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腊月三十遇灶神

前言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一位俞良臣先生,博学多才又聪明过人,十八岁就是秀才,每次参加府州县考试必定名列前茅。 >到了壮年却非常潦倒,年岁老大,家境也不好,靠着教书为生,学生也不多。在这个时候,他与同学十余人,共同设立「文昌社」,实行“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教训,来作心灵改革,期能改变命运。 >明、清时代的读书人,普遍重视「文昌帝君-阴骘文」及「太上感应篇」这两篇文章。当孩子或学童在七、八岁时,家长及老师就会教他背诵此文,因这是家庭品德教育的基础,能背诵此文,在做人处世上,确实有很多防微杜渐的好处。 >自受果报非天谴 >再说身为秀才的俞先生,过了很多年,经过七次的考试,始终都没考上举人。他有九个儿女,其中儿子有五个, 四个夭折了,剩下最聪明的老三, 八岁那年,在外面玩耍,却失踪了。四个女儿,死了三个,除了失踪的儿子之外,眼前就剩下一个女儿了,他的妻子在这种悲痛的情况下,两眼都哭瞎了。 >每年腊月三十,是民间习俗祭灶神的时候。灶神爷将返回天上,把这一家人的善、恶都向玉皇大帝报告。所以,从前供养灶神的对联是「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俞先生常自反省,好像没有做过什么大的恶事,为什么老天爷给他这样重的惩罚?似乎上天都没有保佑他,以致他的家境越来越困难。故每到腊月三十,他便写一篇疏文,焚香祝祷后,火化疏文委托灶神爷带到玉皇大帝那里。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感应。 >灶神化身示其过 >直到四十七岁那年,腊月三十的晚上,他正与妻女枯坐凄凉无奈的时候,忽然有人敲门。他点蜡烛开门,看到一个穿着黑色袍子,像修道人一样打扮的人,年岁大概是将近六十岁,很有礼貌,向他一打躬作揖就坐下来,之后就介绍自己姓张,是从远路而过,听到府上有愁叹的声音,特地进来慰问。 >俞先生见到这个陌生人,心里也觉得很奇怪,但是看看他的仪表谈吐,又好像很不平凡,所以对他非常恭敬。心想在这种潦倒的时候,那里还会有朋友来慰问?尤其是腊月三十除夕的晚上,家家都团圆,又有谁有空闲到自家来慰问呢?所以内心是非常的感激,当然对他也就很恭敬。然而有才学的俞先生,确实是满腹的牢骚,至今这么大的年岁了,仍然功名不遂。因为那时的读书人,唯一的出路是功名,有了功名之后,靠国家的俸禄才能养家活口;如果考不取功名,只得在私塾教书,学费却是由学生依自己家里的经济情况,随力供养老师,故夫子有「穷秀才」之称。 清苦的俞先生,再加上遭遇到的种种不幸。他就说出自己生平读书与善行,好像都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为什么到现在功名不遂,妻子不能保全,儿女夭折的那么多,衣食不继,生活也成问题。同时又说,这些年来,每年除夕都在灶神爷前焚疏,自己所写的疏文都还记得,并把疏文的意思也说给张先生听。 >张先生说:「我对你家里的事,知道得很清楚已有很久了,你不必再告诉我。」又说:「你的坏念头太重,读书积行专务虚名,每年在灶神面前所焚的疏表,都是一些怨天尤人的词句,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这是亵渎上天!可能老天爷给你的惩罚不止如此,恐怕还有更重大的灾难在后头呢!」 >俞先生自揣生平所为没有别人晓得,这个陌生人怎么会知道?心里很是惊讶!但他很不服气的说:「我听说冥冥之中,都有鬼神监察,即使很小的善行,鬼神也知道,我设立文昌社这么多年,与同学们立下目标,力行善事。文昌社里订的规条,就等于法律一样,大家都要遵守,我也是遵照奉行,没有违犯。难道这些都是虚名吗?」 >张公就在文昌社规条里,举出几桩事实来说明。张公说:「既然立敬惜字纸以维护文以载道之精神,就应当依法奉行;然而你们还是将一些旧书或写的字纸,用来糊窗子,这是大不敬。」由于过去的字纸与现在不同,从前的书籍都是木刻版本,若非真正「文以载道」的有价值文章,是不可能花那么多时间、金钱去刻一本书的!「字」是一个一个「雕刻」而成的,没有现代方便的活字排版、照相制版等印刷术,可见从前刻制一本书,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既是书都是好文章,尤其是圣贤经典,书破了要修补;实在是破得不能用了,才恭恭敬敬的将它焚化,一点也不敢亵渎,目前寺庙对佛经仍一值保有修补经书的工作,这即是重道。又能「敬」才有福;亵渎、草率就是折损自己的福报。不知道的人,天天在折福!明理的人,切勿如此去做。 >现在用字纸糊窗的事是没有了,但是用字纸包东西倒还常见到。