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探秘:从邓艾和姜维屯田,看曹魏与蜀汉的兴衰

前言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攻陷绵竹,逼近成都,后主刘禅顿感大势已去,开城投降。邓艾率军进入成都,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宣告灭亡。刘禅投降后,敕令远在剑阁与钟会对峙的姜维投降。曹魏与蜀汉经过四十多年的博弈,各有胜负,为何曹魏能够一举消灭宿敌蜀汉呢? 曹魏经过数十年的屯田,大力发展自己的综合国力,尤其是邓艾屯田,成效显著。然而,蜀汉姜维也曾屯田,为何蜀汉却积贫积弱,最后被曹魏所灭呢?下面从邓艾和姜维屯田,深度剖析曹魏与蜀汉的兴衰。 邓艾屯田 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曹魏为解决对东吴作战的后勤问题,特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蓄军粮。邓艾奉命前往视察,他从陈、项二县出发,一直到了寿春。经过这次实地考察,邓艾提出两个可行性建议:第一,兴修水利,第二,实行军屯。 为此,邓艾还编著《济河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指导如何「 ”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他认为开挖河渠,引水灌溉良田,还能通过水路,运输粮草。 兴修水利是进行屯田的基础,只有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业,屯田也会事半功倍。如现在,在淮北有常住军2万人,淮南有常住军3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两岸常驻四万大军,「 ”且田且守”,风调雨顺时,实现大丰收,扣除屯田费用,每年仍然有五百万斛作为军资。如此积累六、七年,淮南会有三千万斛军资储备粮。凭着这些储备粮,曹魏面对劲敌东吴「 ”进可攻,退可守”。 《三国志·邓艾传》: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以上是邓艾给上司司马懿的调研报告,从中我们可知,如果按照邓艾的构想,实现屯田,曹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曹魏东南边境对北方腹地运输粮草的依赖。「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淮南一带屯田,曹魏与东吴边界既有兵,又有粮,即使在战争最激烈状态,也不需要太忧愁粮草不足的问题了。 姜维屯田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发动最后一次伐魏战争,从汉中出发,进入曹魏境内,惜败于劲敌邓艾之手,损失惨重,退守沓中。此次伐魏失利,宦官黄皓抓住把柄,想要夺取姜维兵权,以右大将军阎宇代替姜维掌兵。姜维害怕回到成都,被奸臣黄皓所害,因此不敢回去,滞留于沓中。 《三国志·姜维传》: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又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非常厌恶黄皓擅权,向后主刘禅上奏,想要除掉奸佞黄皓。后主曰:「 ”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根深蒂固,又得刘禅信任,自己打蛇不成,反被蛇咬。 因此,他知道自己失言,得罪黄皓,便辞别刘禅。后刘禅又下旨让黄皓给姜维道歉,想要缓和关系,姜维知道自己除掉黄皓不现实,便上表,请求「 ”沓中种麦”,为下一次伐魏筹集粮草,实则为躲避黄皓,以求自保。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屯田制是什么? 屯田制,顾名思义,是朝廷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开垦荒地的制度,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邓艾和姜维屯田,都属于军屯,都是为解决军粮不足和长途运输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早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有效管理西域等边疆,曾实行西域屯田。由此可见,军屯历史悠久。 那么邓艾和姜维,都曾屯田,他们两位有哪些不同点呢? 第一,出生不同 邓艾,出生于南阳新野,他自幼丧父,和刘皇叔一样,崛起于草莽之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曹操收服荆州后,为有效治理荆州,曾强行将荆州老百姓北迁屯田。大量百姓迁移,邓艾一家人也在其中,迁到了汝南,成为屯田民。他年幼时,就是一个普通的「 ”放牛娃”,但他信奉陈胜、吴广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时刻想要改变命运,跨入士族阶层。 《三国志·邓艾传》: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姜维,天水郡冀县人,也是幼年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他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遇到羌、戎少数民族叛乱,战死在战场。曹魏为体恤姜维家,封姜维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三国志·姜维传》: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 从以上两人的出身,可知邓艾本身就是一个屯田民,从小知道屯田民众的生活、如何更好地屯田。