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王皇后为什么主动帮助武则天重返后宫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落发为尼,进入感业寺,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可是,一个在宫内,一个在宫外,他们难道就要永远这样守望爱情吗?如果不是,最终又是谁让他们结束守望,让武则天重返后宫的呢?

  上集我们讲到武则天在唐太宗死后进入感业寺为尼,但是以她的性格,必然不甘心伴着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事实上,早在唐太宗死前,她已经未雨绸缪,和李治建立了感情;在感业寺期间,她又和李治继续暗度陈仓;直到永徽元年(650年)忌日行香,二人相对潸然,不顾众人的目光,把感情公之于众了。但是,感情归感情,她要想借助这段感情使自己重返后宫,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因为这里涉及一个很大的伦理问题,无论如何,她很难抹杀自己作为太宗才人的身份。但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出手援助,非常顺畅地把问题解决了。这个人是谁呢?她就是李治的皇后——王皇后。这就让人奇怪了,王皇后脑子进水了?把皇帝的“情人”引到自己身边来,这不是给自己身边放一颗炸弹吗?王皇后为什么会这么做,她让武则天重返宫廷的目的是什么呢?武则天重返后宫,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呢?

  说来可笑,王皇后引武则天入宫是为了争宠。她和谁争宠呢?王皇后和别人争宠又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看看王皇后的处境就明白了。王皇后出身于当时的高门大族——太原王氏。我们说过,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世家大族中,有“五姓七望”最为尊贵。哪“五姓”呢?崔、卢、李、郑、王。在五姓之中,崔姓和李姓都分别有两支最显贵,合起来就成为所谓“七望”,他们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这七望在当时是贵族中的贵族,社会地位显赫,王皇后就出身在这样的一个贵族之家。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评价成功的标准,比如明清时期,成功的典型是中状元,招驸马。所谓中状元就是一个男子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所谓招驸马就是在婚姻上取得了成功,按咱们今天的说法,这叫做事业爱情双丰收。但在唐朝,说到成功,最典型的情节是中进士,娶五姓女。

  我们知道,科举制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滥觞于隋代,结束于清末。唐朝是科举制刚刚起步的阶段,进士名额有限,很难考。当时有个说法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明经和进士都是科举考试的科目。明经主要考人们对经典的记忆,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试卷上“乐”字空下,让考试者填写。我们知道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很多神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下大量经典,这种死记硬背的科目,如果到三十岁才考中,人们觉得你已经很老了。那进士考什么呢?进士考写文章,还有作诗什么的。写文章需要天分还需要社会阅历,所以你五十岁考中进士,别人觉得你是少年得志。这就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道理。在当时社会上,人们对进士的评价相当高,管他们叫“白衣公卿”,就是说你别看现在他还是一介布衣,可是日后必然能够平步青云。所以京城里考试时节,常有店家对进京赶考的书生格外照顾,好吃好喝,没钱也可以赊着,说不定赶明儿就中进士做高官了呢。在唐朝,中了进士只是意味着在事业上成功,但是如果要真正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还要在婚姻上取得成功。这婚姻成功的标准就是娶五姓女,相当于咱们后来说的招驸马。唐朝你若是能娶到五姓人家的女儿,那比招驸马还荣耀呢。

  唐朝有个宰相叫薛元超,就是上一集说的薛婕妤的侄子。这薛元超官至中书令,就是宰相了,但是,晚年时他说,我这一辈子是富贵已极,没什么可追求的了,但是我有三件事特别遗憾,哪三件事呢?第一,没能由进士出身;第二,没能娶五姓女;第三,没能修国史。薛元超娶的妻子是谁啊?他娶的可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唐太宗李世民的侄女和静县主,娶了这么一个皇亲、金枝玉叶,他还觉得不满意,觉得比不上娶五姓女。这下大家可以看出来了,这五姓人家在当时社会那是何等荣耀的身份啊。

  因为门第高贵,所以全国上下谁都想和他们攀亲,连皇室也不例外。唐高祖的妹妹同安长公主就嫁给了王皇后的从祖父(就是祖父的兄弟)。从母系方面讲,王皇后的母亲出身于河东柳氏,也是一个大族。她的舅舅柳奭当时还担任中书令。王皇后除了出身高贵外,人也长得十分美貌。所以她的从祖母才把她介绍给唐太宗,选为晋王李治的妃子。李治做晋王是在十六岁之前,王皇后结婚时也应该不超过十六岁。唐太宗生前对她一直非常满意,临死的时候还说这是我的佳儿佳妇。

