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两位老友比丘的故事

两位老友比丘的故事「虽多诵经集,放逸而不行,如牧数他牛,自然沙门分。」「虽诵经典少,能依教实行,具足正知识,除减贫瞋痴,净解脱心,弃舍于世欲,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门分。【双品YAMAKA-VAGGO(第 19 ; 20 偈)】在舍卫城,有两个感情甚笃的好朋友,分别都是积善之家的好儿子,有一天,两人相邀到寺庙听佛说法,受了佛陀威德神力的摄受,乃毅然摒弃世乐,舍俗出家,两人出家后非常精进,在道业上互相增上,二人一起去跟随戒师学戒,之后再跟随其它老师学习佛法,这样过了五年,二人一同来到佛所,顶礼佛陀之后,向佛陀请示法要,佛告之曰:一则内观禅坐,二则勤读经典。其中一人较为年长,老来出家,研读不力,遂想从内观禅修下手,便进而向佛陀请教 ... 的 ... ,佛陀就由最基础的 ... 方式,到成阿罗汉证果之内观禅修 ... ,一一告之,这位年长的比丘于是离开他的朋友,只身到森林里修习禅定,行头陀行(注一),精勤不懈,不久即证阿罗汉果。 另一位较年轻的朋友则立志研读,博览群经,不久之后,即对三藏之学融会贯通,于是四方游化,到处讲经说法,收了五百比丘徒众,又作了十八个佛教团体的住持,教化无数。 话分两头,先说这位较年长的,到森林里实修禅定,已经开悟证果的「胜道沙门」(注二),因为成就了内证工夫,许多佛子去向他请法,这位胜道沙门均直接教以内观禅修的 ... ,因此每个弟子都得开悟解脱,不久也学徒济济,道声甚隆。「胜道沙门」的弟子们很想入舍卫城去拜谒佛陀,这位胜道沙门便令弟子们代向佛陀及佛陀身边的阿罗汉比丘顶礼问讯,并令弟子们顺道到他的好友──「博学比丘」的处所向他顶礼问好,弟子们拜谒佛陀之后,旋即遵嘱到博学比丘那里,表明来意,代他们的老师向博学比丘顶礼问讯,这位博学比丘却一脸傲慢的问道:「谁?」弟子们回答:「您的老友××比丘。」 之后,这位胜道比丘的弟子们常常轮流去拜谒佛陀,胜道比丘从不忘了令弟子们顺道去顶礼他的老友──博学比丘,谁知这位博学比丘傲慢之余又渐渐露出厌烦的神色,有一次又忍不住故意问前来顶礼的「胜道比丘」的弟子:「他是谁?」「您的老友××比丘!」「你们跟他学到什么?有没有读长阿舍?」「没有。」「中阿舍?」「没有。」「或者其它阿舍?」「没有。」「有没有读大藏经任何一部经典?」「没有。」「有没有读法句经一句一偈?」「没有。」博学比丘不客气地说道:「怎么出家那么久,连一部小小的经典都没看,他是怎么教导你们的?你们的老师一大把年纪才出家,穿着粪扫衣在森林里不知是怎么过的,收了那么多徒弟,竟然没有一人读过任何一部经典。」 其实,这位博学的比丘对他的老友──一个年老出家、不识之无的老比丘,竟然也有那么多徒众跟随,心里是怀着嫉妒与轻视的,于是心下暗自盘算:「找个机会与他辩论一番,让他出糗!」 有一次,这位证果的胜道沙门入舍卫城拜谒佛陀,之前他先到老友博学比丘的处所将钵和袈裟寄放老友处,拜谒佛陀之后,旋即回到老友处所准备叙旧一番,博学比丘早已准备好了两个位子,并召集他的弟子们前来,聆听他俩的辩论,此时佛以佛眼观此因缘,知道博学比丘虽然博览群经,然对内证工夫却豪无所获,夜郎自大,甚可怜愍,于是整装朝着博学比丘的住处走来。 佛陀的突然到来,令大众颇感惊讶,顶礼佛陀之后,大家恭请佛陀上座,佛陀问博学比丘:「初禅是什么境界?」博学比丘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再问二禅、三禅、四禅、五禅境界(注三)如何?博学比丘均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作答。佛陀转身将同样的问题询问这位森林里的阿罗汉比丘,均对答如流,佛陀赞叹地说:「善哉比丘!」接着佛陀之问博学比丘有关八种定(注四)的境界如何?博学比丘瞠目结舌,一句话也答不出来,反之他的老友则一一回答得非常仔细,佛陀又连连赞叹:「善哉!善哉!」佛陀再问四果(注五)之位阶情况如何?这些都是内观实证的境界,阿罗汉比丘从容的详细禀告佛陀,博学比丘在一旁楞楞地听着,心中惭愧不已,而佛陀又不住地赞叹老友;博学比丘的弟子们不明究里,眼看佛陀不停地赞叹那个看起来豪不起眼的比丘,而他们的老师那么博学,又辩才无碍,却没有得到佛陀丝毫赞许,心中甚感不服,私下交头接耳,纷纷议论佛陀不合,佛陀问明了原诿之后说道:「你们的老师像领工资的牧童,他只负责将老板的牛带到草地吃草,但却没有喝到挤下来的牛奶──从享盛名而不得法味;而胜道比丘,他堪称我的徒儿,他领受了我的真髓──他有法味。」佛因而又说偈言:

「虽多诵经集,放逸而不行,如牧数他牛,自无沙门分。」 「虽诵经典少,能依教实行,具足正知识,除灭贪瞋痴, 善净解脱心,弃舍于世欲,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门分。」

大众闻佛说偈已,众中有多人开悟证果。 注一:头陀行:僧人修治身心、淘汰烦恼尘垢的十二种梵行,又称十二头陀(亦有十三、十六之说),即(一)粪扫衣、(二)但三衣(三)乞(四)不作余食(五)一坐食(六)一揣食(七)阿兰若处(八)冢间住(九)树下止(十)露地(十一)随坐(十二)常坐不卧。 注二:胜道沙门:释尊入灭的前一天,最后一餐是接受铁匠周那的供养,饭后周那请教佛陀世间有几种沙门,佛说世间共有四种沙门,即(一)胜道沙门(二)说道沙门(三)活道沙门(四)污道沙门。胜道沙门是指具有非常卓越的道行,而证得阿罗汉果最高悟境的沙门,这是世人的灯塔,要救济世人的。 注三:五禅:依《清净道论》, ... 善心与禅支相应的各别而有五种,即(一)与寻、伺、喜、乐、定、舍相应的为第一禅。(二)以超寻,即与伺、喜、乐、定相应的为第二禅。(三)更超伺,与喜、乐、定相应的为第三禅。(四)更离喜,仅与乐、定相应为第四禅。(五)以舍弃寻、伺、喜、乐,仅存定的为第五禅;但依原始佛教以来,一般都说四禅,即初禅离诸欲及诸不善法,有寻有伺,二禅寻与伺止息,内心净,心统一,定生喜乐,三禅舍离喜心,依舍而住,有念有正知,受身之乐,四禅断苦乐、灭忧喜,依舍而念清净。 注四:八种定: ... 之四禅定与无 ... 之四空定也。四空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注五:四果:指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称四沙门果,略称四果,指声闻乘在修行过程中的四种阶位。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两位老友比丘的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4.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5. 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纵观历代亡国之主,无不有其可恨之处,尤其如商纣,如隋炀,如刘子业,如萧宝卷,暴虐百姓。但另有一些亡国君主,可恨之中,更多的是可怜、可厌,如汉蜀后主刘禅、如陈后主叔宝,如南唐后主李煜,如宋徽宗赵佶,如王衍,如孟昶,这些人都有小聪明,甚至多才多艺,但在治国处政上,多半颟顸昏庸,不知所为。这其中的陈后主叔宝,败亡之后,还恬不知耻,向隋文帝杨坚乞官。

  6. 神仙都长什么样?为什么我们看到有的俊道骨仙风,有的丑陋吓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古人最初把神仙想象为一位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不食人间烟火,还可以乘云驾气、御龙飞天的完美神人形象。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死不但是修炼方士的追求,更是古代帝王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东汉中叶,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于蜀地鹤鸣山修炼,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并授诸品经箓、

  7.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8. 残酷真相:这个社会正在「 ”惩罚”阅读经典的人

    作者:拙棘本号原创编辑:吴伟雷蒙·威廉斯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每个年代都有文人哀叹,自己小时候那个田园诗般的老英格兰已经消失了,工商业的发展使英格兰变成了一个冷漠、粗鄙的国家,而有趣的是,他们童年时代的老英格兰却是上一辈文人眼中污浊败坏的新英格兰,相应地,上一辈文人也在美化自己童年时代的英格兰,认为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9.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胡适母亲的三个教子秘诀

    胡适,现代学者、诗人。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幼年在家塾念书,13岁到上海求学。19岁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后改读文科。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10. 鬼谷子这个神人他的绝学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学习运用《鬼谷子》?

