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82年,我国的开国中将杨国夫将军去世。而在缅怀这位英雄人物的时候,却出现了同以往不一样的一幕,在杨国夫将军的追悼会上,有许多年过花甲的日本老人,远渡重洋,来祭奠这位英雄老人。为何这些日本人会在杨国夫将军墓前哭得如此伤心?要知道,杨国夫将军年轻的时候,可是抗日将军啊。最终杨国夫的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感动了这些日本战俘。
要说服一些顽固的人,就要像《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所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国的一位将军曾经就这么做过,并且还得到了不小的收获。
1982年,我国的开国中将杨国夫将军去世。而在缅怀这位英雄人物的时候,却出现了同以往不一样的一幕,在杨国夫将军的追悼会上,有许多年过花甲的日本老人,远渡重洋,来祭奠这位英雄老人。并且,在看到他们杨国夫将军的遗像时,这些老人都泣不成声。
那么,这些日本人和杨国夫将军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为何这些日本人会在杨国夫将军墓前哭得如此伤心?要知道,杨国夫将军年轻的时候,可是抗日将军啊。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杨国夫将军,再了解一下整个故事的经过。
杨国夫,安徽省霍邱县人。他于1955年9月,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又在同年同月被授予了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以及一级解放勋章。到了1957年6月,他又被授予了二级八一勋章。
而对于那些日本人为何会来追悼杨国夫将军,就要从当年的抗日战争说起了。
当年,杨国夫将军受到了组织的派遣,在渤海地区组织敌后武装,之后更是率领部队转战冀鲁边区。对于杨国夫来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那都是家常便饭了,然而怎么才能够让我方武装减少牺牲,这才是一个合格将领最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关于对日军俘虏政策的命令》中有明确的规定:对于被我俘虏之日军,不许 ... 掉,并须优待之。
在这一点上,杨国夫是践行的非常的完美的。优待战俘,从而让敌人从内部开始瓦解,这才是一个好的将军所应该做的。可是,日本深受武士道精神的洗脑,因此在许多的战役结束之后,经常可以统计出来,究竟歼敌多少多少,但是却会发现战俘每次都少。
就例如平型关大捷,一共击毙日军超过了一千人,但是竟然战俘一个都没有,这事让当时的将领们都感觉很不可思议。
于是,在杨国夫打仗的时候,就特别的重视战俘的问题。在遇到日本战俘的时候,杨国夫总是会不遗余力地去同他们沟通,他希望能够从内心,打开他们的防线,从而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侵略,以及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那些被俘虏的日本士兵,原以为他们会像长官说的那样,被“八路”残酷虐 ... ,但是事实却完全不同。
当时条件艰苦,在很多将士们都吃不上一顿好的情况下,这些战俘的伙食,却从来都没有被苛扣过。并且,杨国夫将军还经常给他们开小灶,经常给这些战俘加餐,改善一下伙食。可以说,甚至这些战俘的生活条件,还要比我们的战士更好。当然,这也让许多的战士,表现出了不满的情绪。
但是,这并不能让杨国夫停下来。最终杨国夫的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感动了这些日本战俘。他们开始转变了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之后更是改换阵营,开始努力地宣扬这场战争的意义。
后来,杨国夫成立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山东分部”,而这些被他所感召的战俘,深入了日军内部进行反战宣传,对瓦解日军的战斗意志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我军的伤亡。
他们不仅是积极地到前线喊话,同时还向自己的同胞们宣传了反战的思想,而且还到红色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反战组织,与我军协同抵御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侵略。甚至还重伤不下火线,有些为此壮烈牺牲。
而在抗战结束之后,这些曾经的反战同盟的成员,大部分都回到了日本。这些曾经受到杨国夫将军照顾的战俘,对杨国夫将军感激涕零,作为做过不可饶恕的罪行的罪犯,杨国夫将军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在知道自己的罪行之后,给他们机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而不是愤怒的一枪了结他们,或者是更残忍的折磨。
在战争结束之后很久,这些曾经的战俘对于杨国夫将军依然无法忘怀,因此当他们得知了杨国夫将军,无不远渡重洋,来到追悼会上痛哭,以感激这位英雄的再造之恩。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