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诗闲读:「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今天接着读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是晚唐重要的大诗人,叫我看,他能称得上大诗人,这很不容易,因为如果他仅停留在写写跟女道士、小姑娘的恋情,跟妻子的伉俪之情,跟朋友们的来往交际,他是得不到这样的诗坛地位的,幸好,他不仅因连续几次应试未中而饱受心理挫伤,还遇上了晚唐最重要的一次国家级的事变——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 两位野心家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这一年春天,李商隐二十五岁,他再一次入京参加进士试,再一次落榜,第四次了…… 这一年的唐帝国朝廷乱象纷呈,动荡不安,「 ”牛李党争”如火如荼,不管是「 ”牛党”还是「 ”李党”人物,一旦获得权柄,紧接着就是毫不犹犹豫地党同伐异,朝中用人,不看才干,只看党派站队,朝廷大员走马灯似的变换…… 在无数次的朝局变换之中,出了两位大投机分子(当然,也是大野心家):一位是李训,一位是郑注。 据《旧唐书.李训传》:李训是唐敬宗朝宰相李逢吉的侄子,原名李仲言,「 ”形貌魁梧,神情洒落,辞敏智捷,善揣人意。”曾因谋害前相裴度而获罪被判流放象州(今广西),后遇大赦归京,归京后改名李训,后攀附大宦官王守澄,被举荐给唐文宗; 据《旧唐书.郑注传》:郑注本姓鱼,冒姓郑氏,出身低微,传说他的父亲是个牛医,郑注个子矮相貌丑,但却颇通医道,「 ”以药术游长安权豪之门”,后结交大宦官王守澄,也被举荐给唐文宗。 注意两个人的共同点:1、两人能出现在朝局中心,走的都是大宦官王守澄的路子;2、两位都都不是什么正经人,都有改名换姓的经历。 据《郑注传》记载,郑注进入朝廷中心,「 ”时李训已在禁庭,二人相洽,日侍君侧,讲贯太平之术,以为朝夕可致升平。两奸合从,天子益感其说。是时,训、注之权,赫于天下。既得行其志,生平恩仇,丝毫必报。因杨虞卿之狱,挟忌李宗闵李德裕,心所恶者,目为二人之党。朝土相继斥逐,班列为之一空,人人惴栗,若崩厥角。” 你看,李、郑两位是真正的野心家,唐文宗不是反感党争吗,他们索性给朝中的官员都标了牛、李党的标签,稍一碍眼就驱逐出朝,甚至到了「 ”班列为之一空”。 (唐文宗勤政楼上看蹴鞠) 当然,唐文宗也不是傻子,他有自己的打算。唐王朝自宪宗朝起,大唐权柄几乎就完全掌控在宦官手里,甚至皇位转换,也尽出宦官心意,唐文宗自己就是由宦官拥立才登上了皇位,但他实在受不了宦官对他的长期挟制操控。一个皇帝,却不能政由己出,这实在让他感到屈辱,自觉窝囊不堪之际,他决定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选定了李、郑这两位由宦官提拔起来人物,大概选择的理由也很简单:宦官们不易觉察,意想不到便不会设防。 这很有效,因为很快,李训和郑注就替唐文宗除掉了他们共同的恩人大宦官王守澄,他们把王守澄先调离中尉岗位,名义上是升职,给了个虚衔:「 ”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这名头足够大,但却没有实权,实际上是架空,然后就是「 ”赐鸩 ... 之”,一壶毒酒了事。 甘露之变 说说甘露之变的经过。 在事变之前,我们可以想见,唐文宗与李训、郑注(此时李训是宰相之一)等一定是谋划已久,此中细节,不再一一细说。 大和九年十一月壬戌(二十一日)早朝(据推算,这一日正是当年的冬至),金吾卫大将韩约上奏称金吾卫大厅后面的石榴树夜降甘露,于是百官称颂祝贺,李训假意建议文宗亲往察看,文宗同意,百官退班,文宗乘软舆由太监们抬着来到靠近金吾卫的含元殿,然后命宰相率中书、尚书两省官员先去查验,查验结果自然是无法判定是否甘露,于是文宗又令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带领众内官前去查验(这一次,去的都是宦官的各级头目,也是文宗要 ... 的目标),同行引路的就是金吾卫大将韩约。 (夜降甘露的石榴树铜塑) 一众人到了金吾卫大厅院内,韩约心中有事,不免神色慌张,额头冒汗,仇士良何等警觉,疑心大起,恰在此时,一阵风过,吹起帘幕,他隐约看到幕后埋伏着的士兵,细听还有兵器相撞之声,两个宦官头子立即回过神来,转身就跑。他们动作太快,伏兵们无法关门打狗,仇士良已经直奔含元殿,接着就要挟持文宗进入内宫,李训当然不愿,抓住软舆不放,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要刺 ... 仇士良,但宦官人多,李训只坚持到宣政门就被身形庞大的宦官郗志荣击倒,随即唐文宗被挟持进东上阁,然后关上了阁门。 有讽刺意义的是:东上阁大门一关,众宦官竟然齐声高呼「 ”万岁”,显然,这一声「 ”万岁”不是喊给文宗的,而是庆幸他们自己逃过了 ... 戮,并且掌握了皇帝,他们胜定了。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宦官们派出禁军,大开 ... 戒,血洗长安……被 ... 的人中,有现任宰相四位,即王涯、贾觫、舍元舆、李训。其他官员则有郑注、王璠、罗立言、郭行余、韩约、李孝本等与事变有关的,不但本人被 ... ,而且株连九族:「 ”亲属无问亲疏皆死,孩稚无遗,妻女不死者,没为官婢。”其他无辜死于乱军的官员和平民百姓更是数不胜数。最可怖的,宰相王涯被执行 ... 