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教妇女的故事(二)

时间:公元一九六三年地点:宜兰念佛会(弟子慈庄记)

十一、大德鹿母 布施第一 毘舍佉女 大心供养

在四分律中,有一段叙述毘舍佉鹿子母发心行大布施的故事。

毘舍佉本为鸯伽国长者之女,嫁给舍卫城弥迦罗之子分那婆陀那为妻。

当时,佛陀率领弟子们住在祇园精舍。舍卫城的人们,对于佛陀及比丘们都很欢喜拥护,并踊跃的供养布施。 有一天,毘舍佉到祇园精舍拜见佛陀,她顶礼以后,恭敬地对佛陀说道:“佛陀!我的名字叫毘舍佉,就住在这舍卫城中,假若佛陀慈悲肯庇佑我的话,明天请带诸比丘们到我的家中受供,让我种一点福田。”

佛陀知道毘舍佉真挚的心,随即答应她的要求。翌日,佛陀和弟子们到毘舍佉家中吃饭。

饭后,毘舍佉前来顶礼感谢佛陀的光临,并提出八个希望,请求佛陀慈悲应允。 佛陀说道:“在我没有知道你的本意之前,我是不能答应你的要求,你可以先将你的希望说来听听再做决定。”

行大布施 八个愿望

毘舍佉随即说道:“我的八个希望是: 一、我希望佛陀允许我布施比丘们下雨时所穿的雨衣。二、我希望佛陀允许我供养初加入僧团的比丘。 三、我希望佛陀允许我布施出外旅行比丘的食物与金钱。

四、我希望佛陀允许我布施生病比丘们的汤药。五、我希望佛陀允许我供养生病比丘们的适当食物。六、我希望佛陀允许我供养看护病人的比丘。

七、我希望佛陀允许我常常以稀粥到僧院中去供养比丘。

八、我希望佛陀允许我布施比丘尼们的浴衣。佛陀!这八事布施是我的愿心,是我恳切至诚的希望,佛陀看我不知够不够资格这样来行这八项布施?祈求佛陀,千万答应我的要求!” 因缘殊胜 无所求施

佛陀知道毘舍佉所要求的八事以后,他又问道:

“毘舍佉!布施者是没有资格的限制,但你有什么理由要行这八项布施呢?”“佛陀!我老实告诉您,我今天预备好了饭菜以后,我就叫我家中的女仆前去恭请佛陀和诸比丘,她去后不久回来说没有逢到佛陀和诸比丘,我很感到奇怪,佛陀在室内 ... 是不要说,但诸比丘到那儿去了呢?后来我听说诸比丘没有雨中的着物,每逢到下雨的时候,在精舍里把上衣脱去洗浴,仆女怕羞,所以回来说没有看到。没有雨中衣服很不方便,所以我想布施比丘们雨中特别穿着的衣服,这是我第一个愿望布施的理由。 “第二个愿望-初加入僧团中做比丘的人,怎么样去托钵乞食,到什么地方才有人供养,他们是不知道的,为了一餐饮食,免得辛辛苦苦的要走很多的路,所以我想到要布施他们。

