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位宋代的江西才子,为何让历史铭记了千年?

1 公元11世纪的中国,文化圈最牛的,其实就两拨人:一拨是四川眉山苏轼他们家,另一拨是江西人。 1045年,江西分宁(今修水)。黄氏家族迎来了一个男娃。 尽管是家中的第二个男娃,父亲黄庶仍旧十分欣喜。 分宁黄氏是进士世家。黄庶的父辈共有同族兄弟13人,个个以学问文章出名,其中有10人考中进士,当地人说是「 ”十龙及第”。 三年前,1042年,黄庶也考中进士,延续了家族荣光。 在整个宋朝,以及明朝的前100年,是江西文化人才辈出的两个时代。 黄庶希望这个新降生的男孩,将来能给家族和江西争光。争到什么程度呢? 他给男孩取名「 ”庭坚”,用的是上古传说中「 ”八元八恺”16位贤臣之一的名字。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大概类似于现在的父亲给孩子取名「 ”嘉诚”或「 ”化腾”。 这个叫黄庭坚的小男孩,真的不是一般人。 有一次,他的舅舅、北宋政要李常到他家里来,看到书架上许多书,随手抽了几本出来提问。 黄庭坚竟然对答如流,无所不通。 李常当场惊呆了,逢人就说,这个小孩「 ”一日千里,必大有为”。 至于,在哪方面「 ”大有为”,舅舅没有明说。大家都凭直觉理解成,在官场上「 ”大有为”。 然而,黄庭坚7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又让所有人惊掉了下巴。 诗名叫《牧童》: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名利”二字,有些人活到70岁都挣脱不了,这个小孩,7岁就看透了。 思想早熟得可怕。 19岁时,黄庭坚入京科举,还未放榜,朋友们就哄传他得了省元。于是大办酒席,预先祝贺。 喝着喝着,放榜消息传来,说真正考上的是孙升和另外两人,并没有黄庭坚。 大家一听,失望透顶,一哄而散。有的人临走前,还擦着眼泪跟黄庭坚道别:「 ”兄弟,保重,别想不开呀!” 黄庭坚依旧喝着酒,哼着小曲,根本没往心里去。 酒后,他还和孙升一起去看榜,神色跟平时没什么两样。 3年后,再考。这次没人给他预办酒席,他却静悄悄考中了。 后来,有个跟他同姓的相面先生,硬拉着黄庭坚,要给他看相。边看,边叹: 哎呀呀!这是点翰林、当中书的命呀! 看完,相面先生不跟黄庭坚要钱,却跟他求一幅字,想做个广告。 黄庭坚没有拒绝,想了一下,大笔一挥: 黄生相予,官为两制,寿至八十,是所谓大葫芦种也,一笑! 黄生接过这一招牌,欢天喜地。人家问他,啥是「 ”大葫芦种”,他却一脸懵圈。为了显示自己无所不知,他也不好意思问黄庭坚。 黄庭坚偷偷告诉同行的朋友说: 我曾在相国寺看见一个卖大葫芦种的人,背着一个葫芦,奇大无比。他从大葫芦中取籽出售,一粒就卖数百钱,贵死个人,但人们还是竞相购买。不料,买了高价葫芦种的人,种下去后,结出来的却是廉价的瓠瓜。 原来,黄庭坚给相面先生题写的招牌,是在暗讽其忽悠人。 他才不相信自己是什么当大官的命。他压根儿就没兴趣。 黄庭坚画像 2 1072年,御史中丞孙觉的家里来了个大人物——苏轼。 孙觉事先把女婿黄庭坚的诗文,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苏轼一来,果然就看见了,随手抓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我阅文无数,当今世上的人,真写不出这么超逸绝尘的文字呀。 孙觉抓紧机会推销自己的女婿,请求说: 这个人,现在还不红,大学士可以为他扬名。 苏轼笑着回答: 此人如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将来名声大到想逃名而不可得,又何须扬名呢? 数年后,苏轼见到黄庭坚的舅舅李常。李常也向苏轼力荐自己外甥的作品。 黄庭坚13岁的时候,父亲黄庶就过世了。此后,全赖舅舅抚养。舅舅相当于半个父亲。 再次读到黄庭坚的诗文,苏轼又把他狠狠夸了一遍。 李常趁机跟苏轼要了联系方式,让外甥与这位大文豪互加好友。 黄庭坚遂战战兢兢给自己的偶像寄去诗文,请求指点。苏轼也经常回信,赋诗作词,不在话下。 两人虽未曾谋面,却彼此神交已久。 转眼到了1079年,苏轼身陷乌台诗案。案发之初,早先与苏轼有过诗词唱和、信件往来的人,纷纷加入揭发队伍,撇清关系。 