若是包东西,应尽可能不用字纸、报纸,应当要用牛皮纸或包装纸之类的。如今在桃园县龙潭乡,即保有敬惜字纸的一级古迹--圣迹亭,目前为台积电(股)公司认养保护。 >张公又说:「当你看到朋友或学生用字纸糊窗包物的时候,你从来没有劝告他们一声,也没有一次阻止!只不过是在路上遇到字纸,捡去焚化。这不就是做给外人看的吗?这不也就是图务虚名吗?」 >恶念消福何有福 >张公说:「凡行善事,都要真诚的从心地发出来。如果别人提倡这样做,你就跟着去做;如果人家不做,你也就不做了,如此是真心想行善吗?不!这只是看到别人做,心里欢喜,随喜一点;别人不做,也就算了,不是出于真心!而在团队中也没有尽到力量,团队合作是要尽心尽力,才有功德;没有尽到心力,就没功德。所以,你并没有真实善心之念;在外面还标榜着--我是个仁慈之人!实际上心里毫无仁慈。」 >俞先生平日为人能言善道,但说话讽刺刻薄,有辩才且好胜心强,故强词夺理不肯输人,又因有才学,所用的词句都非常巧妙,即使无理的事也能把它说成有理,所以一般人都能被他的言语折服。但一个人言行如此自满自大,鬼神见了都厌恶;唯自己不知道,还以「简厚自居」,认为自己很厚道,是个好人。殊不知如此起心动念,莫不是罪! >非分之福是祸源 >又俞先生虽然没有做邪淫之事;但却有这个心,只不过是无缘而已!所以张公叫他自己认真的反省,如果因缘凑合,你能不能像鲁男子一样呢? >「鲁男子」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人,某夜山中独返,忽然大雨滂沱,避雨于空屋内;不久恰有一女亦来避雨,叩门求入,鲁先生掩门不视,告请另避隔屋,如此确确实实做到不动心,这才是真正的「终身无邪色,可对天地鬼神」。张公肯定的对他说:「这点你也是没做到,内心仍然有邪念,这又是自欺欺人。」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鬼神天天在考察,找不到你有善念,只看到你虽然没有恶行,但是有恶念,并有嫉妒、褊急、傲慢的心。修行乃重在“修心”,心地纯净了,言行自然合度;心地不纯,言行也就伪装不来。过去你就只在身、口上伪装,意念上则丝毫没有改变。然神明的鉴察特别着重在“意念”,所以你受报应是理所当然,哪里还会有福报可言呢?」张公说:「这些都是你们文昌社订的规条,你都做不到了,其余的更不必说!由此可知,专务虚名确实不假。」一条一条列举出来,使俞先生无话可说。又说:「你每年所写的疏文,灶神爷确实帮你送到天上,呈交给天帝。」 >这位陌生人,对俞先生心底隐藏的恶念,知道得这么清楚,都把它说出来了。俞先生听了,确实害怕,伏在地上,流着眼泪,苦苦哀求说:「你既然晓得这些幽微之事,一定是神仙,绝不是普通人,求求您!救救我!」。这就是他可以改过自新的一线生机。 >他是个读书人,通晓道理,唯善根不厚,烦恼及不良习惯又太重。他的毛病就在习染太重,又没有信心、耐心、恒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转。 >当时读书人,每月都有固定轮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及《感应篇》等修心改性的书。这样的讲座,在中国向来非常普遍,可惜现在反而没有了。过去常常讲、常常劝,人心还不一定能挽回,要是整个社会都不讲了,岂不是无法无天!如果没有品德作基础,只是学习高深的学问,不过是炫人耳目,好听而已!这跟俞先生一样,好高骛远,专务虚名,不切实际,坏的念头还是改不掉,碰到大劫难来时,不知将凭什么福德来避免? >知过能改即是善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想要回转就相当困难。所以,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转机的第一步。灶神爷-张先生,把俞先生的毛病,一桩一桩指出来。俞先生不能不服! 俞先生向来做事态度,并未尽心尽力、脚踏实地、认真去做。故上天没有降福给他,他就责怪老天爷,求天神降福给他。想想:如果俞先生的田地里,种的都是荆棘,却指望将来收到好的稻米,您想会有这种道理吗?这是与因果不相符的。 >起心动念善相继 >刚开始一般人行善的时候,心力都非常勇猛,时间久了就懈怠,所以不能成就。古人常说,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初发心,那就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可见保持初发心的动机,即是包含了真心、清净心、勇猛心、精进心。无论是在顺境或逆境,矢志不改,久久功德自然圆满。又不可以自欺,就是不能欺骗自己。欺骗别人很容易;欺骗自己则是罪业极深,人要做到不自欺,没有不成就的。