时,仇士良勒令百官必须临视,以达 ... 鸡吓猴的目的。 (甘露之变时的长安) 「 ”甘露之变”初衷是诛 ... 宦官,却遭宦官反扑,最终宦官仇士良、鱼弘志反成了平叛功臣,唐文宗虽未被废,但却进一步被宦官控制,据《资治通鉴》载:「 ”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宦官),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每延英议事,士良等动引训、注折宰相。”有什么大事都是宦官们说了算,宰相只不过是行行文书罢了,仇士良等更是动不动就威胁官员说:你难道要做第二个李训、郑注?想一想,这哪里还是李唐的天下。 直到第二年(开成元年,836年),泽潞节度使刘从谏(重兵在手,是真正的强藩)上表询问王涯等究竟有何罪名,措辞严厉,锋芒直指宦官,唐文宗的腰杆才算稍稍硬起来,朝政才略略回到宰相们手中。 甘露之变中的大诗人们 其实前面写白居易,写杜牧,我们都曾经提到过这次朝堂惊变,但那两位在这次事变中的表现实在配不上他们大诗人名头: (杜牧画像) 杜牧在「 ”甘露之变”之前为了防止自己卷入这场风波,称病跑到了洛阳,他实质是上是躲过去了。事变之后,杜牧也写了跟事变相关的诗,就是《李甘诗》《李给事二首》,其实是批判李训、郑注,对宦官专权的朝局一声也不敢吭,他志不在党争,又害怕惹祸上身,这是他的个性使然,他胸怀大志,志在家国,心想军旅,但真放在生死关头,他是要缩一下脑袋的,当然,这很正常,大诗人也是人,虽然这时杜牧33岁,正是谋国谋局之时。 白居易在「 ”甘露之变”时,正在洛阳做太子宾客分司(这也是他辞了同州刺史,自己请求得来的职务),闲得不能再闲,对于国事,他的态度干脆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事后还写了一首诗《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称:「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似乎十分庆幸自己早早从京城跑到洛阳,躲过了大难一场。如此一看,白居易写那些关乎民生疾苦的诗,真有理由让我们觉得不彻底、不真诚,当然,白居易是经历了打击之后的人生观转变,也无可厚非,何况这一年,老白已经年过花甲(63岁),你还能希望他做点啥! (白居易塑像) 李商隐也不在长安,因为他参加了当年春天举行的进士试,第四次落榜之后,正在家乡伤心不振,当然,李商隐估计很快也听到了消息,毕竟「 ”甘露之变”事情太重大了, ... 人太多了。 李商隐的反映要沉重得多,他深思熟虑地写了《有感二首》,因为在诗题之下,他还额外做了小注:「 ”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诗成,二诗纪甘露之变。”(事变当年是旧历乙卯年)。两首诗如下: 其一: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鬼箓分朝部,军烽照上都。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其二: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李商隐像) 这两首五言排律,借汉代旧事写「 ”甘露之变”,其实质是描摹宦官专权的现实,蕴含了李商隐对时局的忧虑之情,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并存。其中第一首叙述甘露之变的情况,以叙为主,叙中夹议;第二首写甘露之变之后的朝局,议论与愤慨居多。 通诗读完,你会发现,这显然是两篇反复推敲的作品。它控诉宦官的 ... 人如麻,他责备成事不足的李训,甚至还毫不留情地批评了皇帝,站得够高,看得够清,要知道,李商隐这个时候还是屡试不中的白衣士子,但他却已经具备点评时事、指点江山的眼光和胸襟。 为什么李商隐会考虑这么多,我们来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年轻,他心里还想着,未来是他这一代的!相比杜牧,他更大胆;相比白居易,他更有担当!在「 ”甘露之变”来临时,李商隐谁更像是个大诗人 与老杜诗风相近的一首诗 我们一定还记得老杜的《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老杜那个时候,在局势之下,甚至哭自己的家国都不敢哭出声来,因为叛军就在附近。诗中的曲江即曲江池,在长安东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曲江。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唐之后复名曲江,到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长安人游赏胜地,每逢佳节,长安皇族更是经常光临此处。 (杜甫塑像) 李商隐在「 ”甘露之变”之后也写了一首《曲江》诗,这是他在开成元年重返长安参加当年举行的进士试之前写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显然,李商隐在考前是有意要去曲江看一看的,因为自老杜而后,曲江似乎成了见证唐王朝兴衰的标志性景观。他对长安很熟悉,因为他已经来长安参加了四次考试,「 ”甘露之变”之后,长安的巨大变化迫使他必须要到曲江看一看,看看这个有代表意义的地方有什么变化。 (现在的曲江池)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望断指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翠辇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李贺有诗《追赋画江潭苑》称:「 ”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李商隐熟稔李贺之诗,用典也用李贺的。子夜字面指夜半子时,即半夜,同时又指乐府《吴声歌曲》名。《宋书.乐志一》:「 ”晋孝武太元中, 琅邪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时,豫章侨人庾僧度家亦有鬼歌《子夜》。”此处当是合用两意。曲江已经望不见帝王的翠辇经过,只能在夜半聆听冤鬼们的《子夜》悲歌,「 ”甘露之变” ... 人太多,蒙冤的显然是大多数。 (长安城市规划图)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金舆,自然是指帝王乘坐的车轿。倾城色本是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在此指皇帝的嫔妃们。玉殿是宫殿的美称。下苑本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到唐时也称曲江池为下苑。宫妃们的金舆再也不从这里返回,因此再也见不到倾城国色,只有曲江的流水在玉殿宫墙的撞击之下水波荡漾。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华亭闻唳鹤有典:西晋名士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被 ... ,临死前大声悲叹:「 ”华亭(陆机旧宅旁山谷之名)鹤唳,岂可复闻乎?”后来就以「 ”华亭鹤唳”作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的典故,你看,诗人用典很讲究,陆机死于宦官之手,所以用他的典故。铜驼:铜铸的骆驼,一般置于宫门寝殿之前。西晋灭亡前,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 ”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这是哀叹晋室灭亡之声。临死之际还在想念华亭的鹤唳,忠心的老臣忧念王室的命运而悲泣铜驼。 (洛阳八景之一:铜驼暮雨)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天荒地变: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巨变。这里应当指「 ”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 ”甘露之变”。伤春:为春天的逝去而悲伤。诗写于春天,所以伤春,这是字面意思,但伤春的悲伤显然比不过甘露之变的悲伤,何以称「 ”意未多”呢?显然,这里的伤春,是伤国家之春,与上面的泣铜驼是一意相承。「 ”甘露之变”尽管令人心摧肠断,但更令人伤痛的却是国家已经面临衰颓没落的命运,让人悲意顿生。 李商隐写这首诗时,距离907年唐亡还有七十年,但诗人已经敏感地预见到国运的衰颓。在这样的时局之下,唐文宗却还有心情「 ”开寿宴”(唐文宗生日是十月初十,上面《有感》诗里的「 ”开寿宴”当指所有的宴饮,并不单指贺寿之宴),沉醉在灯红酒绿之中。 如果说老杜的曲江《哀江头》是在感叹盛唐的一去不返,那么李商隐的《曲江》则是大唐行将灭国的一曲悲歌。「 ”甘露之变”的巨大变换,使他真正站到了相对的高度,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这对于李商隐来说,是幸事,否则,他很可能会一直停留在「 ”言情”题材里跳不出来,他的诗就会局限在写写痴男怨女的悲欢离合,不涉及相对宏大的时代现实题材,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荥阳的李商隐墓) 但或许正因为李商隐写了这样的诗,他成了一个「 ”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失意诗人,那个时代,不需要他这样敢说话的诗人。尽管李商隐后来已经不敢说了,至少不敢直说了,于是,他的诗变得晦涩难猜,但他的诗对于他的仕途,仍然不再有更大的积极作用。 是晚唐的大时代铸就了李商隐的诗风,想及此节,不禁是一声长叹! (【唐诗闲读】之209,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诗闲读:「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3.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4.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5.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6.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7.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8. "一些不被载入史书的野史秘闻"

