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康熙帝觉察出杨光先所用《大统历》屡次出现误差,便决定起用耶稣会士南怀仁治理历法。他为了辨别历法的准确性。多次召南怀仁和杨光先到宫廷内当众测试天象。又命内阁大学士李蔚等率领杨光先、吴明烜、南怀仁等去观象台,预推正午日影所指之处,连续三次实地测验,均证明南怀仁推测准确,杨光先、吴明烜有误差。

康熙帝觉察出杨光先所用《大统历》屡次出现误差,便决定起用耶稣会士南怀仁治理历法。他为了辨别历法的准确性。多次召南怀仁和杨光先到宫廷内当众测试天象。又命内阁大学士李蔚等率领杨光先、吴明烜、南怀仁等去观象台,预推正午日影所指之处,连续三次实地测验,均证明南怀仁推测准确,杨光先、吴明烜有误差。 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帝命南怀仁审查钦天监监副昊明恒造《七政历》和《民历》,发现回历推算,「 ”康熙八年闰十二月,应是康熙九年正月,又有一年两春分、两秋分”③,有误。翌年正月又测验立春、雨水、太阳、火星、木星,所得结果证明南怀仁正确,吴明烜错误。鉴于此,议政大臣疏言,「 ”杨光先职司监正,历日差错,不能修理,左祖吴明,妄以九十六刻推算,乃西洋之法,必不南怀仁像可用,应革职交刑部从重议罪”④。但杨光先表示不服,加以辩解。后康熙帝把杨光先遣送回籍,为汤若望 ... 昭雪,复用《时宪历书》。 清初也有不少学者对中学和西学的碰撞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他们不育目崇拜西学,也不一味地尊信中国传统历法,而是以理性的态度弃其精粕,取其精华,走兼采融合之路。其代表人物有薛风祚、方以智、王锡阐、梅文鼎等。薛风祚最初从魏文魁学习天文历法,但不墨守师法。不久,他又师从耶稣会士穆尼阁,潜研西法。他认为西法有其长处,但也有不足,反对盲目自大、对西学一概采取拒斥的守旧思想。他说:「 ”中土文明礼乐之乡,何讵遂逊外详?然非可强调说也。 要必先自立于无过也,而后吾道始尊。此会通之不可缓也”①强调走会通中西之路方以以智也主张中西会通,以泰西为郯子。他说:「 ”万历年间,人,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然智士推之,彼之质测,犹未备也。”②又说:「 ”泰西质测颇精,通几未举,在神明之取郯子耳。”③西学精于物理实证。他借春秋时东夷郯子朝鲁,孔子向他问学的故事,比喻应吸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补自己的短处。他亲自向传教士毕方济、汤若望等人询问「 ”历算奇器”,与他们共同研讨西方天文学和医学。
本文标签:清朝文化中国古代史历史杨光先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