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一、唐朝设立节度使之职的用途唐朝最初的...制度是源于魏晋南北朝的「”府兵制”,府兵制就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而农民要为国家服兵役。这个制度有几个莫大的好处,其一就是将中央集权发挥到极致。因为这些「”士兵”都是农民,分散在全国各地只有在「”战乱”时期才会被武装聚集起来,这样就极大的避免了将领做大,起兵反叛。其二就是「”省钱”,府兵制的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一、唐朝设立节度使之职的用途 唐朝最初的 ... 制度是源于魏晋南北朝的「 ”府兵制”,府兵制就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而农民要为国家服兵役。 这个制度有几个莫大的好处,其一就是将中央集权发挥到极致。因为这些「 ”士兵”都是农民,分散在全国各地只有在「 ”战乱”时期才会被武装聚集起来,这样就极大的避免了将领做大,起兵反叛。 其二就是「 ”省钱”,府兵制的士兵都是农民。国家给了你土地,你给国家打仗。在农民眼里他们赚了,因为不用在看「 ”地主老财”的眼色。对于统治者来说也赚了,土地本身就是我的,你种粮食要给我交租,而且你给我打仗还不用我发军饷,省了一大笔钱。 但府兵制的基础是建立在「 ”均田制”的农业体系下的,当唐朝的「 ”均田制”崩溃,「 ”府兵制”也将不复存在。没有了兵员如果出现战乱怎么办?于是唐天宝年间就设立了「 ”十节度经略使”也就是大家说的「 ”节度使”。 节度使既然是实行「 ”府兵制”的职能,那就一定有军权,于是节度使就好像是边防军区司令员镇守边境。唐朝设立十位节度使镇守边境,现在节度使征兵不是靠「 ”府兵制”而是靠「 ”募兵制”,是要发粮饷的。如果连饭都吃不饱,那谁还会给你打仗。 这时节度使的职能就增加到两个,一个是军权,另一个是财政权。节度使身处边境如有突发状况可能需要配合,但是皇帝又不在身边,咋办?皇帝就把地方的行政权也下放给节度使了。此时的边境已然成了国中国,这些节度使手掌军、政、财大权,俨然是一个土皇帝啊! 历史回忆室 二、始作俑者——李林甫的私心、杨国忠的作风,引发各地节度使不满。 安史之乱的核心人物就是李林甫,就是他将国贼安禄山引入玄宗的视线。李林甫天生奸诈,而且嫉妒心极强,时刻生怕自己相位不保,嫉贤妒能。这唐朝有个规矩是当节度使在边关立下大功后,可以内调入京城为宰相,这就和李林甫的利益有所冲突,要怎么办呢? 把能人赶走,派点没能力的人来就行了啊。于是李林甫将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派到京城来,他心想安禄山一个胡人翻不起什么大浪,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一个胡人让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就是因为李林甫的一己私欲,祸害了一个盛唐。 再说说另一个大唐奸臣杨国忠,杨国忠是杨玉环族兄,说实在的,杨国忠是靠女人上位的,年少时不务正业,长大当官也一定不是好官。专权乱政无恶不作,还和李林甫一起「 ”坑太子”。这太子要是大难不死,杨国忠一定没有好下场。 细算杨国忠也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李林甫下台杨国忠上位。安禄山没有像对李林甫那样对待杨国忠,杨国忠肯定不乐意,每天变着法想整安禄山。动不动就给玄宗说:「 ”安禄山要反!安禄山要反!”可人家就是不反,玄宗也觉得没意思。 而当年和李林甫一起整各大节度使和太子,就已经预兆着杨国忠不会有好下场。 马嵬坡兵变,其实就是太子和高力士整的一出复仇戏,杨国忠就没逃过这一劫,被太子玩死了。 历史回忆室 三、安禄山的野心昭然若揭,登基称帝 俗话说「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安禄山这人就是「 ”真聪明装傻”,被李林甫举荐到玄宗身边后装傻充愣,让玄宗认为自己是「 ”傻白甜”。见到太子不行礼,说只知道有皇帝不知道有太子,这样就极大的满足了玄宗的虚荣心。 知道玄宗喜欢杨贵妃,就来个什么「 ”胡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样就极力讨好了杨贵妃,在顺便认了个妈。