“第三个愿望-出外旅行的比丘,为了托钵,想到的地方要很迟才能到,没有金钱,走路是多么不便,所以我愿布施他们。

“第四个愿望──比丘们有病,没有医药,身体不容易很快的痊愈,因此我欢喜布施他们的医药。

“第五个愿望──比丘们有病,没有适当调养的食物,这对以后的身体很有影响,这也不能不注意。

“第六个愿望──看护病人的比丘,又要忙看病,又要忙乞食,这是顾不来的,为了让看病的比丘一心的看病,不要为饮食烦心,所以我愿意布施供养。“第七个愿望──常听佛陀赞叹粥有十种利益,比丘晚上不出外乞食,我供养他们一点稀饭,调调心,可以增长他们的健康。“第八个愿望──我们在河川的水边洗浴,常常见到比丘尼也裸着身体和我们女人在一起洗浴,有时候很多卖淫的娼妇,也同在一起洗浴,她们嘲笑说:‘比丘尼们!你们年轻美貌,守着清净的生活有什么利益呢?不如年轻的时候享受红尘的快乐,老年再去出家过清净的生活,这样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的,不是很好吗?’佛陀!在光天化日之下,裸着身体和娼妇们一起洗浴,是很不美观的。不若穿起浴衣,和我们一样的洗浴比较好看。这是我希望行此八项布施的理由,希望佛陀慈悲答应!”

欢喜布施 获得心安佛陀对毘舍佉的愿望,没有加以可否,又再问道: “毘舍佉!你这样的发心,我已知道,但这与你有什么利益呢?” 毘舍佉回答道:“佛陀!假若将来有一天,我见某一比丘逝世的时候,能够听到佛陀说,这个比丘进入涅盘,是开悟证果的阿罗汉。我会静静的想:不知他在舍卫城有住过吗?其时若有人告诉我,他就是祇园精舍的比丘。我就会知道,这位已证阿罗汉的比丘,下雨的时候,穿过我的雨衣;旅行的时候,受过我的布施;有病的时候,我供养过适当的饮食和汤药,他是圣人,我和他结过缘,我一定能仰仗他的功德,得到无上的安心和幸福。佛陀!为着我自己,我愿行这八项布施。”

佛陀听后,很欢喜的赞叹道:

“你的愿望很好,我很欢喜的答应你这八项布施,这也是你的欢喜。真正的布施,要心生欢喜,与尊敬受施者,不可以有可惜的心,不望受施者感谢和报答,如能这样布施,自己可以得到幸福的果报,受施者也同时可以得到幸福的果报。毘舍佉!你已了解到你不舍财,财亦要舍你,不如舍财,令作功德圣财!”

毘舍佉听佛陀的开示以及赞叹和答应以后,生大欢喜,她像见到佛陀的光明已庇照到她的四周,她沐浴在佛陀的慈光中,身心都感到非常的安乐和自在。

十二、 ... 王妃 亲见弥陀

大王被禁 王妃送食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记载着韦提希因佛神力得睹阿弥陀佛圣容的故事。韦提希为中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的王妃。生一王子名阿阇世,因受提婆达多怂恿,将父王幽闭于七重室内,禁绝饮食,企图将他饿死。韦提希不忍王夫受苦,私以蜜涂身,并将葡萄浆置于璎珞中,于探访频婆娑罗王时密送给大王食用。

经过数日,频婆娑罗王仍然颜色和悦。太子阿阇世得知母后私以蜜供给大王后,非常生气,遂将母后闭置于深宫,不再令她出去。 韦提希夫人被幽闭以后,忧愁憔悴。她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自语道:“佛陀!过去您常遣阿难来看我,现在我被幽闭,心里愁闷,佛陀!您是否能遣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来和我相见?”韦提希一面说着,一面悲泣不已! 佛陀慈悲 现身王宫

当时,佛陀在耆阇崛山,知道韦提希的心念,于是,率目犍连与阿难,从耆阇崛山来到王宫。韦提希夫人于悲伤中,忽然见到佛陀全身紫金色,端坐百宝莲华中,目连、阿难分侍左右,帝释梵天在虚空中普降天华,韦提希夫人惊喜得举身投地,跪在佛陀座前,号泣向佛陀说道: “慈悲的佛陀!我们宿世何罪,生下如此恶子?佛陀以何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我们现在知道,这一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地狱、饿鬼、畜生充满其中,多是不善相聚一起,唯愿佛陀为我等说清净极乐世界,我等愿生彼国,不闻恶声,不见恶人,诸善上人,俱会一处。”

当时,佛陀放眉间毫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其光又还停于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现于其中,或有国土七宝合成,或有国土纯是莲花,或有国土如自在天宫,或有国土如玻璃镜,可谓十方诸国土皆于中现。佛陀慈悲现出如是无量诸国土,令韦提希大开眼界。

时,韦提希禀白佛陀道:“慈悲的佛陀!十方诸佛土,虽皆清净光明,但我等却愿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希望佛陀慈悲,开示我们如何思惟、如何正受?”

