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新京报讯(记者张羽)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中,炎黄文化独特且充满神秘色彩,因其在考古学上论证的困难,关于「”炎黄”的故事也常常游走在历史与传说之间。而就在北京市延庆区的张山营镇,两个以「”阪泉”命名的乡村——上阪泉村与下阪泉村将「”炎黄”之间的故事再度串联起来。如果问起这里的村民,他们都会骄傲地告诉你,这可是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大战的地点,也就是上古传说中的阪泉大战。相比起难以印证的历史,「”阪泉”的故事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中,炎黄文化独特且充满神秘色彩,因其在考古学上论证的困难,关于「 ”炎黄”的故事也常常游走在历史与传说之间。而就在北京市延庆区的张山营镇,两个以「 ”阪泉”命名的乡村——上阪泉村与下阪泉村将「 ”炎黄”之间的故事再度串联起来。如果问起这里的村民,他们都会骄傲地告诉你,这可是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大战的地点,也就是上古传说中的阪泉大战。相比起难以印证的历史,「 ”阪泉”的故事,在这里更像是一种传承与文化自豪。 下阪泉村。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黄帝与炎帝在这里展开大战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炎黄两个部落对战争都进行了极大的投入,《列子•黄帝》中提到:「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拥有多个部落盟军支持的黄帝最终击败炎帝,成为诸多部落的首领。 阪泉之战也成为继「 ”炎黄战蚩尤”的逐鹿之战后,最广为流传的一场战役。 而在考古研究中,专家发现「 ”阪泉”实为北京延庆区的一个地名,因张山营镇后面的阪山,山间有泉水流出,因此命名阪泉。也就是如今上阪泉和下阪泉两村所在地。 在如今的上阪泉村与下阪泉村,记者已很难感受到曾经大战的壮烈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山脚下满地的杏树,与简单安静的乡村生活。 阪泉之战的真实性已难以考究,相比历史范围的界定,黄帝与炎帝的战争更像是华夏文明进程中的一段传说。即便如此,「 ”阪泉”二字也赋予了当地村民更多的故事。 小村里的阪泉大战纪念碑 鲁振兴今年82岁,在上阪泉村从事街道管理工作,提到阪泉村和阪泉之战,脸上立刻展现出了兴奋与自豪。当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提出想了解阪泉之战的故事时,鲁振兴挥手示意,并立刻起身带领记者向村南走去。 刻有阪泉之战遗址的石碑。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在延庆区京银路的南侧,上阪泉村的对面,一块刻有「 ”阪泉之战遗址”的石碑伫立在此,宣告着过去阪泉之战的历史。在石碑西南侧的建筑物上,则刻有炎黄阪泉之战的文字介绍。 鲁振兴表示,石碑和西侧的水塘是2018年开始施工的,如今只剩水塘尚未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就能看到完整的遗址纪念广场。 尚未完工的水塘。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 ”这个水塘就相当于泉,阪泉阪泉,就是要有个泉。”鲁振兴指着尚未完工的水塘对记者解释。 沿着广场向东,还能在树林间隐约看见一条小路,不少村民穿行其中,一排排树木在烈日下为他们提供了遮阴避暑的场所。借着阪泉之战的传说与文化,上阪泉村、下阪泉村的周围搭建起了一个村民散步放松的休闲场所。 炎黄故事「 ”上墙”大战口口相传 下阪泉村位于上阪泉东侧,步行仅需不到10分钟,记者就看到了下阪泉村口的石碑。 街道墙壁上有远古时期内容的绘画。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在向下阪泉村深处走进的过程中,每隔几步,记者就能看到街道两侧墙壁上中国远古时期内容的绘画,如仓颉造字、嫘祖发明养蚕、黄帝发明指南车以及最为出名的黄帝炎帝之战。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构成了下阪泉村传递炎黄故事、传承炎黄文化的重要部分。 而看到记者正在拍照,本来正在休闲的村民也纷纷走向前,主动聊起炎帝、黄帝的故事。用他们话说,在村子里随便问哪一个人,都知道阪泉之战的故事。 一位老人还为记者指路,说明下阪泉村北侧的杏树林正是曾经大战的所在地。如今,那片杏树林是他们散步的好地方。 村民散步的杏树林。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虽然从历史学的角度看,阪泉之战,甚至黄帝、炎帝的远古历史,都只在记载中而没有足够的考古证实,上阪泉村、下阪泉村的所在地也没有古战场的考古发现,但这些故事与历史传说早就深深地烙在了当地村民心中,并成为他们为之自豪的「 ”家常”。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本文标签:黄帝阪泉之战炎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