所以,必须天天读诵启发良知的心性之书如:「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等,这些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每天早晚都可以照一照我们的良心,如果能长久做下去,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验。 >还好俞先生对于灶神爷很相信,对祂很尊敬,初一、十五晓得上香、上供,这才感应灶神指点迷津,教导勉励他赶快修持,方可扭转命运,可见命运是可以改造的。张公对俞先生说完此番话后,就进到屋里,走到厨房里就不见了!此时俞先生才晓得:「张公是灶神爷示现的!」 >改过自新在净意 >俞先生是在腊月三十--除夕晚上,遇到灶神,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他就从这一天起,改过自新,先把自己的名字改了,他本名叫「良臣」,现在改成「净意」,称「净意道人」:提醒自己要把「净意」这两个字,从心地做到。 >以前的读书人,为了对治自己的毛病、恶习,常有自取「名」、「号」,以提醒自己来加强改善;今人不知,取名往往经由算命之法来命名,且又只重在笔划之吉利与否而已。由于中国民间信仰,向来是:「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他供奉的正是观世音,于是就在菩萨前,磕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永存,善力精进,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从此他每天早晨求佛菩萨加持,念佛号一百声,声声虔诚。然而一般人所念的恐怕只是有口无心,即使念上一万声,也抵不上他一声的效果。常云:「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能转凡心」,故不论是念「观音菩萨」或念「阿弥陀佛」,都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护佑,主要就是以敬、以诚。 >这就是他所以能成功、能转变命运的关键之所在。「举头三尺有神明」,真是一点也不假,无论在何处,都有鬼神看着我们;就像现在的银行或便利商店所装置的摄影机一样,对店里的顾客行为,无所不录。若有这个警觉心,当然就不敢自欺、不敢放肆了。 >心念既转变了,身口的行为就跟着转过来了,从此以后,凡是有利于他人的,不管是大事、小事,自己是忙或闲,别人知道与否,都无所谓,俞先生都一定去做,如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事无不办。 >三纲五常为基础 >俞先生修正心行之法,以实践下列五点为主:一、敦伦: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敦睦于: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等五伦关系中,人人各尽自己应尽的角色义务,这就是「敦伦尽分」。一般人都知道: 「父母大、天地大、老师大」,所以「不孝」、「逆天」、「背师叛道」者,通常到后来也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故改恶修善,从「孝亲」、「敬天地鬼神」、 「尊师重道」开始。 >二、勤学:努力读书,专读好书,勤读善书。 >三、守谦: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有很大的功德。 >四、忍辱:凡事忍耐,一切福德,得成于忍。 >五、因果:阐述因果报应的道理,恳切地劝导众人。 >他仍然每个月向灶神爷报告一次,把这一个月当中,心里所想、所对人说过的话、所做过的行为,样样报告。他求灶神爷监督他,以让自己有一个督促的力量,若是不做,到了月终,他就没有法子给灶神爷交差了,这个效果真是不可思议。家里若有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圣像,可在佛菩萨面前具疏以告,这也是值得学习之处。 >千日之功中进士如是三年,持之既熟,竟有千日之功:「静则一念不起,内心清静无限,动即万善相随,外竟仁者无敌。」我们想一想,他过去的业障那么重!经过三年就转过来了;同时代的袁了凡先生,过去转命的时候,也是三年就见到效果了。 >俞先生五十岁那年,乃是明朝万历二年,地方举行会试,主持这一次考试的主考官,是当朝宰相张江陵。考完之后,张宰相想在同乡中选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来教导他儿子,此时乡里的人都推荐俞净意先生。