佛陀听后,慈颜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皆照频婆娑罗王顶,当时大王虽在幽闭,但却心眼无障,而能遥见佛陀,大王欢喜的向佛顶礼。

求生净土 修三福行

佛陀随即向韦提希说道:“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约十万亿佛土之遥,有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所,现在阿弥陀佛正在说法。在阿弥陀佛的国土中,无诸烦恼,常受快乐,若有众生欲生彼佛国土,则需一心念佛,修诸净业。欲成就净业,当修学三福:一、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 ... ,修十善业。

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身心清净。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韦提希!这三种事名为净业,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若有众生修此三福,再能一心称彼佛名号,则能往生彼佛清净国土。”

接着,佛陀又为韦提希开示十六种观想之法。

王妃等众 亲见弥陀

当佛陀说毕十六种观想之法时,韦提希及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又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二菩萨,大家皆心生欢喜,叹未曾有。韦提希更于欢喜之余,豁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亦皆发大菩提心,愿生彼国。 因韦提希夫人之因缘,佛陀敷演了往生极乐净土的妙方,净土他力之方便法门亦由此而开阐流传。 十三、美女玉耶 悔悟新生

玉耶不孝 长者挂心

在有名的玉耶女经中,记载一段年轻貌的玉耶女郎因不尽妇道,后蒙佛陀教诲,才知道悔悟新生的故事。

北印度憍萨弥罗国首都舍卫城中,有一位乐善好施的须达长者,他曾以黄金布地建立祇园精舍供养佛陀讲经说法。他有七个儿子,前六个皆各有贤淑的妻子,仅第七个最小的儿子,娶了王舍城护弥长者的女儿玉耶为妻,玉耶虽生得天资国色,楚楚动人,但却骄奢傲慢,常自恃自己的美丽,对待公婆固不孝顺服侍,对丈夫亲朋亦常怀着轻慢侮辱的态度。由于玉耶的不能善尽妇道,使一个原本和乐的家庭,不时发生无谓的 ... 。

须达长者非常伤心失望,有时真想用棍棒责打,使其悔改。但玉耶知道公公有这种用心时,则更哭闹不休。须达长者在没有办法可想之下,忽然想到唯有佛陀才能够教化玉耶,可是玉耶就最不欢喜到祇园精舍聆听佛陀说法,她甚至说,即使佛陀法驾亲来,她也不愿相见。

有一天,须达长者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到祇园精舍求见佛陀,对佛陀禀告道:“慈悲的佛陀!我今天有一件事情不能不来请求佛陀相助,本来家丑不可外扬,但佛陀您是我们众生的慈父,惟有佛陀的智能威德,才能调御刚强难化的众生。”

“你有什么困难的事吗?”佛陀慈祥的问。“佛陀!”须达长者道:“弟子有七个儿媳,前六个儿媳都能孝顺贤慧,惟有第七个儿媳玉耶,长得聪明美丽,但却骄慢异常,时时出言不逊,悔辱尊长。本来我们想带她来见佛陀,请佛陀开示,但是愚痴遮盖她的心灵,她非但不信,而且毁谤佛陀。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来开导她,请佛陀慈悲,为度化我这顽劣的儿媳想个办法。”

佛陀察知须达长者的心,当即说道:“玉耶既不肯前来,你又对她这么关心,那么,明天我到你府上去一趟吧!”

