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关于秦始皇传位胡亥,自司马迁《史记》问世后的一千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沿袭太史公的说法——李斯、赵高等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秦二世基本是盖棺定论。但是2009年北京大学获得了一批西汉简书,3346枚竹简中记载了很多先秦事迹。据学者考证,《赵正书》的成书年代很有可能早于《史记》,其记载的真实性高于司马迁《史记》。

关于秦始皇传位胡亥,自司马迁《史记》问世后的一千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沿袭太史公的说法——李斯、赵高等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秦二世基本是盖棺定论。 但是2009年北京大学获得了一批西汉简书,3346枚竹简中记载了很多先秦事迹。其中一批名曰《赵正书》的古文献却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记载了胡亥继位是秦始皇听从李斯等大臣建言后,明确认可立胡亥为即位人的。并非李斯、赵高篡改遗照,也为李斯等人得以昭雪。 据学者考证,《赵正书》的成书年代很有可能早于《史记》,其记载的真实性高于司马迁《史记》。其内容讲的是自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程途中病亡,秦二世继位后诛 ... 诸公子大臣,直至秦亡国的历史过程。其中很大篇幅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 ”今道远而诏期羣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 ”可。”王死,胡亥立,即 ... 其兄夫(扶)胥(苏)、中尉恬、大赦罪人,而免隶臣高以为郎中令。 也就是说,秦始皇命不久矣,在李斯和冯去疾冒死进谏下,想立胡亥为帝,李斯说道因为公子扶苏和蒙恬正在外征战,如果立扶苏为帝,那么路途遥远,恐宫中生变,就这样在李斯的建议下,胡亥继承了皇位当上了皇帝,并没有所谓的篡改遗诏,是秦始皇认可的。 值得一提的是,《赵正书》中称秦始皇为「 ”秦王赵正”、秦二世为「 ”秦王胡亥”,而不称皇帝。整理《赵正书》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分析,这表示《赵正书》作者不以秦国为正统,而是将其视作七国诸侯之一: 「 ”汉初以北平侯张苍为代表的贵族士大夫曾否认秦朝继承了正朔,并按照所谓五德终始说,认为以水德替代周朝火德者是汉而不是秦,他的主张为汉朝所用。” 这种历史观在西汉初年有一定的市场,包括原六国旧贵族后裔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人秉持这种看法,因而一些修私史的民间史家会称秦始皇为秦王。赵化成由此推断《赵正书》可能出自六国贵族后裔之手,或为与张苍观念类似的文人所撰写。 如果顺着《赵正书》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其实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也许也是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说秦始皇当真有意让扶苏即位,秦始皇就根本不可能将扶苏远逐边疆。这样扶苏不仅无法和始皇帝的亲信近臣打好关系,更无法在咸阳朝廷和宫廷布局。 同时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五大不在边,这是古训,秦始皇绝不可能糊涂的连这也不知道。始皇帝把扶苏发配边疆之举,应该是满满的恶意,根本不想让扶苏即位,才是历史正道。 按李开元先生的研究,扶苏是楚国女子所生,背后是楚氏外戚重新崛起的希望,另外扶苏还和秦始皇的价值观不同,始皇帝对其的忌惮和戒备就很明显和合理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历史或许还有这样一个剧本:胡亥知道自己的父亲,命不久矣,便串通好了李斯等人,对秦始皇强行逼宫,秦始皇无奈之下还是不得不答应。等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过去很多年了,司马迁在参考《赵正书》的时候对其记载不可信,同时结合当时社会上主流传播,将情节演变成了篡改遗诏,也未可知。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读者们,关于「 ”秦始皇的传位之谜”,大家有何见解呢?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本文标签:秦始皇史记秦二世竹简中国古代史西汉历史中国历史扶苏李斯秦朝二十四史汉书后汉书离骚谋士汉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