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后人如何评价伯夷叔齐的?伯夷和叔齐故事介绍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期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其中伯夷是长子,叔齐是三子。当时孤竹国国君是要把位置传给三子叔齐,但叔齐此后却把君主之位让给了伯夷。他们二人之间的故事,一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甚至不少人都把伯夷和叔齐当做是圣人。他们两位究竟够不够格当圣人呢?兄弟让国在历史上的确少见,不过当时的大环境也跟和平时期不同。伯夷和叔齐到底是怎样的人?其实大家都可以来了解下。

所谓“圣人”,是指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善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

商朝末年西周初年,有两个人物备受推崇,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推崇他们为“古代贤人”,“求仁得仁”;儒家推崇他们“仁孰大焉”;司马迁专门为这俩人写了传记;韩愈把他们的德行比作泰山,称赞其“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

这两个人,就是伯夷与叔齐。

不过,在现在看来,称他们为“圣”可能有点过了,他们更像是商末周初“死读书”人的典型。

那么,关于伯夷与叔齐,都有哪些故事呢?

第一件事,就是最著名的两人推让君位。本来,伯夷与叔齐都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是长子,叔齐是三子。最初,国君想要叔齐当继承人,但遗嘱还没有立,就去世了。按照传统的制度,应该由长子继承王位,但是,伯夷尊崇父亲的遗志拒绝继位,想推自己的弟弟叔齐上位。

而叔齐觉得自己继位不符合礼制,对不起兄长,也拒绝继位。这样的争执不下,两人最后都跑了,反而让最没存在感的老二继承了王位。怎么说呢,这样推卸责任的行为算得上贤吗?让一个没什么才干的人当国君,这不是把国家与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吗?

所以说,这种逃跑之人,真的值得世人推崇吗?

第二件事,就是伯夷与叔齐参政的事。商纣王执政时期,组织了一个使团出使周朝,其中,以纣王的兄长微子为首,成员有胶鬲,伯夷,叔齐等。胶鬲和微子接受了周王灭商的建议,被策反,愿意在商当内奸,而伯夷与叔齐则不愿意接受策反。

但是,也没有向纣王揭发,成为了既不帮商也不帮周的“中间派”。这样做的话,这种人能有什么价值呢?

第三件事,就是知道纣王无道,还劝阻武王伐纣。伯夷与叔齐告诉周武王,说:“你父亲刚死,就动刀刃,是不孝;以臣子的身份来讨伐自己的君主,是不仁”。听完他们的话,周武王被气着了,瞬间就想 ... 了俩人。这是在动摇军心,怎么能容忍呢?

最终,还是姜子牙的善心救了他们。既不能劝谏纣王向善又不让武王伐纣,更不能救民于水火,伯夷与叔齐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

第四件事,就是在武王灭商之后,伯夷与叔齐不吃周朝的粮食,跑到山里隐居吃野菜。长期这么吃,身体肯定不好,这时候还偏偏来了一个催命鬼。这天,有一个叫王摩子的士大夫,进山游玩。随即,就看到伯夷与叔齐正在采野菜,便跟他们说:你们既然不吃周朝的粮食,为什么还要吃周朝的野菜呢?这天下的东西不都是周王室的吗?二人听后,无言以对。

普天之下,莫非王王,率土这滨,莫非王臣,既便是野菜,也是周朝的。伯夷与叔齐觉得王摩子说的有道理,只好不吃野菜。

那么,他们吃什么?

连野菜都不能吃,最终,只能活活饿死,白白丢掉性命。

饿死虽然有气节,但是,人都死了,还要气节做什么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反而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这种连生命都不爱惜的人,又有什么值得尊敬的呢?

所以说,伯夷与叔齐是“圣人”,有点名不副实。然而,无法否认的是,他们肯定是品德高尚之人,他们爱好和平,但是,他俩的做法和思想,对于社会的进步,却没有一点用处。伯夷与叔齐都活在自己的理想之中,从来没有提出过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政治主张。

这个时候,他们只是在空谈“仁义”,又有什么用呢?

虽然,伯夷与叔齐的气节可嘉,但是,却白白送命,这像极了孔子极力推崇的一个弟子,颜回。孔子赞扬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最终,营养不良,活活饿死。

而空有一身才学,没有得到施展,没有造福人民,就为自己所推崇的气节丢了性命,这样做,难道不可惜吗?