    野史一般由民间个人根据所见所闻或依据神话传说等撰写的历史,也有一些是正史中不敢记载的,由民间进行补充,当然其真实性也有待考究。下面来讲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野史。

  9. 东北一哥沈阳是如何崛起的?

    在富饶的东北大地上,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一大片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城市群落。在这些东北兄弟城市之间,长期具有领袖地位的东北老大哥,当属沈阳无疑。这个东北一哥是如何走上东北c位的呢?图/浑河景色01、北疆军镇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地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是文明多元交汇之地。从蒙古高原上走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与东方白山黑水间捕鱼狩猎的渔猎部落,在浑河与棋盘山之间融合碰撞。

  10. 陈姓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祖先的这些辉煌

    故事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讲起。南朝最后一个王朝,是陈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

随机推荐

  1. 梦见工资发多了

    周公解梦梦见工资发多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工资发多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三沐三熏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ānmùsānxūn【解释】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三沐三熏”

  3. 这几个 ... 可以有效延缓衰老,最适合女性朋友

    而从生物学上讲,衰老是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它是复杂的自然现象,表现为结构和机能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对于衰老的问题,人们都很关心,特别是女性朋友们,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延缓我们的衰老,其中有几个小...,大家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只有干细胞不断分化,才能保证人体各器官组织保持最佳状态,延缓衰老。多喝茶还可以提高免疫力,茶中含有的茶碱等成分可以提高免疫力和人的精气神,还有抗癌作用。

  4. 15岁中学生赶入工厂造飞机:十万个劣质零件送部队,战机空中解体

    1944年中旬,日本的战斗机制造工厂居然被赶进来了一大批中学生,他们中很多人才是14、15岁。美军F6F战斗机日本第12飞行师团在1945年1月的一份报告中称,该部一架四式战斗机在俯冲过程中竟然凌空解体。后来调查残骸发现,飞机的骨架存在严重问题,劣质战机无法承受俯冲的加速度和大过载。另外一架四式战机的坠毁过程更是离奇。

  5. 医圣张仲景简介: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张仲景从小立下志向,想当个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疾病。张仲景对这个理论原则的奠定,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张仲景主张有病要及时治疗,无病要及早预防。后来,的名医王叔和,在仔细钻研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后,把这部重要的医书分开改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6. 刘秀的姐姐刘黄 如何评价湖阳长公主刘黄

    刘黄是光武帝刘秀的长姐,被封为湖阳公主,在历史记载中她是一个刁蛮霸道的形象,家里奴仆...人她包庇,奴仆伏法后她不肯罢休向弟弟诉苦。刘秀的姐姐刘黄刘黄生于公元前18年,公元26年被封为湖阳公主。刘黄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大姐,以她名字命名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如何评价湖阳长公主刘黄>《二十四义》:“湖阳诚弘之知己矣。”

  7. 梦中报怨的蝉

    童趣是“...生”记得大约是七八岁的时候,一到初夏,下过雨,便与哥哥、弟弟四处搜寻猎物——蝉。不知道从哪得知的,反正那时候的孩子都知道没变成蝉之前的“爬猴”肉很嫩很香很好吃。果报与可怕的梦如果不是病气来袭,如果不是2010年的一个梦,谁会留意那一场...生呢?疾病是一味良药,是一种逆度,提醒我...生得病苦的果报,提醒我要还债,提醒我要更加精进。后来,我向爸爸提起我做的那个梦,告诉他...生不好,总有一天它们会找来的。

  8. 林语堂在“鹿驴交欢”风波中获胜

    林语堂在武汉编...的《中央日报》时,曾经就男女问题与一位暑名“小鹿”的作者发生笔战,林当时便以“毛驴”的笔名参战。“小鹿”褒女贬男,“毛驴”则反其道行之,当时笔战之激烈,乃前所未有。>第二天,孙伏园为表示男女之争已乎息,特于《中央日报》副刊作了一则启事:“男女之争,已于鹿驴交欢声中化除矣!”“小鹿”原是一位小姐,见到这则启事大为愤怒。而林语堂却获得意外的胜利,喜气洋洋,颇为自得。

  9. 梦见阴沟 下水道_周公解梦梦到阴沟 下水道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阴沟 下水道好不好

    做梦梦见阴沟下水道好不好?梦见阴沟下水道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阴沟下水道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掉进阴沟,灾难会来临。梦见被人推进阴沟,会受朋友的骗。梦见自来水厂_周公解梦梦到自来水厂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自来水厂好不好梦见土建的下水道,预示着你会受苦受难。农民梦见下水道流水,代表着你会得到好的收成,丰收的迹象。

  10. 改善住宅风水不佳的 ...

    风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感情破裂、生意失败、疾病缠身、大小麻烦不断,在你感到绝望时,有没有想过是风水不佳导致你的现状?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