黄庭坚当时人微言轻,却要站出来替苏轼说话,说了一些「 ”苏轼忠君爱国”之类的话。 最终,苏轼被贬黄州,黄庭坚被处罚金。 1086年,元祐元年。帝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新党”失势,被归为「 ”旧党”的苏轼、黄庭坚等人纷纷回京做官。 黄庭坚用一块石砚作为见面礼,以弟子身份登门拜见了苏轼,正式成为苏轼的学生。 这一年,黄庭坚41岁,苏轼49岁。 苏轼为正式将这名老学生收入「 ”苏门四学士”而欣喜不已,写诗说: 我今独何幸,文字厌奇玩。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 有了这样的弟子,我是病也好了,忧愁也解了,吃嘛嘛香。 随后的三年左右,黄庭坚与苏轼及其他门人朝夕相伴,切磋诗文,鉴赏书画。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有一回,师门聚会。黄庭坚拿出昨晚写的草书,请苏轼点评。 苏轼看后,捋须颔首,表示满意:「 ”你的字,用一种现象来形容最贴切不过。” 黄庭坚很期待:老师快说,什么现象? 苏轼口吐五字:枯树挂死蛇。 黄庭坚瞬间整个人黑线了,不带这么幽默的。他不甘示弱,说老师的字也好有一比。 苏轼:你说,我受得了。 黄庭坚:乱石压蛤蟆。 在座的人,都笑得肚子疼。这俩书法大师,互相「 ”恶心”,旁人却不敢当真,这分明就跟如今的首富们动辄说自己「 ”一无所有”「 ”普通家庭”是一样的,好吗!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局部),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 这期间,黄庭坚的诗越写越好,世人开始将他与苏轼并称为「 ”苏黄”。书法也是,与苏轼共同入列「 ”宋四家”。 多年后,人在贬途的黄庭坚,听闻苏轼去世的消息,失声痛哭。 他在屋里悬挂苏轼的画像,每天穿戴整齐,毕恭毕敬地向画像焚香行礼。 有人说起他与苏轼并称「 ”苏黄”,难分伯仲,他即刻起身离席,赶紧回避说: 我是东坡先生的弟子,怎敢这么没大没小? 苏轼画像 3 苏轼不愧是最了解黄庭坚的人。当初,读了他的诗,人都没见着,就断定此人: 必轻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莫能用也。 事实证明,黄庭坚正是一个看轻功名利禄,只重内心世界的人。 这导致了他一生的仕途极为黯淡。 他一生没做过大一点的官,基本都在县、镇一级兜兜转转。 不是他能力不行,是他官品太好,又遇上朝廷推行变法,一旦发现一些新政劳民伤财,他就坚决 ... ,不执行。 他在江西泰和当知县的时候,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新政,地方官收上来的税额跟政绩直接挂钩。其他县都拼命在收税,他倒好,说「 ”穷乡有米无食盐”,拒绝执行新政。 结果,被降职到了山东德州德平镇。 当时,德州通判是赵明诚(李清照丈夫)的父亲赵挺之。赵挺之遵照上级指示,强力推行「 ”市易法”,黄庭坚却以所在的德平镇「 ”镇小民贫”为由,多次提出反对意见。 等到赵挺之后来步步高升,仍始终记恨黄庭坚,让他吃够了苦头。 总之,黄庭坚仕途坎坷,主要原因是他坚持以民为本。他曾在官府前面刻上16个字,警示自己做官时 ... 要摆正: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别人当官都是空喊几声为国为民,自己该怎么往上爬还是怎么往上爬,你黄庭坚真的 ... 都坐到老百姓那边去了,领导怎么会喜欢呢? 别人官越做越大,黄庭坚官越做越小。 但他根本不在乎。 元祐年间,「 ”旧党”掌权。黄庭坚好不容易有点熬出头,被授予《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等职,负责修史。他却连连上疏要求辞官,实在辞不掉,才去赴任。 《神宗实录》修好了,来不及升官,他母亲病逝了。 黄庭坚赶紧返乡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他是有名的大孝子,后来入了「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之黄庭坚涤亲溺器 守完母丧,回到朝廷,政治风向又变了。 「 ”新党”重新上台,开始清算「 ”旧党”。