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镇华教授介绍,进入夏至之后,高温酷暑天气时常出现,气温有时可达40℃上下。朱镇华教授为大家推荐两款夏至食疗方,能够清热排毒、健脾祛湿。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你好,夏至##每日医聊# #清风计划# 又是一年夏至时,天时渐短,光阴渐长。早时沐浴晨光,午时倦听蝉鸣,夜里轻扑流萤。万物极盛,绿茵渐浓;万般美好,由此而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夏季的第4个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镇华教授介绍,进入夏至之后,高温酷暑天气时常出现,气温有时可达40℃上下。所以,在此时节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下面四个方面,照着做,能让你健康度夏。 起居:晚睡早起,合理午休 1、晚睡早起:防损阳气 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2、合理午休:养心护心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能够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还能补充睡眠、消暑解热,更有养心护心之用。适当的午睡是很重要的,午睡是养心好 ... 。 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清心火、健脾祛湿是夏季饮食的准则,朱镇华教授说,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朱镇华教授为大家推荐两款夏至食疗方,能够清热排毒、健脾祛湿。 1、荷叶茯苓粥:清热解暑、防心血管疾病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2、薏仁绿豆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 做法: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等份煮粥即可。 功效:薏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 运动:清晨或傍晚:不伤阴气、不损阳气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防病:阴阳交替要防头痛头晕、防心脏病 俗话说「 ”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阴阳交替,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 1、防头痛头晕: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另外,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2、防心脏病:夏至时节是多汗的季节,人体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故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咸味以补心,预防心脏疾病。 3、防中暑:酷暑是被低估的致死因素之一,建议中老年朋友要注意观察气温,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一感觉到热就要打开电风扇,或者用凉毛巾擦拭身体;养成喝茶的好习惯;高温天最好不要外出。 (编辑LostD。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常卫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点击「 ”了解更多”,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资讯!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养生健康养生健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