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22 学佛随想

学佛随想每个人的想法、爱好都不尽相同,有人喜欢经商,有人热心钻研世间学问。对我个人而言,我最倾心的还是修学佛法,并力争让更多不了解佛法的人们同享佛陀的无漏智慧,这就是我一生为之奋斗不已的目标。在我了解的范围内,除了藏地及一些佛法真正兴盛的地区,大量的身处佛法边地,或表面佛教兴盛,实则缺乏正见与善知识指导的地方的人们,大都目光短浅,缺乏对因果的长远考虑。在他们的人生计划当中,几乎从未涉及对后世的安排,眼界仅仅盯着眼前的一点儿蝇头小利,真可谓鼠目寸光。即就是有人大略了知了一些因果的概念,但也绝谈不上形成对前后世的稳固见解,最多可称之为相似见解而已。我从内心深处很可怜那些否认前后世的人们,因而我很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们去说服那些固执而愚昧的众生。但可惜的是,知识界学佛的朋友们却有很多不敢站出来从佛法的角度剖析世间科学与公众认识盲点。的确,宣讲佛教科学是需要一定勇气的,但这项工作却具有长远的永恒价值。如果不宣说佛法,又如何使它成为照亮众生暗昧心田的智慧明灯?相信随着知识分子们的深入研究,并普及关于生命延续的学说,很多人对佛法的误解、毁谤便会因之而逐渐趋于消亡。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随着科技的昌明,原先被认为是迷信学说的佛法,反而越发获得了如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一般的地位。尤其是对佛法阐述的生命科学理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之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因果轮回的观念已在西方受到了普遍的认同。也许来自英国的郑戈的切身感受,会增加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人生像是时间隧道上的一架列车,载着我们走过生命的一站又一站。从童年到暮年,从学习到工作,从健康到衰老,从出生到死亡。虽然在旅途上会遇到不同的景色,时而美丽时而荒凉,但这旅途的终点却都是一样:死亡。因此,世界上的许多哲学和宗教都谈到这一主题,但是却有太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那么,我们到底又应如何看待和把握自己的人生呢?自从接触了佛法以后,对这一问题我才有了新的认识。现在,尽管我已来到了英国学习,有机会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社会,但也因此更加感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也深切地体会到佛法绝非迷信,而是蕴含了无尽智慧与科学性的认知与实践体系。因而在这里,我很想把自己的学佛因缘和一些粗浅认识介绍给大家,希望有缘的您可以从中了解佛法,并进而把握和提高自己的人生质量。在高中二年级的一次暑假聚会中,一位同学的朋友特意留下了我的住址。结果没过几天他就来看望我,还带来了三本佛学小册子:《佛法在原子时代》、《真智慧之门》、《什么是佛法》。由于受长期的唯物论教育,当时的我是抱着怀疑的心态去阅读它们的。然而,这几本小册子却带给了我许多对待人生的新理念。例如:因果的定律与生命的三世流转,宇宙和人生的关系等等。通过当时对佛学道理的粗浅认识,我对自己的人生从另一方面得到了新的观察思路,那就是对因果的认知。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因缘关系,就像我们播下了芝麻、苹果和西瓜的种子(因),只要加以阳光、水分和肥料(缘),到一定的时机我们就可以收获果实——芝麻、苹果和西瓜(果)一样。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每一心念都是我们播下的种子,这些全都被我们自己种到了生命的八识田中,然后便等待在不同的时间,其因缘聚合时去收获应得的果实。我们的生命其实是连续的,它有前世、现世和来世,这正像有昨天、今天、明天一般,我们的生命甚至从未停止过一刹那的迁流。生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有能量的波体,它是遵守能量守衡定律的,每一次生命的再生都只不过是换了不同的形体而已。过去世,我们曾种过一些好的种子,但也种下了有毒的种子。因此,现在一旦过去的好种子成熟了,我们就会感到很顺心;但当坏的因缘成熟时,我们又会遇到很多麻烦。