  直到李治当皇帝,唐朝王皇后的生活都还算是一帆风顺的。十四五岁,当晋王妃;后来随着晋王成为太子,又荣升为太子妃;太子即位,她再升格成皇后。可以说是平坦之极、幸运之极。然而上天赐予她一个高贵的出身和美丽的容颜,却没有给她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李治的爱。她始终没有得到李治的心。结婚多年,没有给李治生下一儿半女,这成为她一生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皇帝为什么不喜欢她呢?我想,感情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有时候和出身、相貌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它和个人性格和魅力有关。按我们现在的话说,感情讲究的是缘分,唐高宗李治和王皇后没有缘分。另外,唐高宗李治的性格和王氏的性格不合。《旧唐书·王皇后传》里讲,王皇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她总是非常矜持,端庄沉稳,不会去刻意讨好任何人。这是大家闺秀的性格和风范。可是,李治是一个多情敏感的人,是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文学青年。可以设想,他当了皇帝,处理了一天政事,回到后宫一看,皇后在那儿端着架子待着,拉着脸子,让人看上去就挺郁闷的,皇帝也需要温柔可人的梦之乡,人家工作压力多大啊。上班一天了,回后宫看见妻子,连个笑脸都没有,这让人多压抑啊。唐高宗不由自主地不喜欢这个皇后了。

  那么他喜欢谁呢?他这个时候特别宠爱萧淑妃。萧淑妃是李治当太子时娶进宫里的,当时封为萧良娣。良娣是太子妻妾的一个等级,相当于皇帝的妃子。萧良娣当年宠冠后宫,接连给李治生下了一儿二女,在李治所有妻妾之中她的生育数量是最多的。她的家族背景也很好,出身于南方贵族兰陵萧氏。这一家族在隋唐时期非常兴盛,隋炀帝的萧皇后就出身于兰陵萧氏。萧淑妃出身很好,又长期得宠,因此和王皇后的矛盾由来已久。

  李治当皇帝后,因为册封王子的问题,王皇后和萧淑妃之间的矛盾从一般版变成升级版了。李治当时有四个儿子,前三个都是后宫没有名号的宫人所生的,只有老四李素节是萧淑妃所生,当时已经五岁了。永徽初年,李素节被封为雍王。王皇后听到这个封号,气就不打一处来。这雍王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原来啊,雍指长安,雍王的管辖范围就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按照惯例,雍王一般不会轻易地封给妃嫔生的儿子,要封给皇后生的儿子。我们都知道,皇后生的大儿子,那是嫡长子,要做太子,将来是要当皇帝的;如果皇后还有二儿子、三儿子乃至第N个儿子,那在这些儿子之中,就可以找一个封为雍王。现在王皇后自己没有儿子,而萧淑妃的儿子被封为雍王,王皇后从中嗅出了不一般的气息,她觉得皇帝抬高这个儿子的封爵,可能意味着也要进一步提升萧淑妃的地位。因此她心里非常不安,面对这种境况,她该怎么办呢?

  就在此时,宫中开始流传一个小道消息,说李治在外面和一个尼姑有染。皇帝去感业寺行香是国家行为,当时有很多人跟随,这些人都看到李治和武则天 *** 对泣的场面,唐朝人跟现在人一样,也热衷八卦,爱散布小道消息。再说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所以回来之后马上在宫里就传开了,而且越说越热闹。说咱们皇帝啊,跟先帝的才人看来是有私情,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描绘得绘声绘色。最后当然也传到了王皇后的耳朵里。王皇后开始的时候勃然大怒,心想,皇帝太不像话了,在宫里头,他不爱大老婆爱小老婆,现在还到宫外面偷鸡摸狗,这是什么皇帝啊?可是转念之间,她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嗯,这是个机会。如果把这个尼姑引进宫来,让她缠住李治,不就可以转移皇帝对萧淑妃的感情了吗?于是,她悄悄派人让武则天把头发留起来,告诉她兴许以后还有进宫的可能。武则天冰雪聪明啊,一听大喜过望,当然遵旨照办。

  也许大家会问,王皇后怎么这么傻呢?她不怕武则天进宫之后,变成第二个萧淑妃吗?我觉得王皇后这样做有两个理由。第一,病急乱投医。不是有一条成语叫做饮鸩止渴嘛,人要是渴极了,毒药都敢喝,因为那个时候渴是压倒一切的,是第一位的了。至于喝了毒酒之后会不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那都顾不上了。对王皇后来说,萧淑妃当时的威胁最大,她要先解决燃眉之急。第二,迷信伦理的约束力。王皇后出身世家大族,从小是被礼教熏陶着长大的,对道德伦理信条坚信不疑。她认为萧淑妃和她门第相当,又是正常纳入的妃子,存在取代她地位的可能。而武则天出身不高,又曾经侍奉先皇,那叫有历史污点,因此李治虽然可能一时被她迷惑,但是碍于礼法,不可能给她任何名分。退一步说,她即使得宠,对自己的威胁也不会有萧淑妃那么大。第三,人情的考虑。她如果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回来,是把她从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拯救出来,那就是再造之恩。按照人之常情,武则天应该对她感激涕零。不像萧淑妃,一开始就是她的死对头。基于这样三种理由,王皇后越想越觉得这招棋不错。

