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孔子周游列国如何赚取财帛?孔子的钱财观是怎样的?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过他在世的时候,他的思想理念并没有被多数人所认可。所以孔子才会坚持周游列国,来推广自己的理念,只是收获的成效还是有限。孔子出游可没人给他买单,所以需要自己赚钱,那孔子的赚钱之道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孔子也想富裕,但他的欲望不是很强烈,而且愿意从事卑微的工作,来为自己赚取钱财,那孔子的钱财观究竟是怎样的呢?

明代《孔子圣绩图》图册,绢本设色,共39页,页纵60厘米,横40厘米,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孔子很少谈钱的问题,《论语》中说:“子罕言利”。

这一说法,差不多得到了公认。一般观点大都认为,孔子对钱差不多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那么,为什么“子罕言利”?孔子不谈钱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是因为孔子不爱钱吗?

显然不是。

孔子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也就是说,如果可以得到钱(富)的话,即使去当个司机(执鞭之士),孔子也会去做。孔子是坚定的贵族制度与贵族生活的捍卫者,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而他居然说,他愿意选择一个在贵族时代很卑微低贱的工作去赚钱。

很多人由此钦佩孔子的真性情,说话简洁而真实,一点也不做作。

可是,这好像又不太像儒家的作派。

在大家印象里,千年以来的儒家是不太谈钱的,只有俗人、商人才会谈钱,而这样的人是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所不耻的。

对于这种矛盾与疑问,儒家有解释。

《论语·里仁》一篇中就有闪光的句子存世:“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同一篇文字中,还有更详细的解释:“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后面这句话,讲起来比较麻烦,于是,最终被扼要概括为更为今天公众所熟知的八个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儒家的财富观由此变得清晰明确:首先,“君子”是可以“爱财”的;其次,虽然可以“爱财”,但获得财富的方式要“有道”。

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

因为这八个字仍然有点不清不楚——

取之“有道”?什么才叫“有道”?儒家取得财富的“道”又是什么呢?

这才是最紧要处!

要想剖解儒家的价值观,就必须把这个“道”弄明白。

实际上,千年以来,代代儒家已经身体力行,形象地演绎着这个“道”,只是没有大张旗鼓地说出来。而要破解它,我们需要读懂儒家的终极价值观。

什么叫终极价值观?

简单说,就是在儒家乃至于孔子心目中,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达到的最理想、最顶级的终极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这就好像在今天,有人问你,你认为谁代表着最理想、最顶级的终极生活状态呢?

马云?比尔·盖茨?乔布斯?袁隆平?

对这一点,孔子自己闪烁其辞,或者说史籍记载语焉不详,我们站在好不容易找到的紧要处,却如堕云雾。但是,中国著书立言的传统,使得我们仍然可以从儒家留下的文字间细细揣摩,寻找蛛丝马迹,然后顺藤摸瓜,发现其中的秘密。

在《中庸》一书中,儒家对于周武王留下了这么几句热情洋溢的评价——

“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按照《中庸》的记录,这一评价是孔子说的。这一点很难确定,但肯定是儒家说的,更重要的是,这一评价明显代表了儒家的评判标准,也非常接近孔子的终极价值观。

这个终极价值观是什么?

请看仔细——

第一,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尊为天子);

第二,拥有尽可能多的财富(富有四海之内);

第三,有宗庙祭祀(宗庙飨之);

第四,子孙延绵且保持强势(子孙保之)。

我们把这个终极价值观和儒家自身的历史轨迹结合在一起看,严丝合缝!

这种现实的追求,就是儒家的心向往之,孔子也是一样的。说儒家是入世之学,铁证如山。

那么,既然儒家如此推崇财富、地位,这一点为什么在孔子身上体现得不明显呢?

因为,孔子追求财富、地位有一条不太明显的途径:儒家取之有道的“道”,是一条“隐秘”之路。

在孔子看来,财富与社会地位应从哪里来呢?

答案是,从一个人的贤能中来,用一个人的贤能来获取。

在孔子看来,在理想的社会中,君主以礼来治理天下,而要维护这种礼的秩序,君主就要依靠贤人君子,社会财富、地位也自然而然地按照贤人君子的贤能程度来分配:贤能程度越高,社会地位越高,财富也就越多。儒家以为,用这样的价值标准梳理社会,整个社会就会形成羡慕贤能君子的风气,礼的社会秩序也就由此稳固了。

从这个价值观里,我们依稀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历朝历代。

那么,什么才是评价贤人君子的标准呢?