尽管黄庭坚向来没有门户之见,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还曾公开说王是「 ”一世之伟人”。但政治斗争总是那么残酷无情,人在官场,被波及时往往身不由己。 「 ”新党”审查《神宗实录》的内容,从里面挑出了1000多条他们认为有问题的记载,说黄庭坚诽谤了宋神宗1000多次。 无论他们怎么威逼利诱,黄庭坚始终不承认有污蔑先帝之辞。 他的凛然正气,让整他的人都觉得无地自容。 最终,史官们认定《神宗实录》有32处表述存在问题,其中黄庭坚所写「 ”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成了首要问题,罪名是「 ”大不敬”。 所谓「 ”铁龙爪”,是王安石变法期间,一名太监设计的一种疏浚河道工具。用它治河,劳民伤财,效果很差,所以黄庭坚才有此记述。 面对审讯,黄庭坚仍不低头认罪。他淡定地说: 这件事是我亲眼所见,确实如同儿戏。 「 ”新党”们被他的胆气镇住。 既然事实查不出问题,那你的态度就是最大的问题。 于是,从1094年起,黄庭坚开始了人生的最后十年,一段越贬越远的生涯。 黄庭坚行书《惟清道人帖》 4 贬谪的诏书颁下来的时候,左右的人都哭起来,当事人黄庭坚却跟没事人一样,倒头便睡,鼾声大作。 睡醒了,竟然还面有喜色。 大家在想,这个大叔莫不是被吓傻了?于是好心提醒他说: 黔州(今四川彭水)乃是蛮荒之地,少有人烟,凡遭贬此地者,皆水土不服,不病即亡。你不仅不担心,还很高兴,你是不是傻啊? 黄庭坚回答说: 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浮生若梦,来去无迹。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 整人的人,最见不惯被整的人这副超然的心态。 过段时间,又把黄庭坚贬得更远,贬到了戎州(今四川宜宾)。 在戎州,黄庭坚给住的破地方起名「 ”任运堂”,意思是人生好比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管它好运歹运,该来就来吧。 他可能还是喝着小酒,写着诗词,继续他的风流洒落。 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如此我歌我狂,吃吃喝喝,看破世情,整他的人真的拿他毫无办法。 1100年,黄庭坚被短暂放还。 不到两年,蔡京拜相后,为打击政敌,命人刊刻元祐党人碑。这时,黄庭坚早年得罪过的人,包括赵挺之等人又跳了出来,把黄庭坚的名字列入党人碑。 这次,57岁的黄庭坚被褫夺了编制,贬往更加偏远的宜州(今广西河池)。 朋友听了流泪不已,他却笑着说了一句: 宜州者,所以宜人也。 硬生生地替那个当时鸟不拉屎的瘴疠之地,做了一个最宜居的广告。 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在宜州,看到梅花开得很盛,他写下了一生最好的词之一。 人生没有几个十年,但即便在命运的颠沛流离中,他仍能把最深的感慨,献给最美好的事物。 黄庭坚上一次感慨「 ”十年”,还是在40岁的时候。当时他在山东德平镇,好友黄几复在广东四会县,黄庭坚写了诗想寄过去。 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 ... ,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为好友的怀才不遇,仕途沉沦而打抱不平,但他何尝对自己的人生悲剧在意过? 这首诗是最爱君最喜欢的宋诗之一,「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14个字道尽了朋友的深情:曾经的美好,如今的别离,都在诗里了。 晚年的黄庭坚,对人对己,「 ”皮毛剥落尽,唯有真实在”。 在宜州最后的日子,他被迫搬到一处废弃的戍楼( ... 瞭望楼)居住,冬冷夏热,隔壁就是屠宰场,市声喧嚣。但他读书作文,自得其乐,还给这个地方起了个雅致的名字——喧寂斋。 他把苦难看得淡如水,他说自己: 身屈于万夫之下,而心亨于江湖之上。 最后岁月一直陪伴黄庭坚的范寥,后来回忆说,有个大热天,太阳烤了很长时间,忽然倾盆大雨,黄庭坚兴奋得不得了,像个小孩一样,坐在椅子上,将双脚伸出去淋雨,还回头对范寥说: 吾平生无此快也! 1105年,黄庭坚病逝于宜州,享年60岁。 临死前,他已有预感。