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凤凰网佛教>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比喻,假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猕猴蹦跳不停,室外有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呼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迎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我们内在的六识追逐外境的六尘,彼此纠缠不息,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是真的自己?>仰山终于言下开悟。

凤凰网佛教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比喻,假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猕猴蹦跳不停,室外有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呼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迎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我们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彼此纠缠不息,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是真的自己? >因此便起而礼谢道:“适蒙和尚以比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与于他相见,且又如何?” >这时洪恩禅师下了禅床,拉着仰山禅师的手,亲切地说道:“好比在田里,为了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仰山终于言下开悟。 >
感悟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亦真亦假、亦假亦真、人生在世,最难的莫过于认清自己。 本文转自“五台山黛螺顶”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猕猴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