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家“先世家沛,徙句容”,即人熟知的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大约是在朱元璋伯父朱五一12岁、父亲朱五四8岁时,朱家爷爷朱初一与妻子王氏带了这几个孩子离开了朱家巷,北渡长江、淮河,一直来到泗州城北的孙家岗,随即定居在那里。由此看来,被永远“定格”在句容朱家巷的曾祖、高祖对于朱元璋来说那更是遥遥不可及。> >   遥遥不可及也就罢了?不,对于特别讲究孝的传统中国人来说可不能这样。孝,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有着十分广泛的含义,它不仅要求做子女的和做小辈的要让父母及其长辈衣食无忧,而且还要让他们生活得幸福快乐,更应该在他们仙逝后举行隆重的祭奠和进行厚葬。这就是传统中国经典中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此话的原意是,谨慎地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得民众的道德风俗归于淳厚了。民众道德风俗归于淳厚,帝国统治者就能高枕无忧。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所以人们不难看到,自洪武立国起大明开国皇帝就不遗余力地尊奉儒家为正学。洪武元年二月在遣使前往山东曲阜祭祀时,朱元璋就这样说道:“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相并,故后世有天下者莫不致敬尽礼,修其祀事。朕今为天下主,期在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今既释奠国学(这里指国子监、太学,而非当今人们瞎吹的‘国学’),仍遣尔修祀事于阙里,尔其敬之!”> >   要求大家“慎终追远”,那么你朱皇帝就更应该做出表率来呀!洪武初年在三次修建父母坟茔即明皇陵的差不多同时,朱元璋又开始准备营建祖陵了。可这祖陵应造在哪里?朱家老爷爷死后葬在盱眙的杨家墩,可杨家墩具体又在哪个位置?还有朱家的曾祖、高祖未曾渡江北上,一直待在了句容通德乡,那么他们的葬地又会在哪里呢?> >   据说开国之际朱元璋就曾派人上泗州去寻找当年那个道士所说的有龙气的杨家墩,可找了一大圈还是没能找到,以至于“洪武元年追上尊号,后因制祀典,号称祖陵,而未知所在”,即说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时由于还不知祖坟在何处,仅仅追封列祖为皇帝:皇高祖考尊号曰“玄皇帝”,庙号“德祖”,皇高祖妣曰“玄皇后”;皇曾祖考尊号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皇曾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尊号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祖妣王氏曰“裕皇后”。> >   ◎句容朱家巷谒陵闹剧:羞死了,堂堂朱圣人居然给人瞎当孙子!> >   贵不可言的“朱圣人”不知道祖坟在何处,这可是当年的公开秘密,只要有人能给他找出来,定会荣华富贵。中国社会中具有这样高觉悟、讲政治的民间人士还真不乏其人。忽然有一天手下有人来报,说是朱家祖坟找到了,就在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朱元璋听后信以为真,“命筑土为万岁山,有司修砌路”,然后带了文武官员前往朱家巷拜祭。> >   哪知朱元璋刚刚磕了第一个头,就磕出了“千古奇迹”:那个才被命名为万岁山的坟包突然开裂了,一分为二,中陷深沟,以剖白自己腹中无龙祖之尸骨。这下可把朱元璋给惹火了。