一天,从潮湿的床榻上爬了起来,他要为朋友写他最喜爱的《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是东汉名士,为人清厉正直,但陷入党锢之祸而遭逮捕。地方官不忍抓他,想和他一起逃跑,范滂却拒绝说,如果 ... 了我能够结束残酷的党锢之祸,何尝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呢? 临刑前,范滂的母亲领着范滂的儿子来看他。范滂眼含热泪,对儿子说: 让你以后做坏事吗?我一生没有做过。让你以后做好事吗?我做了又落下如此下场。 范滂这么一说,围观群众都哭成一片。 写到这里,黄庭坚仿佛听到范滂的义愤与叹息,手中的毛笔嚯然折断。 友人赶紧取来另一支毛笔,递到黄庭坚手上,让他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都写到了《范滂传》里。 东汉的党锢之祸,在黄庭坚的笔下,跟北宋的新旧党争又有何差异呢?而范滂的牺牲,又何尝看不到黄庭坚的影子呢? 这幅大气豪迈、笔力雄健的《范滂传》,成为他最后的传世书法,可谓「 ”人书俱老”。 写完没多久,黄庭坚就命绝了。 黄庭坚书法《范滂传》(局部) 5 黄庭坚死后,这个命途多舛的帝国边缘人,却让历史深深铭记了近千年。 他的诗与苏轼并称,「 ”苏黄”成为宋朝诗坛的双子星座。 一批年轻诗人受他的诗艺与人品感召,集结在他周围。比他小8岁的陈师道,在见到黄庭坚后,果断焚烧了自己以前的诗稿,诚心诚意跟他从头学习写诗。 久而久之,以黄庭坚为中心,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江西诗派,雄踞两宋诗坛,影响十分深远。 他的词,颇多争议。喜欢的人说他与秦观堪称北宋词坛的两座高峰,不喜欢的人则说他是词的门外汉。 但不管喜不喜欢,所有人都不能否认,黄庭坚是宋词后花园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个。 他「 ”以诗为词”「 ”以俗为雅”的革新做法,对辛弃疾、姜白石等南宋一流词人均产生过影响。 他的书法,名列「 ”宋四家”,却也一度被理学大咖朱熹批得一无是处。 然而,随着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的兴起,追求个性解放成为社会风潮以后,当时的书法家才像发现大神一样,发现了黄庭坚的价值。 沈周、文征明等当时最牛的书法家,无一不是黄庭坚的小迷弟。这些书法家一个个个性鲜明,他们都受到了黄庭坚无法之法、自我创造的强烈影响。 黄庭坚的书法信条——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终于让晚明以后的书法界,焕发了久违的生机。 其实,黄庭坚生得并不是时候。 他生得太晚了: 他生之时,唐诗早已辉煌完了,并有了奠定各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他生之时,词也经过了晚唐、五代乃至宋初的发展,一拨一拨典范级别词人的书写,早已成熟;他生之时,书法从魏晋的二王,到隋唐的颜柳,每一种写法都有了无可逾越的巅峰。 饶是这样,他依然凭借自己的极高天赋与耿介性情,在各个领域自成一家,始终不肯依傍他人门户。 最终开宗立派,抹平了时间的劣势,一跃而成大师的大师。 还记得他的舅舅李常,在他年少时说他「 ”一日千里,必大有为”吗? 原来,说的不是他在官场上「 ”大有为”,而是在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上「 ”大有为”。 这才是,他被历史惦记最主要的原因。 在黄庭坚死后170年,南宋末年,有个朝臣上奏为黄庭坚请求「 ”文节”的谥号,在奏疏中评价黄庭坚说: 公之文名,愈久愈著,如暾日之行天,终古不灭,非道德博闻不及此;公之气节,愈挫愈劲,如精金之在冶,百炼不磨,非能固守不及此。 这是一个无负于时代,无负于历史的中肯评价。 致敬,黄庭坚,一个大写的宋朝人! 参考文献: [宋]黄庭坚:《山谷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宋]黄庭坚:《山谷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黄宝华:《黄庭坚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