那就是对于礼的遵从,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美德——仁、义、礼、智、信……这些最终全部可以兑现为财富价值。因此,当你看到“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诗句,千万不要以为是励志的鸡汤!

在孔子心中,你只有具备了美德,才能谈是不是贤人君子,而只有成为了贤人君子,你才有资格去要求社会地位与财富。这里有一个先后顺序。孔子是不可能撇开贤人君子的前提,而去谈获取地位、财富的,这就是所谓的“道”。

你要上这个“道”,首先要修身(成为贤人君子),至于你会不会因此而获取到财富、地位,这个很难说,就要看所谓“天命”了。

一个贤人君子,在落魄不堪的时候也应该是一个贤人君子,否则这个贤人君子不就是假的了吗?所以,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所以,孔子的财富观才会是看上去那么豁达理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注意,“君子好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并不是今天我们对良心商人的评价,因为,它与商人求富的道路大相径庭。

商人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财富与道德之间,也就是“利”与“义”之间,“利”肯定是第一位的。但在孔子的系统里,一个贤人君子应该“ ... 贵德”。

这个“ ... ”并不是真的“ ... ”,只是“货”的地位排在“德”的后面,先“德”后“货”,以“贵德”的方式,即通过“不要财富”“舍得财富”的方式来收获财富,这就非常难了!

当今,很多人喜欢谈“舍得”两个字,以为是道家的辩证法,其实,这是儒家最拿手,也是最顶尖的学问,当然,也是极难的学问。由于深知这种难度,所以,孔子会在他的当司机求富的例子后面补充说:“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儒家与商人的分野,最终演化为儒家对商人的极度贬低,然后把商人在上千年时间里用道德压在最底层——你们不是贤人君子,不是社会主流,更不是社会支柱,只是边缘人而已。

所以,孔子看弟子中表现出的商业才能,才会像看一个人会表演杂耍一样:惊其技巧,不以为然。他曾感叹说,像颜回这样的,学问与道德都算是可以了吧,可是他总是达不到财富的目的,端本赐这家伙不按我说的来,去做买卖,结果每次行情都给猜对了。

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儒家思维的致命弱点也暴露无遗,那就是,他们缺少另一种更合理的思考方式,即今天我们人人都知道的法制环境的创建。

在好的法治环境中,商人就会成为有约束、有道德感的人;反之,在一个糟糕无比的法治环境中,不仅商人不会成为有道德感的人,那些顺着“贤人君子”之道成长的人也同样没有空间,反而被异化了。

这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儒家思想,因为在帝制时代,构建帝制存在的前提是权力结构。法治的精髓是人人平等,这是无论哪朝哪代帝王都无法接受的。而为了维持这种帝王权力结构,就必须抬高儒家地位,极端强化儒家思想的某些层面,巩固政治等级,同时打压商人,把他们妖魔化。

商人的命运就此被注定了。

不过,商人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比较真实,重利就重利吧,小人就小人吧,从挥金如土中寻找平衡也就是了。真正难过的,倒是这些儒家教育出来的读书人。背着道德感的他们,时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生要不断在利与义之间取舍。

艰难的儒家之路,即取之有道的“道”,实在是太不好走了!

很多儒家门生最后只能选择精神分裂——明明只能流于世俗,甚至为了个人私利,去做那些卑鄙 ... 的事情,然后还要慷慨激昂地拿出圣人写的语录来为自己言行寻找借口遮羞。所谓“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是一个悲剧的双输结果,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与法治精神的相悖,最终酿成了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被儒家文化浸透直至骨髓的中国人,怎么忽然与孔子有如此深仇大恨?实际上,这种冲突其实并不是针对孔子的,甚至都不是针对儒家的,而是针对那些利用儒家文化来维护权力社会,阻碍社会向人人平等的法制社会过渡的力量,这是中国向现代社会过渡必须克服的障碍,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孔子周游列国如何赚取财帛?孔子的钱财观是怎样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7.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8.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9.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10.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随机推荐

  1. 由商鞅重农抑商思想,浅谈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演变轨迹

    重农抑商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经济思想,它自商鞅首倡时开始活跃,一直发展至明清时期,贯穿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2. 五一的祝福短信

    五一祝福短信1、云淡风轻暖意浓,出门购物要步行;吃喝玩乐需有度,暴饮暴食百病生;戒烟限酒身体好,心胸开阔最养生;廖廖几语嘱友人,祝您五一好心情!明天五一,祝你千分快乐,万分幸福!

