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父辈的1949接受...运动洗礼、在黄埔军校一期成长的郑洞国,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场,走过了自己青年的峥嵘岁月。新中国诞生前夕,他做出了人生重要抉择,归向人民。请听全国政协...、民革中央常务...郑建邦讲述祖父郑洞国的故事——《归向人民》。1924年,在长沙上学的石门学子郑洞国放寒假准备回老家过年。

父辈的1949 接受 ... 运动洗礼、在黄埔军校一期成长的郑洞国,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场,走过了自己青年的峥嵘岁月。新中国诞生前夕,他做出了人生重要抉择,归向人民。请听全国政协 ... 、民革中央常务 ... 郑建邦讲述祖父郑洞国的故事——《归向人民》。 记者采访郑建邦 谈及祖父郑洞国,全国政协 ... 、民革中央常务 ... 郑建邦说,这是祖父这一代人给他的最大的影响: 在他们这代人里,什么是最大?那国家的事最大,中华民族 ... 的事是最大,其它的都得让位。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你就要勇于啊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他们一生坚守的信念。 1924年,在长沙上学的石门学子郑洞国放寒假准备回老家过年。听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军官学校,年少就心怀爱国革命理想的他,决定动身前往广州报考。 路上,郑洞国遗憾得知自己错过了报名时间,而同行认识的湖南老乡黄鳌担心自己考不上报了两次名。最终,郑洞国用黄獒的其中一个名额考入了黄埔军校一期,命运就此改变。 大革命时期的东征、北伐战争,他走上战场抗击军阀。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 ... 古北口战役,他浴血奋战,是最早与日军血战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先后投身保定战役、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第二次长沙会战等等,战功卓著。尤其是担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收复缅北。 这个战争打得是非常得漂亮,我们常常是以和日军相等的兵力,或者是少于日军的兵力能够打败日军。这次战役和中国滇西远征军一起毙伤日军大概有十几万,战役的胜利啊有力地支持了国内战场的抗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共内战爆发,郑洞国任 ... 东北「 ”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辽沈战役前夕, 东北 ... 连战连捷,相继攻下众多东北重镇。 ... 军队在东北仅剩下沈阳、长春、锦州三大孤立据点及周围少数中心城市。当时,郑洞国驻守长春,此时长春与外界一切联系都被切断,物资匮乏,军队士气低落,民众惶恐不安,难以突围。1948年,东北 ... 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 在 ... 攻打锦州的时候,我祖父指挥部队曾经尝试着突围,根本就突不出去了。我祖父身边有一个年轻的《民国日报》记者叫杨志兴,他就跟新七军的将领们讲,我祖父表字「 ”桂庭”,说桂公其实早不想打了,但是以他这个身份怎么好说。所以新七军的将领们以为是我祖父托杨志兴来跟他们传达这个意思,所以他们马上派人就跟 ... 接洽就投诚了,但是我祖父不知道。 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不想打。我祖父的兵团参谋长叫杨咏梅,他也打着我祖父的旗号,跟 ... 接洽投诚。当时投诚之前,杨永梅命令这些士兵朝天放枪,表示我们已经为蒋介石、为 ... 抵抗到最后,最后没有办法才放下武器的。我祖父在屋子里听到枪响,他还觉得这可能 ... 打进来了,他当时就早就准备好的 ... 了,就准备用最后的一个方式来了结。结果 ... 就被杨永梅偷偷地就藏起来了,这些卫士们就把我祖父给控制住了, ... 的代表也就进到他的那个指挥部,我祖父也没有办法,就接受了这么一个现实。组织上给他的评价「 ”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归向人民”,这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褒扬。 1948年10月21号凌晨,郑洞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长春解放。当天, ... 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和政委肖华设宴款待郑洞国,面对善意的工作邀请,郑洞国表示,自己只想当个老百姓。 既然失败了,也得做一个失败的英雄,他要保持所谓军人的气节,这是他当时的那种想法。 此后,他听说自己黄埔军校的师长纷纷抛弃 ... 阵营,走向人民。面对 ... 的溃败,郑洞国也在思考原因,他开始读毛主席著作寻找答案。 他就提出来说,我能不能读读毛主席的著作。当时 ... 就送了他一部东北版的《 ... 选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读毛主席的著作。按照他当时的说法:真的是在我眼前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没想到毛主席的学问这么大。 从这些书里,他就进一步分析思考, ... 为什么失败。他抗战胜利以后去了两地方,一个是在上海,有半年多,后来1946年初就到东北。他在上海和东北看到的是什么?就是 ... 的 ... ,谁有办法谁去捞钱,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经过在 ... 阵营20多年,那确实是灰心丧气了,他觉得跟 ... 走,这个路是越来越窄,等于是自己的这一生失败了,不仅仅是你 ... 上的失败,你个人权威的丢失,更主要的是当初你的那种追求没有了,根本就看不到希望。 1950年,郑洞国从东北去上海治病,路过北京,周 ... 得知后特意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周 ... 曾经是郑洞国在黄埔军校的老师,后来郑洞国成为 ... 主官,还是周 ... 亲自举荐的。 那天一到 ... 家里头,周 ... 就迎上来说:洞国啊,咱们这有20多年没见面了,你还好吧?我祖父当时心情就非常地激动,就他那个心情是你很难用一两句话说得出来的。 此时郑洞国想到了一件事,在长春他做出重要抉择之前,周恩来曾经给他写过一封信: 洞国兄鉴: 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领长春全部守军,宣布反帝反蒋,反对 ... 反动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加入人民 ... 行列,则我敢保证,中国人民及其 ... 必将依照中国 ... 的宽大政策,不咎既往,欢迎兄部起义。 周恩来 十月十八日 可惜当时这个信没送到他手里,他到了哈尔滨以后才看到这封信,但是对 ... 满着黄埔情谊的这封信,他是非常感动的,所以他就紧握着 ... 的手说,周 ... 你是我老师,他说我这个学生实在是太不争气了,辜负了你的教诲,说着说着反正眼泪也下来了。周 ... 也很动情,他说,洞国,以前的事就不说了,你现在反正过来了,咱们好好的一起为人民服务。 与周 ... 的会面,让郑洞国找回了当年革命的初衷。他到上海治病,看到刚刚解放一年多的上海,给他很深的触动。 上海是什么样子,他可知道,抗战胜利的时候,他在上海住了半年多。上海是个花花世界,冒险家的乐园。他说把上海这个地方治理好,短时间内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当时的上海市长是陈毅。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让上海彻底变了一个样。当时他看到上海的经济欣欣向荣,人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震动是很大的。他就觉得 ... 确确实实是了不起。 1951年,郑洞国写信给周 ... ,希望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工作。此外,他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参事、国防 ... 会 ... 、全国政协 ... 、 ... 、民革中央 ... 会主席、黄埔同学会副会长,一直在为祖国的建设和统一事业奔走操劳,积极连络海内外同胞,共同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晚年,他还接待了许多从海外回到祖国探亲的爱国人士。 1991年1月27日凌晨,郑洞国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在逝世前,他宽慰家人不要为自己的离去难过的同时,依旧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渴望。 他拉着我的手说,你们也不要难过,我曾经是个军人,对生死早就看得很淡了。他说我这辈子,对国事、家事,均无所憾,只可惜没看到祖国的统一。如果祖国统一了,革命就算彻底成功了。 记者 :李玲 编辑 :曾继凡 赵 可 听北京新闻广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听广播:AM828 FM100.6 看微博:北京新闻广播 读微信:北京新闻广播
本文标签:郑洞国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历史上海黄埔军校日军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