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隆中对》是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名篇,这篇文章行文流畅,说理明晰,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并且要求背诵,可谓千古名篇。鲁迅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非常准确:多智而近妖。

《隆中对》是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名篇,这篇文章行文流畅,说理明晰,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并且要求背诵,可谓千古名篇。 鲁迅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非常准确:多智而近妖。民间对于诸葛亮也有「 ”智圣”的称呼,而这个智圣一出场,就提出了这个名垂千古的战略思想,确实让人叹服。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他的战略时,高居兴复汉室的旗号号令天下,利用荆州刘表的无能,「 ”其主不能守”,夺取荆州这块地盘。然后把暗弱的「 ”天府之国”益州也给吞了,从此我们就跨有两大地盘了。然后我们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一点发生点什么变故,您让一个大将带着荆州的人马出宛、洛,您自己带着一队人出秦川,那百姓还不得拿着食物欢天喜地迎接您吗?到了那时候,霸业必成,汉室必兴。 刘备一听高兴坏了,他深知自己得到了一个宝贝,吩咐关羽,张飞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你们不要再发牢骚了。 此后,「 ”蜀国”的一切都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计划来执行,他们先占荆州,后取益州,东联东吴,北抗曹操。诸葛亮七擒孟获,搞定了周围的「 ”蛮族”,稳定了自己的大后方,然后六出祁山,然而却没有成功,反而死在了五丈原上,蜀国之后也就灭亡了。《隆中对》可谓是诸葛亮的战略总纲,多年来他一直都按照这个总战略行事,但是,为什么最后却遭遇惨败呢? 对于这个问题,主席有自己的看法。总体来说,他还是非常赞赏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尤其是联吴抗曹一点,这把主要矛盾(与曹操的矛盾)和次要矛盾(与孙权的矛盾)分得非常清楚,次要矛盾服从次要矛盾,所以即使刘备因为夷陵之战而死,诸葛亮依旧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抗曹魏。这种主次分明的认识是非常值得我们学 ... 。 不过,他也认为,蜀国之败,其实始于隆中对。千里之遥分兵两处,刘备出领一支兵马,关羽领一支,诸葛亮作战后方,「 ”三分兵力安能不败”?所以,《隆中对》的失败也告诉我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条重大的 ... 原则确实可以从蜀国之败和隆中对中找到依据和教训。
本文标签:隆中对诸葛亮蜀国三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