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名家名品]豪放雄奇别开生面-谢稚柳近现代谢稚柳夏山雨霁图纵57厘米,横55.8厘米。在绘画方面,谢稚柳擅山水、花鸟、兼人物。特别是,他那撇出的技法把竹叶在风雨中摇曳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谢稚柳画竹的特点。谢稚柳继承和创造的落墨画派与张大千的泼彩相互呼应,温婉可亲,铺陈奇丽。总之,工整清丽中寓豪放,淡雅隽秀中见雄奇,笔墨已出,自创新意,别开生面,独步艺坛。
[名家名品] 豪放雄奇 别开生面-谢稚柳
近现代谢稚柳 夏山雨霁图 纵57厘米,横55.8厘米。
近现代谢稚柳 芙蓉小鸟 纵90.3厘米,横78.8厘米。
近现代谢稚柳 梅竹春禽图 纵66.3厘米,横38厘米。
近现代谢稚柳 山林草亭图 纵40.2厘米,横90.2厘米。
近现代谢稚柳 柳塘归雁 纵68.6厘米,横45.6厘米。
近现代谢稚柳 红霞万朵
近现代谢稚柳 山水
近现代谢稚柳 秋壁悬泉
近现代谢稚柳 寒林晴雪
近现代谢稚柳 青嶂层峦
近现代谢稚柳 秋水长桥
近现代谢稚柳 山城云雾
近现代谢稚柳 双瀑迎晖
近现代谢稚柳 松崖飞瀑
近现代谢稚柳 溪山隐胜
近现代谢稚柳 雪景寒林
近现代谢稚柳 银河九天落碧嶂
近现代谢稚柳 源清流洁
近现代谢稚柳 秋风山鹊
近现代谢稚柳 山水
近现代谢稚柳 新篁春鸠
谢稚柳先生是名重当代的学者和书画大家,他于1910年出生在常州一个书香世家,卒于1997年。生前历任前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 ... 会副主任及顾问、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于敦煌研究、书画鉴定、考证和书画艺术创作领域中成就卓著,为世所公认。
就书画艺术而言,谢稚柳在近六十年的艺术探求中,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尤其以绘画成就名扬五洲。
在绘画方面,谢稚柳擅山水、花鸟、兼人物。凡山水、花鸟、人物皆下笔不凡,工写兼备,笔墨多变,早、中、晚年各具面貌。他的花鸟画初学明末的陈洪绶(老莲),早在25岁时即著成《陈老莲》一文。二十七岁以后,他越过陈老莲,立足于两宋,在花鸟上不断渐进,工整细笔,婉丽幽闲,以风神取胜,创造了新的“宣和体”,当时即有“张(大千)溥(溥儒)谢(稚柳)”三大家之说。就以画竹而论,他继承北宋文同和元代赵孟頫,而又有自己的创新。他不用双钩而采取撇出的方式,以不露锋芒厚重的笔势,丰腴的墨彩,表现竹叶的向背纷披、俯仰疏密,错综而挺拔,生动而多变,深刻地表达了竹的形与神,强调了竹的美。特别是,他那撇出的技法把竹叶在风雨中摇曳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谢稚柳画竹的特点。他画的荷花也非常具感人力量,他对荷叶的描绘,采用浓淡水墨为基础,杂以青绿色彩,达到水墨交融的艺术效果。用粗笔大写,尽情夸张,使荷叶变其形而保持情态。而对荷花的花瓣则用双钩工笔细写,刻意求精,显示了花的娇态,与荷叶形成了粗细浓淡的鲜明对比,个性强烈。
谢稚柳先生三十四岁受徐悲鸿之聘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曾与张大千去敦煌考察、整理、研究壁画。谢稚柳的人物画发端于三十三岁时研习敦煌壁画,虽然数量较少,但他所创作的人物画却题材儒雅,情趣横生。由于他的人物画都源于敦煌画的隋、唐风格,故显得端庄、敦重,非一般浅俗人物画可比,他笔下的仕女雍容华贵,士大夫则风范清闲、飘逸,无尘俗之气。
谢稚柳在绘画上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山水画上。他早年虽以创作花鸟画为主,但在二十七岁以后,受巨然《秋山问道图》的影响,突发对于山水的强烈兴趣,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其主要创作内容。与花鸟画不同,他的山水画一生都是在变化中前进的,一开始便从学习北宋入手,虽然是巨然的山水画引起他画山水的兴趣,但他当时侧重的是描绘北方雄峻山水的画家范宽和燕文贵。谢稚柳先生学习范宽的画格雄壮伟美,笔触苍劲稳重,得秦岭山脉崇山峻岭的自然景象和山势山骨。对于燕文贵,谢稚柳先生更注重他的皴法、树的姿态、水边的建筑等技法。同时,谢稚柳先生又师法自然,游遍祖国名山大川,甚至是漠北高原,将古人与自然都一一摄入自己的画中。而后,他又开始主攻王诜,从《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中汲取艺术的神髓。谢稚柳先生四十三岁前后,又对画江南风景的董源、巨然入迷。王诜的俊爽清峭,董、巨的平淡天真,加之他潇洒出神的笔致,构成了他自己的新风格。待他到四十九岁时的山水画,因研习黄鹤山樵,又突发显得十分轻松奔放,收放有则,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松秀苍郁,一直延续於以后的十多年间。
最值得敬仰和叹服的是,谢稚柳先生在花甲之年,着手对南唐画家徐熙所创立的“落墨法”进行考察,研究其特质,明白“落墨”之奥妙,并施之于实践。进而移神取貌,水到渠成地实现了他的划时代的画风新变。他曾在其所作的《牡丹图》中题诗云“富贵黄家未足珍,江南野逸愿为邻;岂有梦中传彩笔,自商落墨染朝云。”这不仅是对牡丹的赞美,也是作者多年探讨湮没已久的落墨法的流露。谢稚柳继承和创造的落墨画派与张大千的泼彩相互呼应,温婉可亲,铺陈奇丽。在谢稚柳的“落墨”画风中,一片雨湿的江南,烟障的清溪,浓阴夏木的山谷,暝色迷茫的山村,雾合烟围的荷塘,经霜如血的红叶,艳艳春容的芙蓉花……都在他波澜荡漾又典雅温文的水墨和缤纷的色彩中显得清新明媚。
总之,工整清丽中寓豪放,淡雅隽秀中见雄奇,笔墨已出,自创新意,别开生面,独步艺坛。
摘自:《书画艺术》200701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