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承诺,但却流露佛陀无限的慈悲,须达长者惊喜感动得老泪横流,当即奔向佛陀座前,顶礼佛足。 佛陀慈悲 方便度化

翌日,佛陀带领弟子到须达长者家,须达长者以及七子六媳都出来环绕佛陀三匝,以示欢迎,惟有玉耶逃避佛陀不肯出来。须达长者心里非常难过,他觉得对不起佛陀。但佛陀却不以为意,反而安慰长者道:“你不要难过,等一会儿玉耶自会出来。” 佛陀说后,身上象是放出万道金光,室内被照得遍处通明,所有墙壁均如水晶般光亮得透彻淋漓,玉耶虽躲在墙后,这时已无藏身之处,大家都看到玉耶见到佛陀的相好庄严后惊怖畏惧的模样。玉耶知道自己隐藏不住,只得出来站在佛陀的身旁,低着头,不敢仰望佛陀的慈颜。

佛陀看看畏缩在一旁的玉耶,慈祥地说道: “玉耶!女人光是容貌端正,身材姣好,不名为美人,更不值得骄傲;惟有心行端正,具备贤淑的女德,受人尊敬,方可名为美人。姿容的秀丽,虽然可以迷惑愚人于一时,但却不能如一个心地善良、品德端庄的女人常受人尊敬。生为女人之身,注定她就具有三种缺陷和十种业障。三种缺陷是: 一、在童年的时候,受着父母的管束,不能像男孩那么任性自由。

二、出嫁以后,凡事要听丈夫的吩咐,处处要依赖他人,自己没有自由。三、到年老白发龙钟时,常给不孝的儿媳呵斥,阻碍一切自由。 除此三种缺陷以外,女人还有十种业障:

一、出生的时候,因为父母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每见生下女孩,心中就厌恶不喜。 二、在养育期中,父母认为女孩子不是自家人,所以不尽心抚育。

三、女子长大时一定要出嫁他人,为着结婚之事,使父母挂心。

四、做女子的人,心中常畏惧,不敢见人,每见人时,总是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五、女子长大时,一定要别离父母,委身他姓,自己不能做主。 六、女子怀妊时,身体种种不安,大腹便便,苦不堪言。

七、女子生育孩童,疼痛难忍,难产之事,时有发生。

八、女子一切要仰仗丈夫,心存恐惧,时刻挂心失去丈夫之爱。

九、女子生 ... 好虚荣,化妆打扮,浪费时刻,其实身常不净,多于男人。

十、女子心多猜疑嫉妒,好谈是非,喜怒哀乐,身心恒常不得自在。

玉耶!女子有这种种业障缺陷,面容虽是美貌,但有什么值得向人骄傲?而且,青春美貌是暂时、不实的东西,聪明的人决定不愿以此向人眩耀!”玉耶静静的听着佛陀的法音,句句都击中她的心,她畏缩的望望佛陀,问道: “那么,女人怎么做才好呢?”佛陀知道玉耶骄横散慢惯了的心,此刻已收回来,所以又再慈和的说道: “玉耶!你问我女人怎么做才好,我告诉你,你现在是人家的妻室,做人家妻室的女人,应要奉行五道:一、要作母妇:敬爱丈夫,要有如父母爱护子女之心。 二、要做臣妇:要把丈夫当做君王看待,自己犹如臣下。 三、要做妹妇:视丈夫如同胞的兄长,夫妇要相敬如宾。四、要做婢妇:侍奉丈夫,有如婢女侍奉主人,常存恭敬尊重之心。 五、要做夫妇:和丈夫要永远孝养父母翁姑,和睦亲族。夫妇要有恩爱之情,要有亲爱之实。形体虽异,誓不二心,接待宾客,勤治家事,不谈他人是非,不道人之长短。”奉行五善 去除四恶

佛陀接着又说道:“玉耶!做妇女的对待丈夫要有上说的五种态度,除此以外,更要进一步奉行五善、去除四恶,五善就是: 一、早起梳头洗面,迟睡当心门户火烛,不可推诿别人。