简言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因果业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的真相,我们就可以成为改造命运的主人——我们可以用现在的心念与行动去改造我们未来的生命。后来,我步入了高三,并因此而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然而正是靠着这些新的佛学观念的影响,我的学习状况才有了明显改善。因为我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源于因果关系)的学习心态,老老实实地从自身学 ... 每一个环节入手努力,我确信所有洒下的辛勤汗水都不会成为浇灌无果之因的唐捐用功。就这样,我平时上课和做作业时会很专心和勤奋,而考试时却很放松,并没有太多的得失心态。另外,当时我也注意尽量多做一些好事,比如下课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甚至路上遇到清洁工人推车上坡也来帮忙推一下。这样做并不是刻意要去积功累德,只是感觉,如果说阳光默默促成了万千物种的孕育与成熟的话,为何我不能如瓜熟蒂落一般,自然地加入到让别的众生也感受善业成熟、收获果实的微小助缘中去呢?我肯定会注意自己的因缘果报,但我也慢慢明白尽量为别人培植善缘的重要。这种种的因与缘共同编织成我们赖以生存的关系之网,我相信,所有心田中种下的美好、善良的种子,不管是针对他人的,还是针对自己的,都将帮助我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培育贤良社会与贤善人格的人类发展与提高的温床。感谢佛菩萨的慈佑,再加上学 ... 勤奋和心态的转变,我的学习成绩终于有了显着提高,并在高考时顺利考取了经贸大学。日后,随着不断的佛法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我对佛教的道理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九九五年,经朋友介绍,我参加了河北省柏林禅寺的佛学大专夏令营,并且正式皈依了三宝。自此以后,我更与佛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且越来越从中受益。我深深地希望能生生世世不断此缘,因为佛法的因果甘露已擦亮了我的双眼。在今后的人生征途上,可能还会有漫天大雾,也可能长夜漫漫、同行寥寥,但我都不再会迷失自己。佛法与我的碰撞让我渐渐心明眼亮,再加上因果正见这柄慧剑,我将特立独行于茫茫江湖之上。郑戈在英国读的是经济学硕士,这在时下的普通人心目中可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吧。在一个讲求发展经济的全球背景下,恐怕很多人都会将发财致富当作人生的首选目标。在这种环境中,想发财的三宝弟子也为数不少。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打着供养三宝的旗号去挣钱,等到真的发财后又不愿上供下施了。为了经济利益而丧失佛法,实在是太不值得了。非佛教徒们则更是追逐个人利益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般紧张、专注,有许多人除了上床休息外,大多数时间与算计都花在挣钱上了。所以郑戈的认识才显得难能可贵。他不仅研究佛法,还将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世人,我们很赞赏并需要这种责任心与智慧。不知有些学佛多年的人对前后世的认知,具不具备如郑戈一样的定解与知行一如的实际用功呢?我们应该知道,进入佛门绝不应仅仅从形象上入教,我们最需要获得的是佛陀的智慧。不论身是何形,都应当将自心与佛心融为一体。就像我们走进 ... ,并不能仅仅靠走马观花旅游一趟就算完事一样,只有走进藏族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藏族生活的底蕴与神髓——佛教,才叫真正的“走进 ... ”。如果享受不到佛法慈与悲的阳光,你就是把 ... 跑上几百遍,全身皮肤晒得焦黑,也不叫走进 ... ,只能算是到过 ... 而已。因而希望人们能用心去体会佛法,并真正进入到它所宣示的生命轮回理论中去。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22 学佛随想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为何霍去病不爱惜士兵的疾苦,但几乎所有士兵都渴望成为他部下?