而姜维却是出身于将门,继承他的父亲职业,成为了天水郡参军。一个有屯田经验,一个没有,自然是有经验的邓艾更加善于屯田,将曹魏的淮南治理得丰衣足食。 第二,目的不同 邓艾向司马懿提出淮南屯田,是为了解决边境军队的粮草问题。他奉命沿途考察,为此还编著了《济河论》,提出「 ”要想屯田,先要开渠”的主张。司马懿看了邓艾的调研报告,非常满意,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军屯,不出数年,粮草充足。邓艾的种种主张,使淮南地区风调雨顺,大大地增强了曹魏的国力,为以后的灭蜀吞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短短几年,「 ”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邓艾不是简单的实行军屯,而是促进了当地的农耕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使淮南繁荣富庶。 又据《晋书·食货志》:「 ”郡国例置田官,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姜维,在沓中屯田,第一个目的是为了躲避黄皓,怕受到黄皓的迫害,第二个目的才是为下一次伐魏做准备,囤积粮草。至于兴修水利,发展当地经济,姜维未曾过多考虑。 第三,范围不同 淮南、淮北地带,属于南方,土地肥沃,尤其是在开凿河渠后,水利发达,十年九丰收,数年间,积累了大量储备军粮。曹魏屯田范围「 ”西北起河西,东南达淮南;东北自幽燕,西南至荆襄”,州郡例置田官负责屯田,颇有成效。 沓中呢?它的地理位置约在今甘肃省舟曲县,而舟曲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南部,相对富饶的淮南来说,它是贫瘠的。姜维当时被邓艾击败,不敢回成都,退守沓中,「 ”沓中屯田”。沓中,既没姜维兴修水利的记载,也没他实地考察的记录,因此他在沓中屯田,效果不太理想。沓中也相对狭小,无法和曹魏的屯田范围相比。 第四,历史不同 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 ,兖州刺史曹操迎奉汉献帝,迁都许昌,并采纳了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进行屯田,第一年就获得「 ”谷百万斛”。曹操将这一措施推广到各州郡,招募流民屯田,并免除他们的兵役和徭役,这就是三国最早的屯田,称之为「 ”民屯”。 《三国志》: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蜀汉的屯田记录,要追溯到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他总结了前几次伐魏因粮草不继,功败垂成,这次准备分出部分军队,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与魏民一同生产,增加军粮储备,解决从蜀中运粮不便问题。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蜀汉诸葛亮在渭、滨屯田,属于军屯,为了解决伐魏粮草不足问题,没有将其作为国策。蜀汉在刘备时期,也鲜有屯田记录。因此,蜀汉屯田历史不如曹魏悠久,贯彻力度也不如曹魏。邓艾和姜维屯田有上述四个不同点,得出以下结果 曹魏国力蒸蒸日上,具体表现在曹魏人口的增长上 在灭蜀前,曹魏有66万户,人口443万(《文献通考·卷十》),灭蜀后,曹魏和蜀汉共计94万户,人口537万(《后汉书·志十九》)。而依据路遇,腾泽之的《中国人口通史》,如果算上未纳入的屯户、兵户、吏户、隐户、佃客、部曲等人群,曹魏有1300万人。 那么在东汉末年有多少人口呢?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正史上虽然没有确切记载东汉末年人口,但曹操的《蒿里行》形象地描述了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大量百姓流亡,千里无人烟,百无余一。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已经无法考证曹魏初期有多少人口了,只有累累白骨,十室九空。 曹魏通过屯田,人口迅速恢复,40多年增加到443万,这说明曹魏屯田颇有成效,人口恢复很快,国力蒸蒸日上。 蜀汉国力提高有限,具体表现在人口增长上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时,蜀汉有20万户,人口90万(《晋书·卷十四》),而蜀亡时(公元263年),蜀汉有28万户,人口108万,其中「 ”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三国志·卷三十三》)。而依据路遇,腾泽之《中国人口通史》,将未纳入户口统计的兵籍、吏籍、漏籍、荫户、佃客及少数民族等统计的人群算上,蜀汉约有400万人。 蜀汉从立国,到亡国,40多年,仅仅增加了8万户,18万人,远低于曹魏人口,国力提高非常有限。 而我国古代,一个国家是否繁荣强盛,是否有生命力,首要看的便是人口。古代生产力低下,人口是战略资源,如诸葛亮第一次伐魏,丢失街亭,撤退时,将大量天水、南安、安定居民迁徙到蜀汉。 总结: 曹魏屯田可以追溯到曹操时期,曹操还注重保护耕地,他曾「 ”割发代首”。邓艾出生于屯民,了解民屯,他先沿途实地考察,又开凿河渠,兴修水利,还得到上司司马懿的大力支持,才卓有成效。曹魏不但军屯,还实行大范围的民屯,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蜀汉屯田历史相对短,范围不如曹魏之广,仅在前线(渭、滨、沓中)军屯,为了解军粮不继的燃眉之急。姜维屯田的首要目的为了避祸,和邓艾屯田相比,成效不大。 因此,邓艾和姜维同样是屯田,曹魏越来越强盛,国力日益强大,而蜀汉却连年发动战争,劳民伤财,国力提高有限,此消彼长之下,曹魏于公元263年灭亡蜀汉。 部分参考资料: 《三国志》 《华阳国志》 《文献通考》 《后汉书》 《晋书》 《中国人口通史》