二、丈夫斥责,忍耐慎口,不可怀恨在心。三、一心守夫,唯恐不及,不可再生邪念。

四、常愿丈夫长寿,丈夫远离时,整理家务,不可再怀二心。 五、不念丈夫恶,常记丈夫的好处,有美味必先奉敬丈夫,不可先尝。

奉行五善以外,还要去除四恶: 一、未黑先眠,日出未起,丈夫斥责,反言相讥。二、美味先尝,恶食与夫,对夫异心,常存邪念。 三、不治家事,耽于游戏,搜人长短,说人坏事。

四、爱慕虚荣,争奇斗妍,憎恨亲族,贱视他人。

玉耶!妇女若能奉行五善,众人爱敬,受人赞誉,祸不降临,德及子孙;若是犯此四恶,夫家不喜,自身多灾,现世之身,不得安稳,万项事情,不能称心。玉耶!你希望做行善的妇人呢?还是希望做行恶的妇女呢?”玉耶悔改 获得新生

玉耶听佛陀说后,感动得流泪道:“我错了!我真是愚人,我听了佛陀的教化,像从梦中醒来似的。佛陀!请容我忏悔,以后我一定善尽妇道,不起骄慢愚痴之心。”

佛陀欢喜赞叹道:

“做人谁能无过呢?知过必改,就是聪明的贤人了。”

玉耶最后哀求佛陀为她授说六重二十八轻戒,她愿世世生生,作一家庭佛化的优婆夷,须达长者的全家,也都为她祝贺新生。十四、末利夫人 闻法证果

黄头婢女 供佛得福 在四分律中,有一段记载黄头婢女因持饭供佛而成为波斯匿王之 ... ,且闻佛陀说法得证果位的故事。末利夫人本是舍卫城中一大姓婆罗门耶若达之婢女,名叫黄头,职司看守末利园。黄头经常忧愁地说:“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当个婢女呢?”

有一天清晨,黄头拿着早餐要到末利园去,正巧佛陀托着钵要入城去乞食,黄头见到了后,心想:我今天若将此饭食布施给那位沙门,或许以后可以不再当婢女。于是就将自己的饮食供养了佛陀,佛陀慈悲地接受后就返回精舍,黄头也就进入了末利园。

当黄头进入末利园不久,波斯匿王因出外打猎,天气懊热,觉得很疲乏,看到前面有个园林,就把车子停在外面,走进园中。这时,黄头遥见来人举止庄严,气宇非凡,就趋前迎接道: “大人!请这边坐。”她除下身上一件衣服敷在座位上面,并且殷懃地侍奉波斯匿王洗脚、洗面、饮水、卧息。 波斯匿王看到黄头容貌秀丽、聪明灵巧,心里很是喜欢。于是,着人打听黄头的身份,便娶之为妻,因其来自末利园中,即称她为“末利夫人”。黄头入宫后,遍习宫中诸般仪节、艺巧,无事不成,波斯匿王对她愈加爱敬。后来,更立她为五百女人中之 ... 。

末利夫人处居高大王殿之内,不禁自思:我是依何因缘得以从婢女而至今天的荣华富贵?又想:一定是我以前持饭供养了一位沙门的缘故。于是便询问左右,才知道自己曾经供养的那位沙门原来就是佛陀。

末利夫人 闻佛说法末利夫人非常欢喜,便带着婢女及侍从,一起到祇园精舍去拜见佛陀。末利夫人和侍从们出了舍卫城,来到祇园精舍,走入园中,远远望见佛陀相好庄严、安祥愉悦的样子,如同清澈的渊水般清湛、宁静,内心不由地升起欢喜、赞叹之情。

末利夫人恭敬地对佛陀头面礼足后,便请问佛陀: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教妇女的故事(二)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梦见有人跟你告白

    周公解梦梦见有人跟你告白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有人跟你告白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穆天子传》卷六

    《穆天子传》卷六  穆天子传卷之六  古文  之虚,皇帝之闾,乃□先王九观,以诏后世。  此复是登名山有所铭勒封建也。残缺字多不可推考耳。  己巳,天子□征,舍于菹台。  辛未,纽菹之兽。  《管子》曰「菹菜之壤」,今吴人呼田猎茸草地为菹,音置。  于是白鹿一牾,逸出走...

