四百万元拨款数额的确是经过仔细计算的。 溥仪(中) 如果当时的北洋 ... 每年都能够按时按量拨款,那溥仪他们应该也还勉强够维持生活开支,但实际上从1916年之后《清室优待条件》中规定的经费年年拖欠,这使得宫里的开支周转不过来,溥仪严重缺钱花。而当时的皇室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于是就想到一个办法:变卖、抵押皇宫里的宝贝,用以解决 ... 问题。 当时的紫禁城,虽然经过西方列强两次洗劫,但据溥仪所说,大部分的的宝贝都还在,因为紫禁城里的宝贝实在是太多了。 多到什么程度呢? 1922年的一天,溥仪偶然发现一间房子的大门上贴着厚厚的封条,便叫太监去打开看看,结果发现房子里面全是大箱子,挨个摞着有天花板那么高,而且箱子上满是灰尘,还贴着嘉庆年间的封条,估计有几十年没人动过。溥仪打开一看,里面竟全是手卷字画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一番研究之后才知道,原来这里放着的是乾隆皇帝平生喜爱的珍玩,他去世之后,嘉庆皇帝下令将这些东西全都封存起来,足足装满了好几个宫殿,溥仪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我们试想一下,紫禁城从明朝朱棣时期就开始作为皇宫,一直到溥仪退位的这段时间,前后500年的时间里,中国大部分的宝贝都会流向这里,光是乾隆帝的收藏就装满了几个宫殿,紫禁城的珍宝数量便也可见一斑了。 溥仪(中) 而在溥仪发现乾隆藏宝的房间之前,从1912年清 ... 倒台之后,宫里就因为经费开支问题,一直不停地往外变卖宝贝,维持生计。除此之外,因为皇家没有了实际权力,使得宫里从上到下都在暗地里偷东西出去卖,肆无忌惮,最猖獗的时候,溥仪结婚第二天,皇后婉容的凤冠上的珍宝竟全被拆下来,换成了赝品。后来溥仪发现这个情况之后愤怒地说:整个宫里的人都在偷我的财物。 可是溥仪不知道的是,那些帮他拿东西出去卖钱的,其实也在他的搞鬼。但因为当时紫禁城中的所有人都在偷东西,都在搞鬼,所以根本没人去帮助溥仪监管,或者向他告密,溥仪也因此一直蒙在鼓里。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庄士敦的英国人来到紫禁城给溥仪当老师,才向溥仪告知了这件事情。他说自己住在地安门街上,这里最近新开了很多古玩店,有一些是宫里的太监开的,那些帮宫里卖东西的人,都是按重量往外卖的,但宫里的东西都是稀世珍品,怎么能按重量卖呢?除非他是个傻子。 溥仪听了这番话,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在被宫里的人蒙骗。 庄士敦(左一)和溥仪 这一天,溥仪刚好听说内务府又要卖东西,这次卖的是一座一人高的金塔,于是他就想去证实一下庄士敦的话。他问内务府的人,这个金塔弄出去打算怎么卖。结果这些人真的说是按重量卖,溥仪一听这话,立刻就怒了,对这些人大 ... 道: 「 ”这除非是傻子才干的事!你们就没有一个聪明人吗?” 大概意思是:你们这些人都是傻子吗?稀世珍宝你给我按重量卖? 挨了一顿臭 ... 之后,内务府的人不知道从哪得知是庄士敦告的密,于是专门把金塔抬到庄士敦的家里,说是皇上请他代售,其实是暗地里想报复庄士敦。结果这庄士敦根本不吃这一套,又将他们一顿臭 ... 给 ... 跑了。 溥仪和婉容 当时的溥仪虽然名义上是紫禁城内的皇帝,但是对于手下欺骗自己这个事情,他也拿这些人没有办法。在后来的回忆中他也说过,在自己被赶出紫禁城之前的那几年,他甚至连太监也不敢得罪,明明知道这些人在宫里偷东西,却不敢揭发或者惩罚他们,生怕太监们晚上报复,将自己害死。 有一次,宫里的一个总管因为打 ... 犯错的太监,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被受罚的那个太监连捅数刀,住进了医院。当时这个事情把溥仪吓得不轻,他从此晚上不敢睡觉,连侍卫他都不敢相信,晚上让皇后婉容给自己守夜,而且睡觉时手里还得拿一根棍子 ... 。 作为一代皇帝,溥仪这退位之后的十多年里从面看上去是极尽奢华,实际上却是相当悲催的。 但我们纵观溥仪的一生却不难发现,他的人生中遇到过很多次大的波折,但每一次他都能够从容应对,并且化险为夷,我想这其实是和他做人的方式有很大关系的,我们从上面这个太监偷盗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溥仪这个人很能隐忍,他不会轻易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他的这个优点对于他日后在天津、东北、甚至是苏联、战犯改造营以及解放后的生活中都有很大帮助。 古人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溥仪的一生,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潮流的风靡云蒸,还有溥仪乱世中夹缝求生的处世之道。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巧妙应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呢?在文章的最后,我向大家推荐一套受益一生的五本书: 鬼谷子墨、菲定律、狼道、人性的弱点、羊皮卷,这是古今中外最为著名、最为经典、最为实用的为人处世参考书。 目前,因为平台倡导全民读书,所以出版社给咱们百度用户的价格非常之低,在11月20日之前购买,五本书只要58元包邮。(点击下方商品即可购买) 好书分享5册鬼谷子墨菲定律人性的弱点卡耐基羊皮卷有书共读 ¥58 购买
本文标签:中国近代史历史溥仪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