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境界,亦不患无立锥地也。”(3)关于康有为的帖学、碑学修养,我们从《广艺舟双楫·述学》中可见一般:十一岁临池便以《乐毅论》及欧赵书为范本,后又涉猎小欧《道因碑》,并取《圭峰》、《虞恭公》、《元秘塔》、《颜家庙》临之。行草则取法孙过庭《书谱》及《阁帖》,兼取法张芝、索靖、皇象章草,又临苏米,攻太傅《宣示》、《戎辂》、《荐季直》诸帖。三十八岁时的小楷《殿试状》,可以代表这方面的成绩,亦可以算作二十余年来“帖派”楷书学习的总结。二十五岁时入京应试不第,而购汉、魏、六朝、唐、宋碑版数百本,从容玩索,下笔才颇远于俗。至三十三岁著成《广艺舟双楫》,提出一整套“尊碑”的书法理论。至此,为其“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汉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的书学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政治理想与社会实践所占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使他真正纳碑于贴、入碑化贴并兼淘古今的实践,还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岁月里进行的。从流传下来书法作品看,这种“欲兼诸美”的理想书风应是在他流亡生涯结束后才得以形成,时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康有为按照自己“上通篆分而知其源,中用隶意以厚其气,旁涉行草以得其变,下观诸碑以备其法,流观汉瓦晋砖而得其奇,浸而淫之,酿而酝之,神而明之,”(4)的理想,几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磨砺,完成了“有个性地兼众美”的书风。他创造出来的这种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奇特的景观。对于这一创新,康有为自己的评价是:“鄙人创此千年未有之新体,沈布政子培望而识之,郑叔同识而夺之,移赠翰臣得入哉!”(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康有为《天青室白联》跋语)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人们审美习惯的新型风格,被书法界称为“康体”。

马宗霍先生认为:“南海书法想在六朝脱化成一面目,大抵主于《石门铭》,而以《经石峪》、《六十人造像》及《云峰山石刻》诸种参之。”(《霎岳楼笔谈》)

祝嘉先生认为康氏“书其母墓碑,固尝极力摹仿《爨龙颜》,然则体态则以《六十人造像》为近,岂亦三折肱于此耶?”(《愚庵书话》)

商承柞先生认为:“其‘尊魏卑唐’,并非实情与偏见,而是以此掩其虚伪。知其然,须从其历史谈起。其童年曾写过欧、颜等碑,还写过赵孟頫,在魏碑也下过功夫。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的《千秋亭记》,刻在四川省巴县某江岸的岩石上,知道的人不多。康氏得此拓本后,视为至宝。刻意摹写,并在该刻笔势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夸张,遂成‘康体’。我将此拓与康字对照,立即剥去他的伪装。”(5)

沙孟海先生认为:“他对于《石门铭》得力最深,其次是《经石峪》,《六十人造像》及云峰山各种。他喜作‘擘窠大字’,固然由于他的意量宽博,但其姿态,则纯从王远得来(也有几层颜字),众目可共看也。邓石如、张裕钊是他所最倾倒的,作书时,常常参入他们的笔意,但还有一家是他写大字写小字以及点画使转种种方法之所出,而他自己不曾明白说过的,就是伊秉绶。试看他两人的随便写作,画出平长,转折多圆,何等之似。潇洒自然,不夹入几许人间烟火气,这种神情,又何其仿佛。”(6)

康有为虽然遍写各种碑帖,但确有偏重处,到底哪些碑帖对其书法风格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人们从“康体”书法形式美角度分析其渊源,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综观康有为书法成熟期可以称作“康体”的作品,我们认为马、沙二位先生把其形式美最根本的渊源归结为《石门铭》的观点,是最有洞察力的。

“康体”在体势上深受北魏《石门铭》的影响,结体于庄严之外透露出纵横开张的气势。康有为于书法极重视体势。他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固也。至于作书,先从结构入,画平竖直,先求体方,次讲向背、往来、伸缩之势。字妥贴矣,次讲分行、布白之章。求之古碑,得各家结体章法,通其疏密、远近之故。求之书法,得各家秘藏验方,知提顿、方圆之用。浸淫久之,习作熟之,骨血气肉精神皆备,然后成体。体既成,然后可言意态也。《记》曰:‘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体不备,亦谓之不成书也。”(7)他认为“骨血气肉精神皆备,然后成体。体既成,然后可言意态也。”并强调“体不备,亦谓之不成书也。”王田葵先生在分析“康体”书法艺术特征时说:“在‘孳乳浸多’的‘康体’里,流贯着一脉‘雄强茂密’的神采,在它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的骨、筋、肉、血以及动态线条的关联。康氏喜欢用逆峰入笔以蓄势,涩笔迟进以藏刀,饶有邓石如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张裕钊恢弘宽博,峻拔奇逸的气势。康氏晚年创作的《佛语轴》(天津博物馆收藏),整幅字贯注着一脉魏碑风格。笔法多以尖峰起笔,收处无挫锋,折处提笔圆转,少方棱折角;横画多有隶意,行笔逆入藏出;点画中似乎有一种‘张力’,笔势纵横排荡,潜藏着书家无法遏止的情感力量。