  3. 梦见谈恋爱很甜蜜

    周公解梦梦见谈恋爱很甜蜜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谈恋爱很甜蜜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汉献帝刘协在位31年,他在位这几十年有多坎坷?

    汉献帝刘协大家都很熟悉,在位31年之间,虽然贵为帝王,但他的一生却是极为坎坷的。奈何汉朝的皇室一直都是立嫡长子为太子,后来灵帝去世后,何皇后的儿子刘辩便是汉少帝,刘协为渤海王。董卓控制局势后,废除了汉少帝刘辩,让刘协做皇帝,这时候刘协才九岁,却已经开启了他漫长的傀儡生涯。此时刘协已经知道自己无法摆脱曹操的控制,只好认作曹操的傀儡以求自身安全。刘协听到消息后,却并没有很生气。

  5. 伤感的情侣说说心情短语 未成绽放就要枯萎吗 我有过梦想-感人的情话

    十、从前的我已经死了,现在的我,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十一、拒绝一个自己深爱的人比失恋了还痛-[若你是那只刺猬我会予你柔软的怀抱你给我鲜血淋漓的爱]十二、如果说剪掉头发就是剪掉回忆,那我剪成光头是不是可以失忆十三、未成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十四、伤感个性签名:蹲下来抚摸自己的影子,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十五、我不想用离开的方式让你懂得什么是珍惜。没你我照样过得很好。

  6. 东皇太一是神还是妖,他与玉帝相比,是哪一个更尊贵呢?

    很多人认识东皇太一这个人物,大都是从游戏中得知的。其实我们想错了,东皇太一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其实,东皇太一最早出现的时候,是在《九歌》当中。在记载中,东皇太一其实是春秋乃至战国时期的楚国,或者说是南方百姓心中中信仰的高神。据说是因为太一没有形,所以关于东皇太一的形象是很难被赋予的。东皇太一是神,这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但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神,这却是很多说法都各不相同的存在。

  7. 魂魄附身

    没过几天,是个下午,我们放学,远远看见他家屋顶升出一道白光,大家都很惊奇,到了家里,就听大人说他走了,大人都去帮忙料理后事,他妻子说他临走时交代她说以后可能会有鬼魂来找她帮忙让她不要拒绝。他妈妈又哭起来,“他”就说,妈妈你别哭了,我就是知道你想我才来看你的,我在这里转了好几天,今天才碰到她,她身上有路我才能上她身和你见面的。大家都笑起来,“他”居然撒娇说就要个摩托车其他什么都不要。

  8. 飞来伢与女巫德博恩格

    从前有个女巫,名叫德博恩格。不过,德博恩格心里是明白的。德博恩格不吃大米,不吃包谷,也不吃土豆,只有人肉才能满足她的贪欲。这十个儿子听说了德博恩格女儿的美貌,也想去拜访她们,却受到母亲的阻拦。>狠心的哥哥们打得好凶啊,飞来伢趴在地上竟失去了知觉,于是他们又向德博恩格家走去。他们被领进最大的屋,德博恩格端来了佳肴美酒。>夜来了,十兄弟说要回家,德博恩格却劝他们留下别走了。

  9. 歷史上官員退休,爲何一定要回家鄉?留在京城養老不是更好嗎?

    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提高生活質量就意味着“得有錢”,所以許多小城市的年輕人們都紛紛去到大城市工作,期待着未來某天能在這裏發光發熱,闖出一片天。但是人生哪有那麼容易呢?許多年輕人被大城市的快節奏、高消費壓得喘不過氣來,再看看房價,最後往往無奈地回到家鄉。然而幾千年前的中國,在都城當官的官員們往往都不願意留在都城養老,偏偏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就算明知道家鄉很偏遠、生活不便,

  10. 昼伏夜游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òufúyèyóu【解释】犹昼伏夜动。【出处】《隋书·高祖纪下》:“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窃狗盗。”【例子】无【相关】百度“昼伏夜游”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