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名家名品]陶博吾先生的绘画艺术近现代陶博吾层峦叠嶂图纵103.5厘米,横34厘米。论及陶博吾先生的绘画,亦无法绕开吴昌硕的存在,因为陶博吾在绘画语言的使用上,的确遵从了吴昌硕所贯彻的以篆籀法直接入画的法则。在具体的绘画技法方面,陶博吾先生也留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尽管陶博吾先生的绘画艺术没有像他的书法那样引起世人的瞩目,但从以上所述我们仍能感到陶先生的绘画是不可替代的“那一个”。
[名家名品] 陶博吾先生的绘画艺术
近现代陶博吾 层峦叠嶂图 纵103.5厘米,横34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赤壁怀古图 纵104厘米,横52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高山楼观图 纵68厘米,横42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古寺话旧图 纵54.5厘米,横34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懒僧倚石图 纵52厘米,横32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林阴深处图 纵30厘米,横40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竹林弹琴图 纵61厘米,横36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柳阴归棹图 纵68厘米,横33.5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奇峰险壑图 纵95厘米,横59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桥头觅句图 纵80厘米,横24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桥头日暮不归去 纵52厘米,横32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秋江晚眺图 纵60厘米,横53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秋寺晚眺图 纵71.5厘米,横23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山居图 纵58厘米,横38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石涛图意 纵30厘米,横40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水阁话旧图 纵136厘米,横33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松山书屋图 纵49厘米,横30.5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松阴联句图 纵138厘米,横68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望断征鸿人未归 纵32厘米,横44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吾园苦吟图 纵102厘米,横40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小河水流急 纵32厘米,横44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携幼寻梅图 纵100厘米,横55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幽谷古寺图 纵137厘米,横68.5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远眺千帆图 纵72厘米,横39厘米。
近现代陶博吾 钟声塔影图 纵42厘米,横34厘米。
论及陶博吾先生的绘画,亦无法绕开吴昌硕的存在,因为陶博吾在绘画语言的使用上,的确遵从了吴昌硕所贯彻的以篆籀法直接入画的法则。虽然早在六百年前赵孟兆頫就提出了“石如飞白木如籀”,并且以后代有作家进行探索尝试,但以书入画直到吴昌硕才算真正全面到位。在“写”这一点上,陶氏毫无疑问是一以贯之的,但与吴昌硕的关系也仅此而已。他的画风离吴昌硕很远。事实上,陶博吾在昌明艺专那一时期,黄宾虹先生的绘画理论对他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这从以后他们保持了几十年的师生之谊中可以看出。但在绘画的实践上,陶博吾的叛逆性格却再次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说陶氏的书法是选择了吴昌硕,终其一生作为榜样,作为对手学习他、反叛他,并在某种层面、某种程度上超越他,那么陶氏的绘画可以说是选择了黄宾虹。黄宾虹绘画的真谛是“浑厚华滋”,在笔墨语言上致力的是加法。他的用墨浓、淡、干、湿、泼、渍、宿、焦、墨破水、水破墨,以积墨法,从简到繁加之又加,以期达到“乾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境地。陶博吾则反其道而行之,专用减速法,旨在以少少许用于多多许。这一点又回到了文人画所最为关要的“写”上来了。减法得以成立的前提必赖于笔墨的遒练和内涵的丰富。我同意王鲁湘先生在论黄宾虹的笔墨时的观点,即中国文人画既不是摹仿再现的,也不是情感表现的,而是通过笔墨完成人格性灵的修炼,是人格的践行。一幅好笔墨传达出的便是士子的心声心画、人格和性情。
陶博吾以他雄奇的书法用笔“写”出了一种完全称得上独出机杼的笔墨。这种笔墨统领着他的绘画整体风格走向。他善于以线的架构来营造意境,如《五老图》、《墨竹图》、《古柏图》诸作,可以看出他的这种明确的艺术追求。他的作品与以往迷恋的“简远”、“幽淡”以至有些萎靡的简笔水墨画不同。他的作品始终给人以不屈的力量,一种触处皆在的生气。他使用“一味霸悍”的线条在充满矛盾的空间冲突中,不断进行着整合调配,去建立他的“理、意、趣、境”。他惨淡经营、大胆取舍的结果终于造就出一种致广大而又尽精微的形式意境。要之,他的绘画在整体风格的锤炼和意境的营造上,突出表现着作者的心性追求,使文人写意的精神得以高扬,体现出一种强健不息的人格魅力。
在具体的绘画技法方面,陶博吾先生也留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他在与外界长期缺少交流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巧妙借鉴了江西遍地皆是的民间青花瓷器的染色 ... ,丰富了他的皴染技巧。这种以染代皴的 ... 与他骨力劲健甚或拙重的线条配合使用,一线一面,两极互补,相得益彰,体现了他开放的艺术观念和在俗雅转化融合上的能力、胆识。这也是继林风眠成功使用青花瓷绘的“线”后,又一位画家成功采用了青花瓷绘的“面”。“礼失求诸野”,这看似极为极为单纯的勾勒晕染,难道不正是黄宾虹先生慨叹于唐代便业已失落了的顾、陆、张、展的古法吗?陶博吾先生向民间青花瓷绘讨消息,表面看是他因地制宜的权宜之计,换一个角度看,也许更有重张古法的深意在焉。
尽管陶博吾先生的绘画艺术没有像他的书法那样引起世人的瞩目,但从以上所述我们仍能感到陶先生的绘画是不可替代的“那一个”。他绘画艺术中有价值的内容也许到目前为此,我们还远没有发掘出来,我仅希望以我的浅陋而引出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