确有一种超凡大度之态。”又说:“康有为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五言联,将魏碑的圆笔体势揉进行草,似不经意,又绝不乖张,工拙互见,欹正相生。康氏在尽可能地减少运笔动作,线条写得自然舒展,长短府仰,各随其体,取百物之状,依势成形,用一种生涩的笔势来促成隽雅雄健的气势。这是‘康体’典型的创造浑朴、奇宕书风的范例。而刊于《民国时期书法》的《行书轴》,则是另一类清峻瘦健一格的‘康体’字。没有常见的跳越、恣肆的笔法和洞达、奇逸的结体,似乎将痛快淋漓的心态收敛在平整的章法之中。然细细观察,便会发现这是以茂朴、雅拙的体势,峻厚的点画来造成浑穆气象的又一成功尝试。书家面对琼林瑶岛的自然景观,那江千远树,那岿然金山,一派浑穆宁静的气息溢于心中,这种心境化作手中的线条形象,便形成了浑穆的写意图境。整幅字气韵贯通,充分展示了“康体”的风貌神韵。正如丁文隽《书法精论》所说:‘康书纯以神行,不斤斤计较点画笔墨,乃其独到之处,一般书家难以语此。’”(8)文中提到的康有为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五言联,实是受宋初陈抟影响。前文中提到,康有为曾获观宋代陈抟书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楹联,该联全法《石门铭》,这也成为康有为深入理解《石门铭》书法的一个途径,使他所书的这幅对联之神采意蕴更接近《石门铭》书法,气势开张、书风浑厚雄放,有纵横奇宕之气和阳刚之美。

康有为对《石门铭》书法形式美的继承与陈抟有所不同,在康有为的书法体系中,《石门铭》是一个核心,围绕这一核心有着多方面的内容:秦篆、汉隶、北碑、南帖熔于一炉,创造了“千年未有之新体”——即“康体”。由于康体务求直率自然,故其字放纵随意,粗服乱头,以简驭繁,除尽小巧。点画线条直中见曲,富含张力,势如奔雷,力能扛鼎;间架结构纵横取势,横势为主,洞达疏阔,恢弘宽博;字与字之间多断而不连,纵横开阖,浑然一体;内心情感抒发任情恣性,畅通无阻,挥洒自如。以其大气、厚重、苍茫的高古气息,神妙境界卓然立于书坛。

“康体”的代表性作品如《飞白书势铭屏》,笔笔沉着,字字飞动,力韵兼盛,酣畅淋漓;《游华山登千尺峡诗轴》方圆绞转,贴势碑法,隶篆草情浑然一体;《追忆戊戌变法经过并向溥仪谢恩折》已是碑帖泯迹,疾涩不拘,拗拔天成了。另外如《雄奇文章联》、《游存庐落成诗卷》、《广武将军碑跋文》等作品都充分体现着“康体”的艺术成就。从这些作品中随处可以感受到《石门铭》书法的笔法、体势、神彩、意蕴或隐或显的体现,《石门铭》书法已潜移默化融入到了“康体”之中,成为其书法形式美的核心因素。

张金梁先生把康有为书法的特点概括为雄、博、古、逸四个字,是非常恰当的,他说:“在对康有为众多的书法作品读过之后,我倒觉得用雄、博、古、逸四字概括更恰当一些。雄是说,康氏的书法雄伟雄健、刚劲豪放,一派阳刚之气,其用笔淡化技法,标榜气格,大有横扫千里之势,这是其他书家所不能比拟的;博是说,康字结体宽博,取法广博,知识渊博,康氏结字大都横向取势,体阔势足,稳如泰山,愈大愈妙。其学书的胸怀也够宽广的,欲‘集北碑南帖’、‘兼汉分秦篆而陶冶之’,没有过人的学识和高超的眼力是提不出这惊世骇俗之论来的,在熔古铸今方面,古今罕有书家与之匹敌;古是说,其书气象高古浑穆,用笔古拙,结体古朴,寓意古雅。‘康体’书法无唐后人意态,是难能可贵的,古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若入古出新、食古能化、古而不旧才是高手,康有为恰恰具备了这些素质;逸是说,康书大都逸笔草草,全以神行,无拘无束,飘逸潇洒,意态自然。在‘康体’书法中,罕见严谨刻板之作,手中之笔如一匹天马,不受任何羁绊约束而又不粗野。”(9)其中论及的“雄”、“逸”当与《石门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雄健豪放”、“飘逸潇洒”、“ 意态自然”构成了“康体”与《石门铭》书法共同的形式美特征,辉映古今。

