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等战乱过后,天下一统,...为了恢复国力,便会出台新的政策来恢复人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西晋建立后,是如何恢复民生的。十七年后,晋统一天下,统计人口总数约为1616万人。由此可见,晋朝的恢复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人口,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因素。古代科技尚未发达, ... 、经济等国力之较量,全凭其所辖民众多寡与收受的赋税来决定。 每逢乱世之时,为满足高层阶级扩张的野心,数以万计的人付出了珍贵的生命,这时候的人口总是呈大幅度的减少趋势。等战乱过后,天下一统, ... 为了恢复国力,便会出台新的政策来恢复人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西晋建立后,是如何恢复民生的。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 据统计,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全国人口总数约为767万人(包括蜀、吴)。十七年后,晋统一天下,统计人口总数约为1616万人。这亦不是人口最盛之时,在西晋建立至八王之乱这个时间段里,社会趋于稳定,人口亦有所增加,最多时约3000多万人口。由此可见,晋朝的恢复措施,貌似是成功的。 屯田制与占田制的转换 公元196年,魏王曹操为了恢复国家的生产力,决定实行屯田制度。此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所以曹操便「 ”募民屯田许下”,设置屯田官招收流民来垦荒地,屯田制度的结果是显然的,第一年便「 ”得谷百万斛”。 有的边疆军队亦兵亦农,屯田自给 屯田的人,被称为「 ”屯田客”。这些屯田客只用征收相应的赋税而免除兵役徭役,又因为战乱导致很多人流离失所,所以屯田客的数量很大,这些人是不入官府户籍的,这也有可能是西晋时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 屯田制并不是没有缺点的,随着国家后面战事加紧,所需的物资亦增加,对屯田客要求开拓的荒地也大大增加。屯田客们苦于耕地的数量太多,而无法像以前那样细心的耕种,所以此时的耕地虽是增加,但生产力却不变甚至有所下降。再加上 ... 的因素,屯田官们压榨人民的血汗,大量的屯田客无法忍受逃脱而去。 鉴于屯田制度的缺陷,公元264年,魏国宣布废除屯田制,改屯田客为普通农民。 魏晋时期,贵族们的力量是十分庞大的,九品中正制的「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现象足以说明。这些贵族们在屯田制被废的时候,侵占了大量的官田,这样,大部分屯田客改革后便面临无田可耕的结果,为了谋生的他们只能成为贵族们的「 ”私附”来求生存。 私附,是指被贵族们挟藏的依附人口。《晋书·山涛传》记载:「 ”时江左初基,法禁宽弛,豪族多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在范文澜、蔡美彪等著的《中国通史》中亦评论:「 ”(士族)这种特权之一是‘挟藏户口,以为私附’,即并若干户为一户,士族出名作户主。户主势力愈大,所附私户数也愈多…… 东晋时山遐作余姚令,到县八十日,即查出私附一万余人。” 晋朝士大夫形象 流民众多,户籍隐藏,种种不利于社会安定的因素促使着统治者出台新的政策,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朝廷颁布了「 ”占田”制度:每个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则三十亩。丁男交收五十亩田地的赋税,丁女二十亩,次丁男交一半,次女不用交。 何为丁?晋书记载: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为老小,老小不用交赋税。 占田制对农民是很有诱惑性的,虽然其赋税沉重,但「 ”拥有土地”这个条件足以让他们无法移开双眼。占田制,其本质或许是缓解农民的压力,但其中更重要的,显然是保护贵族们的土地,减少贵族与百姓两个阶级之间关于土地而产生的冲突,因此,占田制可被视为统治者维持社会秩序的一个小把戏。 强制婚姻 公元273年,朝廷颁布政令:凡女子十七岁未嫁者,由官府代择配偶。 从时间上来看,此时距离晋朝统一天下只有七年时间。这个时候,统治者比以往更需要兵员、粮饷,所以他加大了促生人口的力度。 两年后,又出台了新的政策:凡一家养育女子五人,则可以免除赋税。从此制度可以看出,晋朝的男女比例已经严重的失调。这种现象的造成,源于统治阶级的荒淫。 据记载: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司马炎)诏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备六宫,采择未毕,权禁断婚姻。泰始十年,取良家及小将吏之女五千人入宫挑选。太康二年(281年),诏选孙皓妓妾五千人入宫。光司马炎一人之妻妾,竟达一万多人! 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大臣、贵族官僚们自然也是妻妾成群、决疣溃痈。晋书·何曾传说:......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他的儿子比起何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 世说新语记载,贵戚王恺与大官石崇比富,有一高二尺的珊瑚树,世所罕见。王恺以示石崇,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王恺还在惋惜,石崇便拿出了六七枚三、四尺的珊瑚树赔给王恺。王恺用紫丝编成屏障,夹道四十里;石崇便用更珍贵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这是何等奢侈? 西晋统一后,司马炎将郡县较之以往划得更小,这样,一大批多出来官吏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百姓的身上,上层阶级酒肉池林、荒淫无度,下层百姓被剥削殆尽,赋税沉重。而前文所介绍的十三岁便为丁的制度更是亘古未闻。 所谓的魏晋风流,风流的只是名士、权贵,受苦的依旧还是百姓,贵族之风流,是以百姓的血为燃料的。 解放劳动力,异族的迁入 公元280年,晋灭吴后,宣布废除州郡之兵:今天下为一,当韬戢干戈,刺史分职,皆如汉氏故事;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地方军的解除,减轻了当地老百姓的兵役的压力,对生产了亦有积极的作用,但这道政令却受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其原因是此时部分地区尚有「 ”不宾属者”,且异族大部分的迁入让 ... 们很担心。 早在汉、魏时,朝廷就接纳了大部分羌、胡、鲜卑等族人,这些人只要缴纳赋税便可以居住内地,但他们是不入官府户籍。资治通鉴·晋纪三记载:魏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内及京兆、魏郡、弘农,往往有之.......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虽然大臣们反对,但晋武帝没有听进去,于是异族的力量逐渐增加,至于之后,五胡乱华发生,异族们大肆屠戮 ... ,使得衣冠南迁,这些又都是后话了。 解放的劳动力有很多种,最显著的,是限制前文所说的贵族「 ”私附”,可不要以为这是一道强硬的政令,限制一词即说明朝廷选择的,只是一种折中妥协的办法。 「 ”私附”们因为户口并入贵族,所以其只用向户主们种田服役而不向官府缴纳赋税,大量的国家资源被贵族们以此方式私吞。屯田制被废后,私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统治者便出台了一条限制的政策: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五十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第九品一户。在这个基础上,朝廷还对官僚们予以特殊照顾,按照官级荫其家属,免除赋税徭役。 除了限制私附,晋廷还释放了大量的奴婢。这些奴婢的数量是非常大的,做奴婢时,是不许与异姓结合生子的。这些人被解放,社会劳动力亦增加,生产力随之上涨,人口也有所增殖。 总结上述,西晋建立之初,人口增殖的因素大概如下: 大部分未入官府户籍之人被发现并纳入 异族人口迁入内地居住 解放劳动力, ...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致力于恢复男女比例 限制贵族的一些势力 结语: 西晋人口的增加并不代表其政治清明,相反,统治阶级极度的荒诞、 ... 。人口的增殖或许是因为此时局势相对稳定的原因,等八王之乱起,广大人民又陷入了更长的战争的灾难中,到最后酿成了「 ”春燕归,巢于林木”的现象。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晋纪三》 《晋书》 《三国志》 《中国人口通史》
本文标签:西晋中国古代史东汉末年历史中国历史晋武帝石崇晋朝东汉魏晋南北朝游牧民族辛亥革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