由于从前没有学校,富有的人家,另外有一间书房,请一位老师,这就是「私塾」。家里的孩子以及社会上清寒的子弟,有聪明智慧的,往往也召集来跟老师一起读书。俞先生应聘在宰相府中作了少爷的老师,生活环境当然就改善了,不至于再像过去那样的穷苦潦倒。接着感应也来了,他带了家眷一同到京城。张宰相非常敬重俞净意公的道德学问,所以也帮他报名,申请入「国子监」大学。 >当时国家所办的大学,不像现在的大学有这么多;那时国立大学只有一所,而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都是预备作官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学府。万历四年,俞先生赴京乡试,终于登科中举,次年又中进士,得了进士,功成名就。「进士」是古代的最高学位,相当于现代的博士学位。 >失而复还因善聚俞先生有一天去见杨公,杨公是太监,所以没有儿子,他的儿子都是义子,也就是干儿子,都是从外面找来的,他养育这些孩子,乃是为了养老。所幸干儿子都很孝顺,他叫这五个儿子,齐来拜见俞净意先生。 >其中的一个孩子,十六岁,俞公一见面,就觉得很面熟,好像是从前认识的。问他籍贯,他说是江右人,「江右」包括了现在长江以南,江西、江苏、浙江这一带,当时都称之为江右,而俞先生是江西人。 >这小孩仿佛还记得家乡及自己本来的姓氏,自诉小时候游玩时,误入人家载粮食的船舱,船开走了,小孩也跟着船被带走了。俞净意公一听之后,非常的惊讶!命脱左足鞋,双痣明显。俞先生大呼说:「是我儿呀!」原来这孩子,就是他遗失多年的儿子。 >这个时候,遇到他失散多年的儿子,真是奇迹!太监杨公人很不错,知道小孩真的是俞先生的儿子,立刻欢欢喜喜的就送还给他了。俞先生很快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夫人。 >二十四孝再添一夫人抚子大恸,血泪迸流,子亦哭,子捧母面而舐其目,其母双目复明。改过迁善之报,奇迹如是。试想:眼睛瞎了,现代眼科这样进步,也不容易恢复,以袁了凡先生之力行改命转运,使短命都能够延寿,至于疾病,怎么会不可能痊愈呢?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唯有诚心改过矣! >常云:「境随心转、万法唯心造」,眼前所有的境界,都是我们心里所变现的,我们这个身体,也是自己心里变现的。所以,「感应道交」是有理论依据的,凡道理上能讲得通,事相上就可以办得到,当理论与事实相符时,自然能转变境界。 >至于他的儿子,也是非常难得的孝顺,忽然遇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使得母亲喜极而泪流满面,竟能「捧母之面而舐其目」,故感动天地,使他母亲因此双目复明。 >世事无常几时修此时俞先生一家团圆,俞净意公知道:「是这三年改过迁善,德荫之故,正如灶神爷跟他所说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果报,果然应验了。」这个时候对于世事愈看愈淡,因此也就不愿意作官了,故辞谢张宰相,准备回到自己的老家。 >然俞先生既中进士,就有服务公职的资格。从前读书人心心念念就是指望将来谋个一官半职;而这个机会到来,俞先生却放弃了,准备回家乡去。所以,张宰相认为他是一个义人,张宰相为感谢俞先生教子之德,只有厚赠他贵重的礼物,送他回家。 >晚年俞先生的寿命也延长至八十八岁,他的七个孙儿,书都念得很好,书香门第,个个成名。由此可知,他的福报与长寿,完全是他自己从四十七岁以后修持来的,而不是命中所有。 >持盈保泰教后代俞先生因遇到灶神,经灶神一番开示之后,才改过自新,到晚年就有这样的效验与果报。于是就把自己一生改过自新之事,毫无隐瞒的写出来,教训他的后代子孙,并告诫他们:「年轻时若发达过早,容易迷惑颠倒,多造罪业。」 >所以,年轻的时候要多修福、培福,把福德留到晚年再享受,这才是懂得造福、享福的人。因为,晚年所享的福报,才是清净之福;年轻人享福,易偏染恶习,老实说绝不是福。 所谓「在家学高尚之士」,这正是一切后人的最佳榜样!乡里大众看到俞先生一生所得的果报,没有一个不说他是力行善事,改变了自己命运的。 后记最后您可能会问,现在大家都不用灶而改用瓦斯,那么还有没有灶神呢?事实上,不管我们对祂奉祀与否,祂都是有的。例如很多人都知道,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菩萨,周杨慧卿女士(前考选部政务次长周邦道先生的夫人)就以自己真实的经历,撰写一篇「遇地藏菩萨记」。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腊月三十遇灶神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学佛人和灶神的神奇感应