历史探秘:从邓艾和姜维屯田,看曹魏与蜀汉的兴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9.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10.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有哪十大功劳?论诸葛亮的地位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十大功劳:1.隆重对策。千古一对隆中对,给迷茫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期的极具眼力的战略规划,并直接影响了天下三分之势。《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三国志·诸葛亮传》: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随机推荐

  1. 善是可以传递 正能量也是如此

    善是可以传递正能量也是如此>就是今天2015.5.10发生的事情。下面是我的猜测,也许一开始她坐哪里的话她就坐哪里了也许也会让。但这是别人让她的她受着善但有她认为更需要的人时候就把善在传递出去了。也许你的小善能传递的好远,你的小善能激起别人的大善。每天保持一颗正能量的心去帮助别人去传递给别人,也许就是你的一个玩笑,一句赞美,一个举手之劳就能化解很多的怨气,负能量。>----------------------修佛就是修正能量并且传递给周围的人。

  2. 孝贞王皇后有子女吗 孝贞王皇后的故事

    王氏去世后追谥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葬于茂陵,祔太庙。孝贞王皇后>孝贞王皇后有子女吗>孝贞王皇后与明宪宗朱见深没有生育子女。>孝贞王皇后的故事>仙泉溪上,一座石桥跨越溪水两岸,古桥、老树、溪水、人家,构成一幅温婉美丽的江南图景。在桥上纳凉的老人告诉我们,他们脚下的这座积庆桥,建于明弘治年间,是明孝宗朱祐樘为报答王皇太后救命之恩而建的。

  3. 晚餐吃不对招来8种疾病

    而患高血脂、高血压者,如果晚餐经常进食荤食,等于火上加油,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急性胰腺炎如果晚餐暴饮暴食,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往往危及生命。尿道结石研究认为,尿道结石与晚餐太晚有关。神经衰弱、失眠晚餐过饱,必然造成胃肠负担加重,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使人失眠、多梦等,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

  4. 3.权臣篡汉:王莽建新,历史重现乱局

    权臣篡位,他们依靠着皇亲国戚的支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仅为所欲为,操纵朝政,甚至连皇权的继承都被他们掌握,使历史处于乱世局面。汉平帝去世时年仅14岁,没有留下子嗣。但这时太皇太后王政君已经没有办法阻止王莽的图谋了,被逼无奈,只好同意王莽居摄。最终在王莽军队的镇压之下,起义被平息了。平息起义后,王莽更是踌躇满志,他以一个盛气凌人的军事强人的姿态出现在大小臣子面前。

  5. 拉捭摧藏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lābǎicuīcáng。

  6. 爱一个人决不潇洒,为自己留了后步的,也就不是爱-感人的情话

    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难做到。六、最深刻的东西,总是要经最残忍的方式才能忘记。我们从此形同陌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是人一生的命运。

  7. 雍正之死

    雍正之死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病逝于圆明园,享年58岁,在位十三年,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葬于泰陵(今河北省易县清西陵)。  关于雍正的死有很多的说法,原因就是雍正死得非常突然。其中被野史小说流传最广的就是雍正被吕四娘刺杀的说法。  我们在《大...

  8. 扯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扯”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扯纤拉烟——犹扯篷拉纤。扯顺风旗——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扯旗放炮——比喻公开张扬。扯空砑光——扯空:说假话。指花言巧语,骗人钱财。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扯篷拉纤——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

  9. 梦见别人被蛇咬梦到别人被蛇咬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别人被蛇咬好不好

    梦见别人被蛇咬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别人被蛇咬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被蛇咬,暗示梦者不怕凶险,既会有好运气,又有财运,生活幸福。梦见别人被...梦到别人被...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别人被...好不好梦见老公被蛇咬,是吉兆,暗示梦者会得到好运。梦见父亲被蛇咬,是祥瑞,意味着梦者会有好事情发生。梦见敌人被蛇咬伤,敌人会互相残...,最后两败俱伤。

  10. 梦见楼梯断裂

    周公解梦梦见楼梯断裂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楼梯断裂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