  时间过得飞快,一年过去,武则天乌黑的头发已经过颈。永徽二年七月,李治为唐太宗服丧之期已满。一天,王皇后就非常从容地找到李治,说,皇上,我已经知道了您的秘密。您和先帝的才人既然那么情投意合,不如把她接回宫里。否则你们两个一个在里头,一个在外头,饱尝相思之苦,干什么事都得偷偷摸摸的,这既不方便也不好看啊。流言飞语已经遍布宫中,皇帝的形象也会因之受损啊。李治本来早有此意,但是皇后毕竟是六宫之主,招纳新欢肯定要经过她这道关。王皇后素来端庄严正,这样违背伦常的事情怎么好意思跟她提呢?李治一直在心里思量,但说不出口。现在王皇后主动提出接纳武则天,对于李治而言,真是喜出望外,说皇后你真是贤惠啊。两人本来各怀心事,结果却阴差阳错,一拍即合,武则天没费什么周折就重新回到后宫,这是她命运转机的第一步。

  这次进宫武则天是什么名分呢?没有名分。从最底层做起,当一个普通的宫人。此时的她,已经二十八岁了,是芳龄二十八,不是芳龄二八,已经是个大龄女青年了,距离初次进宫,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四年。当年“见天子庸知非福”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但是她得到什么了?空空如也。甚至还不如当初了。当初好歹还是一个五品的才人,现在什么品级都没有了,得从最基层干起。真是红颜渐老,一事无成。面对命运的捉弄,便是武则天这样的巾帼英雄,也不免在无人的暗夜里发出一声叹息。那么,武则天这十几年是不是真的就白过了?从她一生发展的长远角度看,不能这样说。当初她进宫时,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青涩少女,说话做事不知轻重,想要争宠都不知道从哪个方向下手,现在经过十四年的生活历练,她已经成熟了。她知道皇帝的所思所想所好,对于后宫的人情世故,也已了然于心。生活已经给了她足够的经验,这个时候她再出招,就不会像当初驯狮子骢那么冒失了。

 

  文章摘自《蒙曼说唐:武则天》

王皇后为什么主动帮助武则天重返后宫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陪同肯尼迪的男士

    1962年,肯尼迪一家访问法国。杰奎琳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法国人民和戴高乐总统对她颇有好感。在巴黎的最后一天,肯尼迪在夏乐宫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们说:“我觉得向在座的各位作一下自我介绍并无不当之处。本人是陪同杰奎琳?肯尼迪到巴黎来的男士,为此,我感到很荣幸。”你是否也曾因为失去了风光的机会而大感不悦?肯尼迪的大度和幽默最终成就了自身永久的魅力。

  2. 【诗经】《诗经·小星》——边缘小人物的悲叹

    微光闪闪小星星,三三五五在东方。这让人想到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小人物拯救自己的唯一的武器,只能是在内心默默向上帝祈祷,如此而已。处在边缘的小人物的呼号,是软弱无力又震撼人心的。其实,当小人物自己有了这种自觉意识,他至少在内心当中就不在是卑微的了。“诗经情话”微信平台整理发表。

  3. 命运是个变数:邪淫与戒邪淫

    于是更加感怀帝君恩德,力行善事,刊印戒...刊流传劝世,发行四年,又升为侍郎,后来升为“藩牧伯”,子孙瓜瓞绵绵。

  4. 庞振坤医治心病

    庞振坤有个朋友王石头得了点小病,却很是忧虑。一天,王石头问老婆:“我死后,你怎么办?”可是王石头想起邻村有个光棍叫...,真叫人生气,想来想去,更加忧虑,病越来越厉害。>>庞振坤听他老婆细说后,知道他害的是心病。就买了一小捆火纸,去看望王石头。>>庞振坤故意说:“看我慌的,怎么把给后庄...吊孝的纸拎到屋里来了。”>王石头听说...死了,也不吃药了,病很快就好了。

  5. 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写歇后语) | 历史新知网

    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怀里揣了只兔子——怦怦乱跳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歇后语是什么?

  6. 魏晋清谈研究述评

    魏晋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历来研究不绝。古代的清谈研究多注重政治批评,近代以来始转向文化研究,并在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之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形成了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键词:魏晋清谈,研究,述评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

  7. 梦见苹果和梨

    周公解梦梦见苹果和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苹果和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秦国怎样灭掉楚国的?

    楚国西与秦国毗邻,虽屡遭侵割,国势日衰,但至中国战国末年,尚据江淮广阔地区,是秦统一事业的一大障碍。秦攻取赵邯郸(今属河北)后(见秦灭赵之战),即移师向南,对楚作战。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秦将王贲取楚十余城。嬴政不听王翦以60万大军全力攻楚的建议,遣李信、蒙...

  9. 梦见施舍 梦见施舍什么意思

    梦见施舍是什么意思?梦见施舍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施舍的详细解说吧。梦见不愿意施舍给别人或接受别人的施舍那是不吉补的预兆。梦见对别人施舍,预示梦者长寿和幸福。梦见遗弃梦见遗弃什么意思已婚妇女梦见得到别人的施舍,预示梦者的丈夫将会生病或被解雇。

  10.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平公的简介及轶事典故

    宋平公,子姓,宋氏,名成,宋共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商丘人,在位44年。于是,立宋共公的小儿子成为宋国国君,是为宋平公。宋平公30年,宋国大夫向戌再次发起弭兵之会,在宋都举行十四国之弭兵会议,确定晋、楚共为霸主。春秋时期,晋国的大音乐家师旷就曾在这里鼓吹奏乐。结果,大灾之年宋国竟没有挨饿的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