    次日清晨醒来梦中告知:灶台上的蚂蚁全都皈依了地藏王菩萨。我心急如焚可又没法只有念佛求佛菩萨保佐儿子早点回家,我闭上眼睛一心念佛:突然间灶神显现我的面前,我知道儿子回来了。我对儿子说是灶神把你接进来的,你晚上别乱跑了多危险啊。灶神在世间的感应很多,是世间民众心中的菩萨,抬头三尺有神明,我们要多行善德,只要我们心向善,也会得神明的护佑!

  2. 颛顼之子穷蝉等于灶神蛣 灶王爷原形竟然是蟑螂

    哎妈呀,灶王爷的原形竟然是小强!因为,它是古天神颛顼帝的儿子。俞正燮在《癸巳存稿》里引《许慎异义》说,“颛顼有子曰犁,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颛顼的儿子穷蝉等于灶神蛣。所以,张蝉等于张单。灶王爷归天的日子,原本说是“晦日”,也就是月底,后来有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之说。原来,灶王爷是个色鬼!

  3. 原来是美男啊!灶王爷是怎么从美男变成黑脸的

    早期人们奉炎帝、祝融和“先炊”等为灶神,每逢孟夏之月,便举行隆重的祭灶仪式,向掌管人间饮食的灶神致敬。后来,无论是灶神的身份、职责还是祭灶日期、祭灶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晋学者司马彪注《庄子》,称灶神“状如美女,著赤衣”,表明灶神并非女性,而是男性,并且还是一个美男子。年画灶神灶婆像民间奉灶神为一家之主千方百计讨好灶王爷早期灶神的职责主要是掌管饮食,保护家人的饮食健康。

  4. 灶王爷的来历说法 灶王爷是个聋子的传说

    灶王爷的来历第一种说法:《酉阳杂俎·诺皋记》云,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传说张单是一个负情浪子,因羞见休妻而钻入灶内,成为灶神。关于这个张单,民间另有个传说:说他娶妻丁香,丁香孝顺公婆。丁香嫁给贫穷老太婆打柴的儿子。腊月廿三,他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憋死了。因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都姓张),所以玉皇封他为灶王。

  5. 希腊神话中的灶神赫斯提亚的简介 赫斯提亚的形象是怎么样的?

    希腊神话中的灶神赫斯提亚,拉丁语称维斯太,奥林匹斯山上最年长、最神圣的女神。赫西奥德认为她是第二代神王神后克洛诺斯和瑞亚最大的孩子,得墨忒尔、赫拉、哈德斯和波塞冬的姐姐,宙斯的大姐。赫斯提亚是奥林匹斯山上最神圣、最古老的神明,与侄女阿耳忒弥斯、雅典娜被视为奥林匹斯山上的三处女神。赫斯提是一位灶神,为克洛诺斯和瑞亚的长女,是最古老的一位火神。

  6. 梦见灶神可能有火灾 梦见灶神代表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灶神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中国是信奉多神的国家,在我国古代人们信奉的众多神灵中,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最高的。梦见灶神,预示可能有火灾,或患眼痛,须多加注意提防。梦中看到佛是怎么回事梦见佛仙有什么含义–周公解梦

  7. 破灶堕和尚嗣安国师

    师在北地,有一禅师唯善塞灶,频频感得灶神现身,彼地敬重剧于佛像。是时和尚至彼,为灶神说法。故现本身,礼辞和尚:“蒙师说法,重得生天,故来谢师,便还天府。”言犹未讫,瞥然不见。其灶瓦解,悉自落破。此师本不称名,因此缘故破灶堕和尚也。

  8. 灶神

    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司爷爷,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因此,南北习俗均于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祭毕,即将奉祀经年的灶君旧纸马从灶上揭下,连同纸锭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除夕接神时,再行接灶神之礼,奉祀灶神后,再在灶上粘贴新的灶君纸马。

  9. 灶王爷的传说

    祭祀者相信,供桌上所放的供品是给灶王爷吃的,只要将其灌足酒、使其吃饱饭,灶神吃了人的东西后自然嘴软,只好捡好事向玉皇大帝汇报了。此外,祭祀者还把烤化的饴糖抹在灶王爷画像的嘴上,目的是堵住灶神的嘴,使其无法说坏话。因为灶王的奏报与人们的祸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祭灶必须虔诚,并有所禁忌,不得触犯灶君老爷。由于对灶王爷既尊重,又畏惧,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反差,便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忌讳来。

  10. 积阴德,扭转霉运

    积阴德,扭转霉运>明世宗嘉靖年间,江西有一位俞先生,名都,字良臣。俞先生生了四个女儿,只剩下一个。俞先生终年潦倒度日,生活非常贫困。俞先生因此焚香叩谢,并且在次日,拜祷天地,发誓痛改前非,实行善事。他随缘方便,广积阴德,并且逢人就以敦伦、勤学、守谦、忍辱与因果报应的道理,化导他们,不厌不倦。宰相十分敬重俞先生的品德,帮他进入太学。万历四年,俞先生在京师参加乡试,而考取功名。

随机推荐

  1. 【伦伍】的意思是什么?【伦伍】是什么意思?