参考文献

[1]清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757页。

[2]清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790页。

[3]清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790页。

[4]清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850页。

[5]商承祚著《我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一点体会》,见:《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版,71页。

[6]沙孟海著《近三百年的书学》,见:《沙孟海论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版,22页。

[7]清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848-849页。

[8]王田葵著《康有为的书法艺术》,见:金开成,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621-622页。

[9]张金梁著《六朝神韵在斯翁—浅论康有为的书法艺术》,见《书法之友》1997年第4期,23—24页。

康晓峰:论康有为的书法艺术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4.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5.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6. 「 ”戊戌六君子”中最年轻一位,有机会早于康有为逃走,他却留下来

    1898年9月28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诛...「”戊戌六君子”的上谕,「”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大逆不道,着即处斩,派刚毅监视,步军统领衙门派兵弹压。”当天,「”戊戌六君子”在北京城老百姓的围观下被砍了头。从此,「”戊戌六君子”成为历史教科书中因改革而牺牲的光辉形象。事实上,「”六君子”人生际遇大不相同,比如刘光第并不是「”康党”,结果也被...了。今天笔者给大家

  7.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8.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9.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10.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随机推荐

  1. 峻宇彫墙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ùnyǔdiāoqiáng【解释】高大的屋宇和彩绘的墙壁。形容居处豪华奢侈。【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峻宇彫墙”

  2. 执迷不返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zhímíbùfǎn。

  3. 为何有些人容易做恶梦

    在民间,梦常常预示着生活中某些事情,所以,中国自古就是解梦之说。西方将梦作为心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中国命理学、风水学上也有关于梦的理解和解释。从命理学上来说(一)八字格局里面正官、七...数量多,而正印、偏印或是食神、伤官又非常少,甚至没有的时候,可以说,这也是容易发恶梦的重要标志。这种风水峦头,最容易发恶梦,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思维、引起精神方面的毛病。因此,这种情况下,家里也会有人经常发恶梦。

  4. 劉備自稱漢室宗親,為何漢獻帝在家譜中查不到他,這是怎么回事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對劉備的印象不是太好,大致與宋江一樣,有些虛偽,有些矯情,有些軟弱,有些無能,當然,最為看不起他的是,動不動就哭。所以,民間有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諷刺他拿孩子當工具實現其野心。其實,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放在今天,絕對是一位勵志青年楷模。你看,人家父親早死,家徒四壁,二十八歲還沒娶上媳婦,更沒學可上,靠自己織席賣草鞋維持生活,最後卻做到蜀國國君,三分天下有

  5. 染出来的青豆长期食用伤肾脏

    近日,张某去超市购物时,给儿子买了包产地标称为广东汕头的青豆给孩子吃。工商分局从张某购物的超市取回了正在销售的两个批次青豆的样本送检。据工商人员介绍,“柠檬黄”是一种合成色素,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染料,具有增加色彩的作用,该染料主要是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这种染料的潜伏期很长,具有一般毒性和致泻性,人体长期摄入对肝脏危害很大且潜伏期长。目前,工商已对这两个批次的青豆作下架处理。

  6. 经典的一句话心情说说-感人的情话

    恋爱中的女人,用心在爱,大多双眼是蒙蔽的。多年以前的熟悉,多年以后的今天,一切的一切早已烟消云散,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一样的陌生人。《陌生人》6.如果有个人,能让你一想起就充满能量,能让你每天想到都能安心的入睡,高兴的起床,在遇到困难时ta总是能给你动力,让你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反之,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相处都是痛苦,那你一定爱错人了。最隽永的感情,就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

  7. 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

    顾炎武自幼勤学。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

  8. 梦见儿子被水淹

    周公解梦梦见儿子被水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儿子被水淹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南非应该如何记住种族隔离的缔造者?

    1966年9月6日下午,种族隔离的缔造者弗沃德在南非全白议会前就座。他的白发整齐地梳向一边,他自信地站着。64岁的韦尔沃德是骄傲的南非白人,他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建立在石头上。当钟声敲响时,他倾听着议员们对会议厅的呼唤。这是南非人几十年来一直记得的一天。在2点25分,一名议会信使突然冲进会议室。穿上他的官方制服,他一定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引起注意。但后来这位信使描述为“一个40多岁的高个子、强壮、白发

  10. 姑娘叨着大烟袋

    姑娘叨着大烟袋抽烟,这往往是老年人的事。在关东,姑娘一般指没过门的女孩,往往是十几岁,怎么她也叨上了大烟袋呢。在关东民间,这是大人小孩都熟悉的一条谜语,而谜底就是“烟”。这条谜语有趣地描写了烟的生长形态,...过程的特性及用途,可见烟在关东已和人们有了多么密切的关系。据民间传说,烟别名叫“相思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