  3. 适合焯水以后再吃的蔬菜

    芥菜类蔬菜如大头菜等,它们含有一种叫硫代葡萄糖苷的物质,经水解后能产生挥发性芥子油,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含草酸较多的蔬菜如菠菜、竹笋、茭白等,草酸在肠道内会与钙结合成难吸收的草酸钙,干扰人体对钙的吸收。此外,莴苣、荸荠等生吃之前也最好先削皮、洗净,用开水焯一下再吃,这样更卫生,也不会影响口感和营养含量。

  4. “ ... ”市长想和平:兵戎相见不好 特别是以小击大

    爱台反“独”,有志一同!敬请关注你好台湾省你好台湾省网4月26日消息...台南市议员王家贞25日表示,“两岸不和平、台湾省没未来”。她还问黄伟哲,...全面执政,为何不宣布“...”?黄伟哲目前,黄伟哲仍坚拒“九二共识”,但幻想面向大陆“货出人进”,与韩国瑜雨露均沾。

  5. 梦见妻子离开自己

    周公解梦梦见妻子离开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妻子离开自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鳞波】的意思是什么?【鳞波】是什么意思?

    ★「鳞波」在《汉语大词典》第18063页第12卷1262★「鳞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22页参见:鳞波鳞波的拼音línbō鳞波是什么意思鳞波línbō像鱼鳞一样的波纹。★「鳞波」在《汉语大词典》第18063页第12卷1262★「鳞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22页参见:鳞波鳞波的英语单词1.scale-likeripples用鳞波造句1.月光照耀下,湖面一片鳞波闪烁。

  7. 旃陀罗笈多死在哪里_转轮王旃陀罗笈多_旃陀罗笈多一世

    旃陀罗笈多是印度最大之王,国民的英雄。总之,不管怎么说,在前302年,双方达成了和约,塞琉古承认旃陀罗笈多对旁遮普的统治,并将一个女儿嫁给旃陀罗笈多,以换取印度人送给他五百头大象和象手,支持他对埃及的扩张。首都华氏城很快成为旃陀罗笈多的战利品。旃陀罗笈多在俗世间的业绩已圆满,便转而追求灵魂上的价值。

  8. 张居正奔父丧回乡路上究竟有多奢华

    张居正奔父丧回乡路上究竟有多奢华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近代史学家梁启超评价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rdquo...

  9. 历史上的和珅,有九个老婆,为什么在和珅自尽后都愿意陪葬?

    和珅是历史上的大贪官,在清朝乾隆帝时期,和珅的名字几乎成为了贪官的代名词。其实在历史上,和珅的结局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现如今看来,和珅的老婆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不过在清朝来说,这不算什么。和珅唯一的儿子就是和珅老婆冯霁雯所生。和珅的这几位小妾,没有为和珅留下一儿半女。和珅被赐死之后,他的九位老婆全部陪葬了。不过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和珅与这九位老婆的感情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一点是还是不错的。

  10. 台山婆子

    有僧人游五台山,见一老太婆便问道:“五台山的路向什么地方去?”老太婆仍然答道:“一直朝前走。”赵州禅师回到寺院后,对那僧人说道:“五台山那老太婆,已被我勘破了。”“台山婆子”这一公案,后来成为被历代禅家所参的一个主要“话头”之一。宋代宏智正觉禅师颂道:年老成精不谬传,赵州古佛嗣南泉。枯龟丧命因图像,良驷追风累缠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