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本文摘自《民国大腕》,刘继兴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蒋介石这个人很有趣,他有令人吃惊的“两多”:一是发迹前的辞职多,二是发迹后的...多。蒋介石早期追随孙中山时,得到的多为参谋长、参军一类不掌握实际权力的职务。当然这个情无法说成,蒋介石一气之下便也辞职。可陈炯明与孙中山公开叫板后,蒋介石立即与陈划清界限不共戴天,坚定地站到孙中山一边。1923年6月,孙中山命蒋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

本文摘自《民国大腕》,刘继兴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蒋介石这个人很有趣,他有令人吃惊的“两多”:一是发迹前的辞职多,二是发迹后的 ... 多。此“两多”,皆为当时之冠。 蒋介石早期追随孙中山时,得到的多为参谋长、参军一类不掌握实际权力的职务。在孙中山的安排下,蒋介石先后担任过居正的参谋长,孙中山总统府参军,陈炯明的作战科主任,许崇智的参谋长,孙中山大元帅行营参谋长等职。 1918年3月,蒋介石任陈炯明的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1918年7月,蒋介石觉得前途不大,就向陈炯明提出 辞职,陈炯明竭力挽留,向蒋介石表示“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一人”。陈炯明没看错人,最后他果真败于他甚为看重的蒋介石之手。 1918年秋,蒋介石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他常离职滞居上海,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 1922年4月,陈炯明准备叛变,向孙中山辞粤军总司令和广东 ... 之职。孙中山照准。与陈炯明私交甚好的蒋介石不知陈意,还去找孙中山为陈炯明说情。当然这个情无法说成,蒋介石一气之下便也辞职。在回沪船上还“义薄云天”地给陈炯明写信:“中正与吾公共同患难,已非一日,千里咫尺,声气相通。” 可陈炯明与孙中山公开叫板后,蒋介石立即与陈划清界限不共戴天,坚定地站到孙中山一边。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四十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蒋介石专门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孙中山在此书的序言中写道:“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生死。” 但令孙中山头痛不已的是,蒋介石脾气暴躁,心高气傲,动辄辞职不干,常常是未获批准就拂袖而去,谁去电报也召他不回。诸如: 1922年10月,孙中山任蒋为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即许崇智的参谋长。但不到两个月,蒋介石便以“军事无进展”为由离职归家,孙中山派廖仲恺持其手谕都未能挽留住去意甚坚的他。 1923年6月,孙中山命蒋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蒋到任不满一月,又以不受“倾轧之祸”为由,辞职返回溪口老家,静观事态发展。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委派蒋为黄埔军校筹备 ... ;刚一个月,蒋就以“经费无着落”为由辞去了筹备 ... 之职。其实际原因是,他想到孙中山只是委任他为军校筹备 ... ,并没有明确宣布他即为军校校长,同时参与筹建的人中,有好几位功高资深的,叫谁当校长还很难说。他一气之下,于1924年2月21日留书请辞,连照面都不打便“拂然而行”。 孙中山看了中央执行 ... 会转来蒋介石的辞呈,便提笔在蒋的辞呈上批了这样的几句话:“该 ... 务须任劳任怨,勉为其难,从穷苦中去奋斗,百折不回,以贯彻革命党牺牲之主张。所请辞职,碍难照准。” 据考证,自1918年7月辞去陈炯明的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至1924年2月辞黄埔军校筹备 ... ,短短的五年多,蒋介石先后辞而复职、职而又辞竟达十三次之多。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陈炯明孙中山蒋介石中国近代史历史世界大战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