这位宋代的江西才子,为何让历史铭记了千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2.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3. 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给过李煜3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拒绝

    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只能是南唐,这一点南唐后主李煜,即使再无能也看的很明白。于是,他与赵匡胤之间,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段历史细讲起来,颇有意思。其目的很明显,这就是给李煜准备的居所。赵匡胤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汴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许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

  4. 南宋.开禧通宝背「 ”利”折十铁母(极罕见)

    直径:40.5mm,美品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

  5. 杨延平的妻子儿女是谁?如何评价杨延平?他厉害吗?

    但杨延平作为长子,所承担的责任,所担负的家族重任远远比作为六子的杨延昭多的多。在小说演义中,大郎杨延平有两位妻子。杨延平正妻,名为花解语,花家之女。而因为杨延平为杨家长子,所以花解语实际山也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首领。上文所说周氏,是杨延平的次妻,原为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关于杨延平的儿子,在《金枪传》有个人物,为杨宗显。杨延平是杨家将中的人物,具备杨家将的典型特征。有人问大郎厉害吗?

  6.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错就错,误当赤壁又何妨?苏轼转而想到了曹操,想到了周瑜,想到了他们之间发生的那场大战,于是借题发挥,即兴填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在苏轼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一位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8. 岳家军二号人物,一生只服岳飞,生擒杨再兴,因拒绝陷害岳飞而死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站在武将顶峰的一颗将星,其一生不仅光彩夺目,更令人惋惜的是岳飞悲惨的结局。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张宪,虽然无法与岳飞相比,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绝对算得上顶级名将。然而杨再兴却不是张宪的对手,一番对阵杨再兴不仅败给张宪,还被张宪生擒。岳家军北伐之前,张宪由于战功赫赫,已经正式成为岳飞帐下头号武将,岳家军中公认的二号人物。

  9. 从赵普的三策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制度上根除藩镇割据隐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诸如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因此汉朝有着强汉之称。还有明朝的「”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加之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有着刚明之称。而每个朝代也着自己的尴尬的一面,诸如汉之和亲、宋之岁币、唐之藩镇割据、明之太监乱政等等。在这些朝代之中,唐朝应该是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皇

  10. 她是「 ”狸猫换太子”中恶毒皇后,可多少人知道她的真实故事?