    最后与其妻子莘姒夫人得道成仙。其主要作品为《鬼谷子》、《本经阴符号七术》、《关令尹喜内转》。其主要作品《鬼谷子》共十二篇:捭阖、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其显为人知的是纵横术。如果要形象权利人事,就要动用心思,运用谋略影响关键人物,达到目的。

随机推荐

  1. 【脸红】的意思是什么?【脸红】是什么意思?

    ●鲁迅《准风月谈·「商定」文豪》:「倘说,作者是饿著肚子,专心在为社会服务,恐怕说出来有点要脸红罢。」●沙汀《丁跛公》:「一点也不脸红,他让人们称他做老太爷了。」●任大星《小女伴月华》:「我很少跟女孩子说过话,见了女孩子就会脸红。」★「脸红」在《汉语大词典》第9369页第6卷1386★「脸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07页参见:脸红脸红是什么意思脸红liǎnhóng脸发红。

  2. 博浪沙的铁椎

    有一天,到了博浪沙,车队正在缓缓前进的时候,突然哗喇喇一声响,飞来个大铁椎,把秦始皇座车后面的副车打得粉碎。>这个行刺的人名叫张良。张良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韩国被灭的时候,张良还年轻。那个大力士使用的大铁椎,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他们探听到,秦始皇要经过博浪沙,就预先在那里树林隐蔽的地方埋伏起来。一筹秦始皇的车队经过,大力士就把铁椎砸过去。>张良是怎样开始学兵法的呢?

  3. 郑玄有什么能耐?数万兵马为何能因他改变路线?

    郑玄有什么能耐?>年轻时候看到这个片段,一直以为这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后来,读书与阅历不断的增多,才知道,以自己的学问让数万兵马改变行军路线,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郑玄。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这些乱叛的首领当中,有人特别仰慕他学问的缘故,数万兵马才因他而改变行军路线吧!>但无论如何,数万兵马确实是因为他而改变其行军路线,这是事实,再不可思议也是事实。

  4. 新年祝福语:羊年咩咩行大运

    统统都送给你,祝你春节快乐!诉说幸福的时光,聆听新年的歌唱。昨日的欢乐还在身边,今日的幸福已上心头。灿烂的光景已然降临,融融的祝福正在传递。愿你羊年大吉大利!

  5. 【论心】的意思是什么?【论心】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论心lùnxīn1.研究思想。★明叶宪祖《鸾鎞记论心》2.〖示例〗你今日容颜惨然不乐,却是为何?

  6. 百废俱兴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ǎifèijùxīng【解释】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例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百废俱兴,一片繁荣。【近义词】万象更新,蒸蒸日上【反义词】每况愈下【相关】百度“百废俱兴”

  7. 解单双眼皮、旺夫鼻、眼有血丝及未婚妈妈手相_看相大全

    短、歪手指是孝顺女,而手腕纹第一条不宜横直,这是...线,横直纹是子女缘份弱,会受压力而打胎。案主有孕三月,现正应验“打胎”一劫。中年妇女眼有血丝若非心脏不好就是脾气暴燥,终日埋怨丈夫不长进,也非吉相。眼圈黑,鼻梁骨软、颧骨下泻,眉尾散的详解_看相大全

  8. 出头露面是什么意思?

    【拼音】chūtóulùmiàn【解释】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众僧们听说认亲,就把他圈子阵围将上来,一个个出头露面,咳嗽打响,巴不得要认出去。”【例子】甥女虽然年幼,也觉不好出头露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近义词】抛头露面,出人头地【反义词】销声匿迹,隐姓埋名【相关】百度“出头露面”

  9. 谗 ... 白起的范雎,被云梦秦简道出真正结局,比《史记》里惨的多

    一般来说,人们都会认为秦国能最终攻灭六国,其主要归功于使秦地上下风气为之一新,使秦人怯于私斗唯务耕战,使秦国经济实力、军队战斗力大为增强的商鞅变法。这除了因为七世秦王的坚守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以来,秦国几乎代代而出的名相、名将,如商鞅、张仪、司马错、樗里疾、魏冉、白起、范雎、吕不韦、王翦、李斯等等。

  10. 梦见椰子汁

    周公解梦梦见椰子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椰子汁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