这贵妃妈没事给皇帝爹吹吹枕边风,这做儿子的安禄山日子能不滋润吗?这么会献殷勤,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安禄山在追随张守珪的时候打了败仗,安禄山受到牵连张九龄审问安禄山时就看出来了安禄山狼子野心。史料《大唐新语》记载「 ”宰相张九龄奏:禄山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请罪戮之,以绝后患。” 张九龄当然不能预兆未来,但是当宰相能没有一点识人之能,怎么能做好宰相呢?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就用清君侧为名,起兵讨伐杨国忠,其实说白了就是找个由头造反。占据地盘后的安禄山就建立自己的政权,称帝改国号为「 ”燕”。 历史回忆室 四、「 ”枭雄”安禄山被自己儿子安庆绪坑 ... 安禄山叛唐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号称「 ”大燕王朝”,坐上了皇帝位置。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那个贪婪权利,心胸狭窄胸无大志的莽夫,他其实不能算是枭雄。毕竟枭雄不是称帝就能叫枭雄,真正的枭雄应该像曹操那样目光长远,富有谋略的人才能叫枭雄。就看安禄山当皇帝后的燕朝吧。 安禄山虽说建立政权但是没有治国理政之心,燕军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百姓哀鸿遍野。根本就没有百姓拥戴,这样预示着燕朝必定不会长久。 称帝的安禄山猜忌心也越来越重,动不动就鞭打大臣,就连自己的长子安庆绪他也看不惯。特别是在立储一事上,安禄山没有首要考虑安庆绪,却考虑的是他和宠妃段氏所生的儿子安庆恩。 这样长子肯定不乐意,再加上安禄山脾气暴躁得罪了权臣严庄和自己的内侍李猪儿,于是三人合伙将安禄山 ... 死,安庆绪独掌大权。在权利面前父子之情如此脆弱,更何况安禄山还想要废掉安庆绪,加上脾气暴躁,安禄山被儿子密谋 ... 死也是必然的。 历史回忆室 五、安禄山队友史思明降唐,不料被儿子坑了一把 安禄山想要废长立幼被自己儿子给 ... 了,安禄山的好伙伴史思明也好不到哪去。在安庆绪统领大燕时,史思明也不安分,「 ”想当年我和你老子打天下,你小子 ... 了你爹还想让你叔叔我听你的,没门!” 史思明的心思安庆绪自己也知道,两人都想除掉对方。于是史思明就借接待安庆绪之时将之拿下投降了唐朝。 史思明这个人和安禄山一样天生反骨,降唐也不一定安分,这是众所周知的大唐皇帝一定也知道,就要找机会除掉他。史思明想都没想再次叛唐和安禄山一样过了把皇帝瘾,但是他还是没吸取安禄山的教训再次想「 ”废长立幼”,想要废史朝义立幼子史朝清。 没有一点意外,老子再次被儿子干掉。 六、安史之乱收尾 宝应元年李隆基、李亨相继去世,太子李豫继位是为代宗。 史朝义和安庆绪一样 ... 了老爹自己上位,可是并没有人服他,说是大燕王朝,其实还是各处军阀割据,史朝义只不过挂了个皇帝名号而已。没有多少支持者还有胆量称帝,就和三国袁术一样没什么好结果。 至此时长八年的安史之乱画上了句号,其实「 ”安史之乱”并不是单指安禄山、史思明还有他们的儿子。 总评: 安史之乱这场叛乱追根究底还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失衡造成的,而安史之乱也告诉我们政治的 ... 和 ... 的松散。它不似皇室内部斗争,皇室斗争是争权夺利,而安史之乱是为了推翻统治。 就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来说他不是一个明智之人,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建立政权实行暴政,激起民愤。不得人心的战争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失败! 即使安史之乱没有将唐朝覆灭,却也使它由盛转衰,而安史之乱给唐朝留下的是强盛的外族和遍地的藩镇。 安史之乱不光改变了大唐的走向,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本文标签:安史之乱李林甫唐朝历史杨国忠史思明玄宗突厥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