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字画润格趣谈古今名士写字作画,有索取润格的惯例。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写了一一篇《笔榜小卷》挂在厅堂,以示字画有价。近据报载,著名作家贾平凹家门后贴了一张《润格告示》,上写着:“凡索字者每幅千元。否则免开尊口。拒赴堂会,望合作。”说真的,平凹并不缺钱,《润格告示》实际是婉言身寸客,是极力维护“静虚村”这一文学静土,用心可谓良苦。
字画润格趣谈
古今名士写字作画,有索取润格的惯例。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写了一一篇《笔榜小卷》挂在厅堂,以示字画有价。其文诙谐幽默,辛辣直白,读来颇为有趣: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几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情,只当清风过耳边。乾隆己卯,拙公和上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这篇《笔榜小卷》实实在在,快人快语,且明白告诉购字画者,“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画竹多于买竹钱”,你想好了再买,真可谓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20世纪30年代中期,住在北京跨车胡同的艺术大师齐白石,在他画室的墙上贴有卖画及刻印的润格,语言生动,一如郑板桥之风而更详细,文日:
余年七十有余矣,苦思休息而未能,因有恶触,心病大作,画刻日不暇给,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之,自必叩门人少。人若我弃,得其静养,庶保天年,是为大幸也。白求及短减润金赊欠退换诸君,从此谅之,不必见面,恐致病急。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
花卉条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二十元(以上一尺宽)……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八寸内每页六元,一尺内八元;扇面,宽二尺者十元,一尺五内八元,小者不画……刻印每字四元,名印与号印,一白一朱,余印不刻。金属、玉属、牙属不刻……
在当时,齐白石自定的这润笔,可以说是高稿酬了。
知名文士柳亚子的诗写得好,然而他的字却写得很一般。有趣的是,柳氏从来不觉得自己书法不佳,而当时喜爱其字的还大有人在。1937年冬,他在香港竞卖起字来,其所订润例是:“不论中堂、立轴、屏条、横批、册页、扇面,每件港币百元,长卷另议。”可见他自定的润笔也不菲。
近据报载,著名作家贾平凹家门后贴了一张《润格告示》,上写着:“凡索字者每幅千元。否则免开尊口。拒赴堂会,望合作。”有人问贾平凹:“你把《润格告示》贴在门后,又不显眼,能起啥作用?”平凹憨憨一笑说:“这叫‘后发制人’,拿字画不给钱的,休想出这个门。打算请客吃饭要字的,看过之后自己教育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平凹同学说:“这告示给他挡了不少驾,解了不少围。”说真的,平凹并不缺钱,《润格告示》实际是婉言身寸客,是极力维护“静虚村”这一文学静土,用心可谓良苦。
摘自:《收藏》200704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