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轴心国和同盟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二战时期世界上两大对抗集团,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很多文章里,也被比喻为当时的「”正义”(同盟国)和「”邪恶”(轴心国)之分。1940年下半年的蒋...,抗战实则到了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当时,作为正式的国际法则,蒋...还未对日本正式宣战)。在独立支撑,苦苦对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并不是如今天人们认为的那样,重庆...顺理成章的加入同盟国,而是在这两者之间面临着重大的选择

轴心国和同盟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二战时期世界上两大对抗集团,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很多文章里,也被比喻为当时的「 ”正义”(同盟国)和「 ”邪恶”(轴心国)之分。 1940年下半年的蒋 ... ,抗战实则到了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当时,作为正式的国际法则,蒋 ... 还未对日本正式宣战)。在独立支撑,苦苦对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并不是如今天人们认为的那样,重庆 ... 顺理成章的加入同盟国,而是在这两者之间面临着重大的选择: 加入轴心国,还是加入同盟国?在民国高层内部,纷争不断。 在此之前的8、9月份,德国已经席卷了西欧,一直扭捏捏捏的的日本,它仅用了20天时间商讨就宣告签订德意日同盟条约。此时德国风头正盛,整个欧洲无人匹敌。因此,从表面上看,这个选择看起来是和世界强者站在了一起,尽管当时的日本还是中国无可否认的最大的敌人。 日本加入轴心国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仪式现场图 德国是最早劝说中国 ... 加入轴心国的。因为民国 ... 看起来已经垂垂危矣,但日本经过了几年的对中国大陆地区全面侵略战争,遭到了国军、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军队以及地方抗日武装的顽强抵抗,战争资源也将消耗殆尽。这时候,它也急需从战争中抽身,谋划其「 ”北上”还是「 ”南进”的战略国策。首先日本请求英国来做调停。 抗战前德国帮助中国建立的德械师 然而英国的劝说被蒋 ... 拒绝,日本再请盟友德国出面调停中日战争。德国当然也希望日本能够从中国战场尽快抽身,帮助德国一起对苏或对英美开战,减轻德国的外部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出面邀请中国加入轴心国阵营的动机。 1940年11月11日,德外交 ... 里宾特洛甫告知中国驻德大使陈介,德国想要调停中日战争。里宾特洛甫告知,欧洲战争最多拖到1941年春天就会有一个了断。 如果中国还不赶快与日本谈和,那么轴心国集团就会承认汪精卫的南京 ... 。 而且,德方判断随着中国抗战局势的持续恶化,英美所承诺的援助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只要中国愿意与日本谈和,甚至加入轴心国阵营,那么德国愿意做出保证,日本必定会言而有信、履行和约。当时,在国民 ... 高层,有很多政要都建议中国与德国结成盟友,比如孙科、张群、王宠惠、朱家骅、齐峻等等。 孙科 在民间,亲德的言论也很有市场,有些学者甚至在昆明创办了一份名为《战国策》的杂志,大肆宣扬德国的成就。一向客观中立的《大公报》在当时也刊登了很多明显亲德的文章。 这些政要和学者的亲德言论,并非是因为他们钦慕德国法西斯的价值观,而是由于英美等所谓的民主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漠然无视和落井下石,伤透了他们的心。 轴心国集团宣传画 尤其是英国,在1940年7月份还威胁中国,如果中国拒绝对日和谈,那么英国将无法保证滇缅公路的畅通无阻。而当中国 ... 拒绝了英国的胁迫后,英国居然还真的就关闭了缅甸路。(而后,远征军以及英军的表现,也是今天的历史有目共睹的) 同盟国(1942年才正式建立)的前身是英法同盟,但是由于1940年夏天法国战败,英国独自固守英伦三岛,美苏都打着各自的算盘,苏联最不怕日本,但还是一直忌惮在远东地区的日军关东军;美国则是孤立主义喧嚣甚上。大家都在隔岸观火。加入英法队伍,这个选择在当时看来前景并非光明。 