    在民间,不少的地方都流传着「”狸猫换太子”的经典戏剧版本,有小说,有戏曲等不同的形式。不过,这里面的内容却相差不大。但历史的真实记载并非如此,可真是冤枉了刘皇后。狸猫换太子历史还原根据历史记载,一代贤君宋仁宗确实非刘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而这位李氏是跟随刘娥入宫,并为刘娥侍女。当时真宗非常宠爱美貌大方又懂得礼数的刘娥,想立她为皇后,可毕竟刘娥出身卑微,也无子嗣,就想出了「”借腹生子”的...,

随机推荐

  1.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建立了北周

    在1460年前的今天,0557年2月15日,宇文觉建立北周。鲜卑族,北周文帝父宇文泰的三子。宇文觉在中山公宇文护的支持下,于557年2月15日代西魏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宇文觉建周后,封西魏恭帝为未公,未几就将他...死。557年9月,宇文护废大王宇文觉,将其贬为略阳公并幽禁,不久将他毒死,年仅十六岁。后来北周武帝宇文邕诛...宇文护,下令为宇文觉上徽号。于是派遣蜀国公尉迟迥在南郊上谥其为孝闵皇帝,称其陵墓为静陵。

  2. 笑一笑十年少,乐观真的可以长寿?长期研究再添强证据

    积极地情绪,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延长寿命,这不仅是人们的信念,也是一个科学问题。

  3. 海涛法师说故事(一)

    王子公主的故事躲在暗室里的公主波斯匿王的王后茉莉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波安罗,她的面貌丑陋,根本不像人类;皮肤粗糙干涩,比树皮还差;而头发又硬又直,和马的尾巴差不多。第一和第二个王子因为国境接近王城,先后都遭到...害了。太子的福德深厚,又得到邻国精兵的帮助,于是誓师讨伐逆贼,一路势如破竹,最后消灭叛臣罗侯罗,收复了自己的国家。

  4. 女性45岁后,体重难控制的原因是什么?这3点或许才是「 ”根源”

    大部分女性都知道,在45~55岁后会面临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那就是更年期。更年期就像一个可怕的魔咒,让女性惶恐不安。不仅要面对心理上的各种不适,还要面对生理上的变化。

  5. 晚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从慈禧的一份诏书开始

    晚晴最主要的就是慈禧压制着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然后把风雨飘摇的清廷硬是稳定了下来。>>真正让清廷走向灭亡的就是慈禧下的一道诏书,而这一道诏书也正是慈禧向十一帝国宣战的诏书。当然了这个诏书并没有传出去,而是由当时的邮政大臣盛宣怀扣押了,只给了清廷的八大总督看,这个诏书就是清廷走向灭亡的前兆。

  6. 【粮运】的意思是什么?【粮运】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粮运liángyùn1.粮食的运送。

  7. 程颢炼丹

    程颢曾寄宿在一僧寺里。程颢捡起书一看,原来是一本炼丹书。>后来,程颢按书上所讲的...炼丹,有一个多月之久。程颢将已炼好的丹涂在银器上,涂处就变成金色。有人劝程颢服下此丹,据说服丹可以长生不老。>程颢与一位道士友善,打算把炼丹的...传授给他。可是,等那位道士到来时,程颢已经移居他处了。

  8. 什么是“十富”?_风水知识

    什么是“十富”?风水上的十富是指十种可生财富的风水宝地,祖坟葬在这里,可以让子孙富有。岭岭圆丰,龙高抱虎,指左边苍龙宜高于右边白虎。水口紧闭,指关拦重重,可藏风聚气。何为“白虎衔尸”?

  9. 哈密瓜的营养功效与作用

    哈密瓜果肉有利小便、止渴、除烦热、防暑气等作用,可治发烧、中暑、口渴、尿路感染、口鼻生疮等症状并且有清凉消暑,除烦热,生津止渴的作用,是夏季解暑的佳品。食用哈密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用来作为贫血的食疗之品。哈密瓜不仅是夏天消暑的水果,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止人被晒出斑来。美味可口的哈密瓜不仅仅是人们夏季消暑的上佳选择,而且它还有着特殊的作用。

  10. 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

    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一个节日,象征著合家团圆。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相会的日子,在古时,这一天是女性的节日,她们可以在一起聚会,乞求自己心灵手巧,故曰"乞巧节",也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关月亮的谜语1、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字)答案:明2、三四五,象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人人说我三十寿,二十八、九便送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