    ●《宋书臧质传》:「仆以不肖,过蒙荣私,荷佩升越,光绝伦伍。」★「伦伍」在《汉语大词典》第1509页第1卷1509参见:伦伍伦伍是什么意思伦伍lúnwǔ同辈,流辈。

  2. 丰田巧治隐形浪费

    丰田喜一郎鼓励道。丰田喜一郎淡定地说道,“而如果在工人们的腰间配备上工具带,他们就可以把工具随时归位,完全不用浪费时间去四处寻找了。”>记者恍然大悟,原来丰田每年看似浪费的10万美元工具带的投入,是为了将1亿多美元的天文隐形浪费给杜绝掉!

  3. 梦见作料有什么含义 梦见调料意味着什么 – 周公解梦

    作料特指烹调用的调味品。《儒林外史》第一九回:“海参杂脍,加味用作料。”《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他自己手里捧著油盐作料,走了进来。”那么,梦见调料意味着什么?男人梦见用调料调味,通常暗示将参加社交活动或出席宴会。女人梦见使用调料,则提醒你注意身体健康,可能近期会患玻病人梦见用调料调味,病情近期难以痊愈。梦见自己在卖调料,则表示经济困窘。梦见收养是不是不好梦见收养预示什么–周公解梦

  4. 读书破万卷是什么意思?

    【拼音】dúshūpòwànjuàn【解释】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例子】无【近义词】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反义词】胸无点墨【相关】百度“读书破万卷”

  5. 面相看婚姻_看相大全

    面相看婚姻婚姻为人生之大计,在现代,很多人不太在乎这个,离婚率越来越高。古代上讲,心性随意,容易失身,在婚姻方面,自主力不够,会轻易的相信别人,走向错误婚姻的机率很大。面相看婚姻二看脸形脸形主要看人性格中的宽厚度,有道是量大福大,也是看福气的多少,所谓的福气也就是人的气量。面相看婚姻三看眼睛眼睛主人的情感,情感不仅是感情,也有自身的喜好及兴趣,虚荣,表现欲,等方面。

  6. 梦见家中有水 梦见家中有水什么意思

    梦见家中有水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家中有水的详细解说吧。病人梦见家中有水,有病的会很快痊愈。男性梦见家中进水,可以出远门旅行。学子梦见家中有水,说明考试成绩一般。梦见家里进水,会接收到意外的邀请。梦见在家里洗澡梦见在家里洗澡什么意思单身者梦见家里进水,预示著会找到对象。老人梦见家里地上冒水,在生活中会有儿孙们的意外惊喜。

  7. 兰台说史•“小鲜肉”在中国为何这么红?

    问题真的全怪中国的电影人不给力么?而中国人则缺乏这种戏剧的传统。这个情节直到今天在中国依旧有着很大市场。样板戏与艺术如果你经常上网,就不难发现网民对于“小鲜肉”的吐槽和厌恶。与抱怨小鲜肉相呼应,不少网民常常抱怨随便一部好莱坞大片就能在中国市场收割大量票房。别说国内的小鲜肉了,就算老戏骨有几人能做到?那么喜欢他们不能说“崇洋...”吧?以至于要国家出面弄一个“保护月”来给国产影片留最后一丝的希望。

  8. 海涛法师说故事2:大盗圣人

    大盗圣人有个大盗在偷过无数东西后,知道自己犯下可怕的大错,心中非常后悔害怕,想为所做的恶行赎罪,于是,他去参访一位有名的上师。

  9. 爱的很彻底的伤感说说 因为爱了,所以才会奋不顾身-感人的情话

    绊倒我的人,我让你一辈子都站不起来十、怕的时候没人陪,于是学会了承受十一、好希望那个我想联系但又不敢联系的人能够主动联系我十二、爱一个不爱你的人,不如好好爱自己。

  10. 伤心欲绝说说 看得淡一点,伤就会少一点-感人的情话

    六、总有些看不完的风景,走不完的路,碰不到的人,触不到的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