英美从来都是勾心斗角的,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亲密。它们之间只有着松散的友好关系。 此前,丘吉尔向美国请求 ... 援助,罗斯福也只是开了很多空头支票。 1940年上半年,在纳粹德国凌厉的攻势下,法国投降,西欧彻底沦陷,英国也进入了孤岛保卫战的时刻,天天在德军的飞机饱和轰炸中煎熬。 轰炸后的伦敦 而美国 ... 由于受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约束,短期来看也不会有什么像样的作为。 此时的民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面对着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是应该听从孙科等人的建议,对日和谈,然后加入轴心国阵营,还是坚持拒绝对日和谈,选择站在不靠谱的英美的一边? 事实上,自1937年中日全面开战以来,蒋介石从没有放弃过与日本和谈,哪怕到了后来的四十年代上半叶,如战后被处决的汉奸缪斌,就曾是在战争末期,担任过蒋介石秘密和谈代表,一直如是。 战后在法庭上的缪斌 但是蒋介石开出和谈的首要条件:日本必须无条件的放弃七七事变以来的全部侵略成果,而且必须重申保证尊重中国领土和行政权的完整,否则免谈。 蒋介石的强硬态度让汪精卫等人感到深深的绝望,他们认为只要蒋介石还在领导国民 ... ,中日之间就完全没有和平的希望。 而就日本的野心,本就远远不止已经取得的战果,还要好不容易吃到嘴里的肉,要全部吐出来,日本人当然不可能接受。 不过迫于形势,日本人没有放弃迫使民国 ... 签订合约的奢望。因为日本原以为很快就可以打垮民国 ... ,逼迫民国 ... 绝望,丧失抵抗意志,然后会跟日本签订一个类似于《马关条约》那样的条约。 长期的战争,在不断的透支着日本极其有限的国力。加上关东军诺门坎冲突中被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完全击败,导致日本 ... 的不安全感日益严重。 诺门坎战役老照片 在冷静的判断今后战争,国际形势的走向,以及国内民众的呼声后,蒋介石基于以下几点,拒绝加入了轴心国: 1.如果与德国结盟,德国的海军势力是根本无法进入太平洋地区协助中国的。而美国和苏联尽管现在对日本的态度很暧昧,但本质上都是反日的,只要中国坚持与日作战,假以时日,美国伸出援手,日本落于下风是迟早的事。 2.轴心国同盟的形成,使得美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丘吉尔也看到了这一点,他曾对中国驻英大使郭泰祺说,轴心国的成立使得国际局势大为明朗,也使得美国孤立主义分子气焰大受打击。也就是说,美国一旦增加军备投入,则未来局势可能发生剧变。 3.蒋介石对延安充满了戒心和敌意,而苏联为了防止中国加入轴心国阵营而完成对苏联的包围,很有可能会加大对延安的支持力度。蒋介石当然不愿意此情况发生,此时,应该特别强调的中苏关系是重庆 ... 与苏联之间的国际合作。 蒋介石拒绝了德国的邀请和调停,还正式提出了一份文件:《中美英三国合作方案》,目的就是联合英美共同对抗日本。他还把自己的方案告知德国,借此打消德国的妄想。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蒋介石的选择非常正确。虽然当时在汪精卫等人看来,蒋介石无疑是陷入了中国必胜的幻想世界中执迷不悟,而且必将失败。 右1第一汉奸汪精卫 1940年下半年的蒋 ... ,没有像日本那样,只看到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弊。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 ... 对日宣战。 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现场 1942年1月1日,英美苏法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战后,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维持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而且还从一个贫弱无力的半殖民地国家成为世界「 ”四强”之一,并且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 中国从此由在近代史上,在世界舞台上一直被欺凌的小角色,终于能有一个大大的亮相。
本文标签:抗日战争法西斯主义中国近代史日本中国历史蒋介石汪精卫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古罗马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