    霍去病有很多被人诟病的地方。然而遭受到这些非议的霍去病,带兵却还有另一面,《汉书》上也承认,几乎所有的士兵都视他为军神,渴望成为他的部下。霍去病雕像不愿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他,却从来不会忘记士兵的功劳。霍去病用兵,素来以胆大著称。

  2. 夫妻长久的秘诀

    婚姻长久的秘诀王先生的修养很好,不管王太太怎么唠叨,他从不生气,顶多回一句:“老伴,有得完没有?该休息了吧?”可是王太太的声音却会愈来愈大。无论是有感情的婚姻或是没有感情的婚姻,人人总是希望婚姻可以天长地久、百年好合。>婚姻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合法契约,是经过公众认同的规则。其实,胡适的“三从四得”是提醒已经结婚的男女,应该要相互体贴迁就、彼此信任,如此才能维持一个美满的婚姻。

  3. 李道宗的女儿是谁 李道宗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李道宗的女儿,先嫁冉实,后嫁给吐蕃松赞干布为王后。战后,李道宗被任命为灵州总管,进封郡王。李道宗率军进逼沙钵罗部,三月十五,李道宗的副手张宝相包围苏尼失,迫其投降,擒获颉利,战后,李道宗因功赐实封六百户,拜为刑部尚书。其后,李道宗率军连战连捷,攻占辽东。李道宗在唐朝初年的宗室人物中与李孝恭并称为贤,唐太宗在晚年评价李道宗为与李世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

  4. 助念中见亡者坐莲花是往生极乐吗?

    那是百分之百往生,那个一点都不错。他没有说这个话,看到瑞相,也可能是往生,他想告诉你,他已经断气了,想告诉你,佛来接引他,他已经断气了;或者是他没有这个体力,有这个情形。总而言之,这是很好的瑞相。

  5. 文质彬彬的意思 | 成语大全

    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

  6. 梦见刑具

    周公解梦梦见刑具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刑具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斯特林堡的怪信

    一次,瑞典大文豪斯特林堡向一位朋友寄出一封“告急”信,说有人要用煤气谋...他,有人敲他的墙壁,有人想通电电死他,他有被当作伪造艺术的人而被警察抓起来的危险……。——这封信,实际上是斯特林堡的小说《地狱》的草稿。斯特林堡于1849年出生,20岁成为戏剧家。这样,就给收信人带来不少麻烦,因为朋友们有时候很难分辨斯特林堡写的信,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哪些是艺术幻想,哪些是戏剧台词。

  8. 公主相貌奇丑人见人怕 忏悔礼佛竟变美丽如同天女

    赖提公主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国王派人在国内寻找合适的人选,特别交代一个条件:从前是豪姓贵族的子弟,但是如今破落贫寒。赖提最先见到佛的头发,心生欢喜恭敬,她自己的头发立即变得非常美丽。赖提逐渐看到佛的全貌,她的心中也越来越欢喜恭敬,身体也在跟着变化,所有丑陋之处褪除净尽,竟然变得端庄美丽如同天女。驸马听后非常欢喜,就去拜见国王,告诉国王赖提已经变得美丽端庄,希望能见国王。

  9. 一些让人伤心的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

    六、当别人的目光越来越不重要,自己的心越来越是自己的了。越来越喜欢一切浅淡的东西,把纠缠的恩怨情仇看轻些。当你拥有了一颗赤城的心,便是拥有了朋友;时间是爱情的大敌。十六、有些人如果换一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宽恕那些值得的人,忘记那些不值得的人。

  10. 梦见小鸡梦到小鸡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小鸡好不好

    梦见小鸡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小鸡的详细解说吧。已婚女子梦见许多小鸡,会成为大户人家的主妇。梦见一窝小鸡,表示来自各方面的担忧,其中一些对你是有利的。梦见回巢的小鸟,表示敌人正企图加害于你。梦见鹅梦到鹅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鹅好不好原版周公解梦:雏鸡多,女嫁富门。《周公解梦》见鸡,闻鸡鸣,主吉。《周公解梦》买小鸡,领养孩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