这哪是朱家祖坟呀,若是,怎么经不起一拜?更何况朱圣人如此兴师动众地前来祭祀,岂不是平白无故地给人家瞎当孙子?这事传出去了,岂不让世人笑掉大牙!朱元璋当场火冒三丈,“重罚言者”。> >   由此看来,要想在句容再找到祖坟似乎是不太可能了。朱元璋冥思苦想,忽然有一天他想起了二姐曾经说过,爷爷朱初一的墓就在泗州,“相传皇姑(朱二姐)指记裙边之处,即旧陵嘴也”。那么具体在什么位置?朱元璋只记得好像在泗州城西的河边某个地方,就是不知其确切的位置,于是洪武前期的祭祖活动就在泗州城西的河坝上进行着。> >   大明皇家祭祖活动以这样的方式一直进行了近20年,直到洪武中后期泗州当地冒出了一个名叫朱贵的人才改变了局面。> >   ◎朱贵画图贴说:“还是皇帝族人政治觉悟高,一找就将朱家老爷爷给找到了。”朱贵,也姓朱,也是泗州孙家岗一带人,莫非是朱元璋的同宗亲族?据《帝乡纪略》等明代文献所载:朱贵不仅与朱元璋同宗,而且他的祖上还是和朱初一一同从句容逃往泗州孙家岗的,更为巧合的是两家后来在孙家岗还是近邻呐,只是血缘关系上不是很近;再加上朱初一之后的朱五四老带着朱子朱孙到处“溜达”,所以两个朱家后来并不熟悉了。朱元璋出来“闹革命”闹了10多年,于1364年自称吴王时,同宗的朱贵才反应过来,赶紧前去“干革命”,说不准还能弄个官当当。可不知是他与朱元璋本身不熟悉的缘故还是自身能力差、运气不佳的因素,反正这个叫朱贵的人在军队待了大半辈子,只混到一个百户官(即管100来个士兵的小军官),甚至有的人说他是总旗或小旗,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军中芝麻官。大约在洪武十七年时,朱贵因为年老由部队“复员”到家乡。明代军人的地位可低了,哪有现在军人这么吃香——回乡后不仅可以在乡 ... 或村里弄个官当当,而且弄不好还能上县里当个法院院长、检察院的检察长什么的,甚至是公安局局长都有可能。就当到百户官的朱贵当年回乡时很窘迫,以自己的官衔能养活自身、老婆不跟别人跑了,就算烧高香了。但常在外面跑的人就是与农村人不一样,朱贵回乡后听到人们在议论:当今天子家的祖坟就在自己的家乡,他一下子来了精神,心想:这岂不是升官发财的好机会!想到这些,他就将乡里人尤其是老辈的召集在一起,打听当年朱元璋爷爷朱初一的下葬处,即所谓的有帝王之气的杨家墩“龙窝”。> >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苦寻找、比对,朱贵终于弄清了杨家墩“龙窝”所在的位置,随即画了一张图,标上注释,即明代文献中所说的“画图贴说”,然后直奔南京,向皇帝朱元璋敬献图贴。朱元璋听说杨家墩“龙窝”终于找到了,当场笑得嘴都合不拢,而后又下令召见朱贵。在听了朱贵的一番介绍和看了图贴后,激动不已的洪武帝当即“授(朱)贵奉祀四品服色,子孙世袭管理署事”。稍后又赐田地、宝钞和金带给朱贵,且令人在朱贵先人所居北面的朱初一旧屋基上设立祖陵祠祭署,让朱贵及其子孙世任祠祭署奉祀官。至此,又一个乡间旮旯泗州杨家墩迅速地上升为熠熠生辉的大明帝国“政治明星”,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朱元璋:我家爷爷、太爷爷都葬在哪儿?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翻来覆去造句_翻来覆去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翻来覆去fānláifùqù翻来覆去的意思和解释: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翻来覆去的出处《朱子全书》:“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翻来覆去的例子大圣一条如意棒,~战天神。翻来覆去造句翻来覆去造句相关由两个主谓结构并列而成,即“主Ⅱ谓·主Ⅱ谓”。每个成语都有两个主语和两个谓语。

