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作者:[美]罗伯特·M.奇蒂诺译者:小小冰人「”沙漠风暴”是美国...史上最成功的战役。它以创纪录的时间解放了科威特,并粉碎萨达姆·侯赛因从事战争的能力,尽管后者和他的政权会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虽说伊拉克人作战表现欠佳,指挥官的表现也很拙劣,但「”沙漠风暴”的确将一支庞大的机械化军队逐出了强大的筑垒阵地,随后以微乎其微的代价将其歼灭。不到四天的战斗中,联军消灭伊拉克30多个师,缴获或击毁近4000
作者:[美]罗伯特·M.奇蒂诺 译者:小小冰人 「 ”沙漠风暴”是美国 ... 史上最成功的战役。它以创纪录的时间解放了科威特,并粉碎萨达姆·侯赛因从事战争的能力,尽管后者和他的政权会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虽说伊拉克人作战表现欠佳,指挥官的表现也很拙劣,但「 ”沙漠风暴”的确将一支庞大的机械化军队逐出了强大的筑垒阵地,随后以微乎其微的代价将其歼灭。不到四天的战斗中,联军消灭伊拉克30 多个师,缴获或击毁近4000 辆坦克,俘获约9 万名俘虏—这场战役可以同历史上最伟大的歼灭战相媲美。
美军阵亡人数不到300(战前对伤亡人数的估计高达数万人),这个数字甚至包括一枚「 ”飞毛腿”导弹击中宰赫兰一座兵营造成的伤亡:27 人阵亡,98 人负伤。另外35 人(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阵亡是因友军火力误击所致。战争结束后,四下里充满夸张的说法,把这场胜利称为「 ” ... 史上的一个决定性时刻”,将其比作汉尼拔在坎尼赢得的胜利或盟军战胜德国国防军。即便最初的仓促消退后,仍存在这样一种感觉:美国陆军已到达一个里程碑,是长达20年重建进程的顶点,也是走出越南战争「 ”这条漫漫长路”的终点。
有人说,美国军队终于走上了正轨。毕竟这支军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方快师”到50 年代后期灾难性的「 ”五群制”模式,在20 世纪经历了八次师级改组,这支军队曾有一种为其自身利益,而不是为他们在战斗中有可能实现的目标组建「 ”特遣队”的历史倾向。空地一体战的新学说最终得到了好评—在呈交国会的最终报告中,美国国防部宣称「 ”中央司令部陆军部队作战行动的基础是空地一体战学说。空地一体战的本质是沿战场的整个广度和深度同时展开进攻,以此击败敌人。
这是军及军级以上兵团实施战役行动,军以下部队遂行战术行动的知识路线图。” 这种学说有多少新内容?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实力更强大的军队,享有绝对制空权,对一个倒霉的对手发起一场包围进攻,将其逐出阵地并使对方做出错误判断,最终将其击败。实际上,看看作战态势图就会发现,这与1914年的施里芬计划非常相似。那个时代的一名德军参谋人员完全理解主导鲍威尔、施瓦茨科普夫、弗兰克斯作战行动的原则—决定性胜利只能通过运动战(Bewegungskrieg)这种战役层级的方式赢得。
获得火力充分支援的机动是胜利的关键。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应该始终有一个明确定义的重点突破(Schwerpunkt)。这些都不是什么新东西,至少在德国人看来不是。沙漠演习期间排列的11辆M-1主战坦克。
美国陆军坦克机动车辆与军械司令部(TACOM)提供。战役中甚至存在克劳塞维茨所说的一定数量的「 ” 摩擦”,足以让相当一部分共和国卫队逃脱。施瓦茨科普夫从一开始就把消 ... 和国卫队置于优先目标名单的首位。他在回忆录中指名道姓地指责弗兰克斯将军没能全力以赴地遂行战役。
他认为弗兰克斯的行动太过迟缓,这种情绪没能抑制得太久,终于在战役最后一天就占领萨夫万机场一事爆发开来,施瓦茨科普夫选中该机场作为同伊拉克人进行停战谈判的地点,在今天看来,这番争执似乎毫无意义。施瓦茨科普夫对约素克大发脾气,约素克不得不把这种怒火传递给弗兰克斯,而弗兰克斯又让第1 步兵师师长约翰·雷姆少将承担了某些他不应承担的委屈。第3 集团军的历史学家称之为「 ”谁朝约翰开枪?”事件,纯属毫无意义的责任归咎,可能已经是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描述了。实际上,在这场战争中很难见到「 ”空地一体战”发挥的影响,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场空对地之战。