所以说,气节虽然重要,但是,也要在保存性命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做人就要脚踏实地,不要去空想仁义,只靠仁义,不仅吃不饱肚子,活不下去,也没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政治主张,更没有办法救国救民,改变社会现状。

所以,凡事都要懂得变通,这才是生存之道。

伯夷与叔齐两人,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书生——孔乙己。他也是死守书生的气节,不愿意谋求其它生路,最终,被活活饿死。对于这些人,世人只有佩服与可怜,佩服他们的气节,但是,却不能赞同他们的做法。不管怎样,都要先学会生存,气节之是次要的东西。

所以,在生死存亡之际,应该适当地放低一些底线,这样才能保住有用之躯,发挥自己的才干,成就所谓的“气节”。

清朝诗人黄景仁,写过一首《杂感》诗: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伯夷,叔齐,颜回,孔乙己之类的人,完美的向世人演绎了,什么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们都活在理想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脚踏实地,最终,对社会也是毫无用处,更没有发挥出存在的价值。纵使他们有再多的才华,也消失在了空想之中。

后人如何评价伯夷叔齐的?伯夷和叔齐故事介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7.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8.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9.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是要人类倒退吗

    过去,由于传播手段的落后,普通人接触到的通常都是儒家经典,其他诸子言论即便见到,也是经过筛选后的辅助读物。像《老子》这样尊道贵德而轻仁薄礼的经典,除非改造成符合统治者的口味,否则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的。因此有人认为,通行本《道德经》存在着很多被篡改和增删的嫌疑。

  10.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随机推荐

  1. 有关“安全”的英语句子有哪些? | 历史新知网

    在这里!

  2. 偏爱甜食的人当心6种病

    日常饮食中,偏爱甜食者,常常会因过量食糖而导致多种疾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偏爱甜食的人会容易的哪六种疾病。这是由于糖分在体内代谢时消耗了过多的维生素B1所造成的。研究认为,过量甜食会增进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比例关系严重失调。过量的糖还会自行转化为脂肪,导致人体肥胖。对于中老年女性来说,肥胖是胆结石的温床。

  3. 诵心经的神奇经历

    但对于心经等佛经,有无佛力加持等问题却从未深入探究过。不过去年我的爷爷还在世时,末学曾经为他在病床前念过心经,才知高僧大德所说真实不虚,佛经乃至其中一字亦是功德无量无边的!这才得知,家人说习以为常了,爷爷对人还说房间里有几个“鬼”呢,可家人都把这当作是爷爷在说胡话。我的爷爷,我相信他若非亲眼见到什么东西,绝对不会说“有鬼”这样的话的,即便是别人说了,他也从不会信。

  4. 沙窝会议的故事 沙窝会议的背景和议程

    张国焘的错误如果不加阻止必然会对中国革命的前途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中央决定再次召开会议。1935年8月6日,沙窝会议在沙窝召开。沙窝会议的议程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讨论1、4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与任务;二是讨论组织问题。发言者赞同张闻天的报告,并对决议草案的内容提出一些补充意见。

  5. 极则必反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ízébìfǎn【解释】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污。”【例子】无【相关】百度“极则必反”

  6. 刘邦得天下后是怎么安抚没封功的人?雍齿为什么也能封爵?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一口气封了二十几个功臣。>>刘邦大惊失色:“天下刚刚安定,他们为什么还要谋反呢?”于是,即刻置酒,封雍齿为什邡肃侯,食邑2500户,位次居57。当刘邦率军向前挺进时,雍齿居然被魏国策反。>刘邦只得回师丰乡,雍齿兵败,逃至魏国。此后,项羽与刘邦的联军作战不利,雍齿再次归顺刘邦。张良很机敏,但刘邦未必大度,这是一种精心的算计,他只不过是认为雍齿不足为患,不妨放他一马。

  7. qq说说心情短语爱情句子-感人的情话

    即使他无法拿相同的爱和你回应,至少在他知道自己被爱的那一刻是高兴而欢喜。

  8. 龙年春节祝福语短信

    龙年有虎来守护,祝您全家都幸福。西安高新三小六三班田开轩传统佳节之际,以我所有的爱心与真诚,献上春节的殷殷祝福,祝祖国春节快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福到,已收短信千万封,犹有人未到。伴随者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迎来了龙年。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临床医学系2012级团总支张晓彤:龙年佳节好运到,全国人民齐欢笑。

  9. 康有为倡导一夫一妻,自己为何娶了六个老婆?

    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康有为吧,他是晚清时候的一个大名人。他是一个很难让人评价的人,因为他既做过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也做过一些很差劲的事情。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是改革运动的领导人,但是在他年老的时候他竟然会支持复辟运动。不过也没有谁从来都不犯错,总的来说他还是一个很杰出的人...

  10. 呆仆人管门

    仆人去後,家中所有财物都被窃贼偷得一空。就查问仆人说∶『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呀?』仆人回答说∶『主人叫我看守的是门、驴子和系驴的绳子;现在这三件东西都好好地存在着,并没有缺少。别的一切,我都不知道。』主人听了更加气恼,大声责...仆人说∶『你这笨坯!叫你管门,正因为屋里有着财物,现在财物既已失去,留着一扇门有其麽用呢?』这故事比喻∶如来教导我们,应当常常摄心,守护共根的『门』,不要被六尘的『贼』侵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