  2. 梦见“鸡屎”是什么意思

    梦见鸡屎吉,预示著各方面运气的上升。梦见鸡屎曾到身上,预示著会有好运降临,工作上会有好的机会出现。梦见吃到鸡屎,预示可能会因为利益关系跟别人出现冲突,应妥善处理。

  3. 52 麻三斤

    52麻三斤洞山守初禅师,号宗慧,住在江西襄州洞山。洞山守初禅师因为正在量胡麻,所以就顺口答道:“麻三斤!”那时,学僧不懂这个回答就跑去问智门禅师道:“为什么说佛是麻三斤呢?”洞山的麻三斤,是一个有名的公案,自古以来,多少人参这个公案,越参越远,因为麻三斤本身没有意义,只因在秤量胡麻,你问如何是佛?不如一句麻三斤,截断分别、意识、思想,无文字理路脉络可寻,不是更为亲切吗?

  4. 梦见红棺材 梦见红棺材什么意思

    梦见红棺材是什么意思?梦见红棺材,表明近一时期你的财源滚滚、生意兴隆。学生梦见红色棺材,表明人际关系将转好。上班族梦见红色棺材,表示在工作方面上倾向于独立支撑,不愿意和他人合作,心思也相当敏感,有被小道消息影响到的可能。这样的梦有助于认识死亡和有关死亡的过渡仪式及意义。你也有可能看清了某种关系的“死亡”或消除了损失感。

  5. 奥西里斯死而复生11:寻找奥西里斯线索

    爱茜丝默默地向老妇人告别,她顺着尼罗河继续飞行。过去,爱茜丝特别喜欢孩子,她靠自己神奇的魔法挽救了不少孩子的,裔。这时,爱茜丝发现一个小男孩正在低声哭泣。爱茜丝问小男孩什么东西掉进了水里,小男孩却突然伤心地喊起来:“我要那只美丽的木匣子!我要那只美丽的木匣子!”可怜的爱茜丝怀着对丈夫的无比忠诚,她又开始了寻找丈夫尸体的漫漫征途。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爱茜丝为了寻找丈夫的尸体踏遍了千山万水。

  6. 拜姓女孩起名大全_姓名测试

    拜凯悦拜春红拜暄莹拜俊艳拜弦芳拜颖莹拜金丽拜东婧拜柯莹拜婵兴拜国丽拜凯怡拜润悦拜颖洁拜怡方拜彬文拜悦城拜敏娟拜黄娜拜秋萍拜莹熙拜庆霞拜仁娟拜嫣欢拜怡恬拜森美拜净婷拜籽妍拜玉霞拜霖倩拜玉红拜钊颖拜燕影拜振文拜珠琳拜爱娟拜妍沁拜宇婷拜海琳拜莲娜拜孟花拜婧芝拜振芳拜虹玉拜依丽拜瑜文拜蕙莉拜乐文拜倩彤拜素娥拜煜婷拜钰瑶拜倩文拜柳媛拜音怡拜栗莹拜玉芳拜长英拜晓婧拜书芳拜静瑶拜倩冰拜宝秀拜进莹拜志颖拜瑶瑶拜莹

  7. 明朝仁宗皇帝驾崩

    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朱保住了北京城。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网络配图此后由于他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因此成祖将他留在后方,这样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

  8. 日常食材中你所不知的天然抗生素

    事实上,抗生素并非只有通过注射或者服用药物才能获得,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有抗生素成分,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既能抵抗体内病菌又不至于破坏人体内的有益菌群,这些天然抗生素应该受到人们重视。马齿苋这种很寻常的野菜含有丰富的天然抗生素,可以抑制并...死消化道黏膜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改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皮肤红肿、毛囊感染等症状。

  9. 南北朝宗室萧宏祸国殃民最后却善终,死后还备极哀荣!

    萧宏逃回都城后,梁武帝不只没惩罚他,不久还升他为司徒和太子太傅。厥后有一次梁武帝差点遇刺,抓到的刺客说是萧宏教唆。梁武帝招来了萧宏,却说了哭笑不得的一番话。梁武帝却把工作压了下去,只是把刺客灭了口,却没有追查公主和萧宏。>萧宏厥后病重,梁武帝前前后后探望了七次之多,萧宏身后,梁武帝还很悲伤,追赠的也很丰厚。萧宏病国殃民一生却终身豪富大贵,平平安安,身后还备极哀荣。

  10. 刘邦跟戚夫人的关系怎么样?他们之间有爱情吗

    刘邦对戚夫人是真爱?史书上说,刘邦将过半的后宫夜晚都拿来与戚夫人缠绵共度。不过最让刘邦对戚夫人死心塌地的,还是她的似水柔情。这么看来,戚夫人之于刘邦,就不仅仅是宠妃那么简单,他们之间是有感情基础的。他不是戚夫人的男人和知己,这些身份已经被他抛在一边。可是吕后的出手速度奇快,刘邦一死,她就立刻控制了宫中的戚夫人,并三次下诏传赵王入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