也就是说,战争以一场漫长、庞大、取得巨大成功的空中战役为开始,一举摧毁伊拉克指挥网和很大一部分驻扎在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以及连接二者的后勤及交通线。这是一场轰炸,尽管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轰炸,但仍是轰炸。随之而来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地面行动,主要突击(第18 空降军和第7 军从左翼实施的包围)几乎未遭遇抵抗便楔入伊拉克军队侧翼和后方,他们获得了一支庞大的近距离空中支援力量的支援,而这股空中力量同样没有遭遇抵抗。左翼的进攻,特别是第7 军,有时候似乎更在意将其队列装扮成19 世纪骑兵的一只巨大车轮,而不是现代机械化力量的机动。
这不是一系列装甲队列,而是一条目力所及之处由北向南延伸的庞大战线。其结果是,他们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冲向伊拉克人,但施瓦茨科普夫和鲍威尔都想知道,这场战斗为何会耗费这么长时间。第1 装甲师中一名颇具洞察力的年轻坦克兵说:「 ”这就像一部描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你看看左右两侧,所有人都在战线上开火射击。” 就是这样一场战役,专家们却对其「 ”非线式”大加称赞。
这也许是一场线式、以火力覆蓋一切的战争,但还是非常出色。美国军队在战役层面构思、策划并执行整个战役,这在其历史上尚属首次。将两个军从巴延干谷以西地带调往左翼,把25 万名士兵部署至一片贫瘠的沙漠荒地,可以说是美国 ... 史上最大胆的决定。这不仅仅是一场战术调动:第18 空降军向左开拔400 千米,第7 军的行程也达到240 千米。
伊拉克人显然不知道美军这番调动,直到共和国卫队同第7 军爆发激战才如梦初醒,这一事实表明美军在战略欺骗和虚假信息方面已变得十分熟练。美国空军持续不断的打击也导致伊拉克人无从得知美军的部署变更。而第1 骑兵师进入干谷的佯动,以及海军陆战队从南面直接冲击伊拉克军队的防御(更不必说他们在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持续威胁),则是美国战争决策中的新内容。来自JSTARS 以及卫星监视和GPS 不断更新的实时情报,是信息快速流动方面的巨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会解决了最棘手的指挥控制问题。
最重要的是,作战计划旨在迅速赢得一场决定性胜利,将机动、火力、消耗、破坏相结合,使之成为一个强大而又独特的美国式一揽子计划,这才是全新的东西。本文摘自《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战争战役层级发展史》 战争战役层级专著,被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描述为「 ”美国 ... 学院学生bi读经典” 美国陆军部历史咨询小组 ... 会(the Historical Advisory Submittee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Army)现任主席罗伯特·M.奇蒂诺(Robert M. Citino)获奖作品 荣获美国历史协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2004年度「 ”保罗·伯索尔”奖(Paul Birdsall Prize,是欧洲 ... 及战略历史领域的重要奖项),荣获美国 ... 历史学会(Society for Military History)2005年度「 ”杰出图书”(Distinguished Book Award)奖 从二战、 ... 战争、阿以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等20世纪下半叶的重大 ... 行动审视战役层面的交战艺术,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思路清晰的战役层面详细视图。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