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等失主--唐代宰相裴度

裴度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之一。他少年时候,有一天到香山寺去玩,只见大殿里香客如云,烟雾缭绕,十分热闹。忽然,人群中挤出一个愁容满面的妇女。她把背上的包袱挂在栏杆上,先向佛像虔诚地叩头祷告,接着又拿起签筒求签。烧香拜佛完毕,她好像有什么急事似的,匆匆忙忙离开了大殿,竟然忘记了带包袱。 裴度原以为那妇女一会儿准会回来,谁知,一柱香烧完了仍不见她的影子。裴度走到栏杆前,摸摸包袱,里面像有珍贵的东西。他想,失主早晚会回来寻找包袱的,就坐在一旁耐心等待起来。可等呀等呀,直到掌灯时分,还不见那妇女回来。于是,他只好把包袱带回家去。第二天一早,又提着包袱赶到寺里,继续坐等。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只见丢包袱的妇女踉踉跄跄地跑来,捶着胸脯哭着:“我阿爸被坏人陷害,无罪关进大牢。我好不容易借到两条玉带、一条犀带,想用它求人说情,没想到昨天丢失了。这下子我阿爸大祸难逃了!” >裴度迎上前去,递过手中的包袱,问道:“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那个妇女打开包袱,见玉带、犀带全在,激动得泪流满面,硬要拿出一样东西送给裴度,作为酬谢。裴度连连摆手说:“物归原主,理所当然,我岂能收纳别人用来解救大难的财宝!”说罢,掉头就走了。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等失主--唐代宰相裴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唐宪宗李纯削藩血泪史:宰相遭暗 ... ,皇帝死于宦官之手

    唐宪宗李纯的中兴之志公元805年,28岁的李纯登基为帝,是为唐宪宗。李纯听取杜黄裳意见,命令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神策军使高崇文为将讨伐刘辟。田兴立即宣布放弃割据,归附朝廷。吴元济,隐瞒吴少阳的死讯,以吴少阳患病上报朝廷,由自己统领军中事务。自即位以来勤于政事的李纯,早早端坐于龙椅之上,等待朝臣们的到来。

  2. 仅知道大唐长安盛景,你就OUT了,大唐洛阳其实更美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观众们对唐代长安的布局大致有个概念了。但是,别忘了,唐代还有个东都,那就是洛阳,洛阳还在武周朝和唐朝后期短暂地成为唐代首都,你也许就不了解了。到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天祐元年,梁王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直到907年朱温称帝,建国号大梁,唐朝灭亡。

  3.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原型——中唐第一擎天血案(上集)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一个发生唐朝的故事,天宝三年,突厥的狼卫队企图以绑架和暗...的形式来毁灭长安城。而拯救长安城的关键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二个时辰。在这场巨大阴谋之中,有很多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如贺知章、李泌、元载、崔器、姚汝能、高力士、李林甫、杨玉环、李隆基之流,都登上了舞台。所以有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件事可能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4. 居士故事:拾重宝物归原主 饿死鬼富贵双全

    裴度果然进身及第,位至宰相,寿登耄耋。唐朝有个裴度,少年时贫落未遇。后游香山寺中,于井亭栏干上拾得一条宝带。裴度将一条宝带,即时交付与妇人,妇人拜谢而去。

  5. 他本是饥饿而死的相,却因做了这件事改变了!

    裴度看见案桌上有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个翠玉带和二个犀带。他们三度用剑袭击裴度,第一剑,砍断了鞋带,第二剑刺中裴度的背部,却只划破了他的内衣,第三剑轻微刺伤裴度的头部,恰巧他戴了毡帽,所以剑伤不深。由于裴度逃走过于仓促,不小心掉落沟壑中。叛贼以为裴度已经死了,所以才舍离而去。

  6. 裴度

    宪宗在削平不受朝命的藩镇的过程中,任命裴度为相,主持讨叛...。裴度认为淮西是心腹之疾,必须扫除,且河北藩镇正据此估计朝廷强弱,故不宜中止讨伐,并自请督师。同年八月,裴度以宰相领淮西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赴前线。当时穆宗昏聩,宰相只图苟安,裴度军前奏请事宜,常受阻挠,因此不能取胜。敬宗、文宗二朝,裴度历任淮南等四道的节度使,其间虽曾短期入相,亦遭到李逢吉等排挤,不能久任。

  7. 拾金不昧得善报

    裴度少年时代屡试不中,洛阳有位相士说他形象不入贵格,会遭饿死之命。裴度解开包裹查看,果然不错,于是全数送还。妇人拜谢,愿留一条赠送裴度。裴度就在那年中举。

  8. 相貌庄严的妙招:修善与面相

    所以,心是面相的枢纽,看相不如看心。由于裴度逃走过于仓促,不小心掉落沟壑中。其实,这正是裴度良好的品德所造成的。裴度的心比较清净,不但对他人所遗失的贵重物品无动于衷,即使生死的问题,他也能置之度外。由于他的面相术很灵验,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鬼眼七”的雅号。>“鬼眼七”这位相师判薛二的第一位朋友说:“你秋季后会升官!”

  9. 让算命先生大惊失色的奇事!

    几件让算命先生大惊失色的奇事!由于裴度逃走过于仓促,不小心掉落沟壑中。四夷的君长,一定会询问裴度的年龄相貌,由此可见中国和夷族对他是多么敬畏和佩服!裴度事奉四位皇帝,始终表现了很好的品德。清朝光绪年间,杭州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算命先生,名叫陈七。鬼眼七惊讶地说:「薛先生!你脸上灰泥色不见了!你应死不死,必定做了大善事,将来还会得上寿呢!」这时候薛二心里才明白「相从心转,为善保寿」的道理。

  10. 节首一念仁善,顿改贫夭.

    裴度看见案桌上有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个翠玉带和二个犀带。他们三度用剑袭击裴度,第一剑,砍断了鞋带,第二剑刺中裴度的背部,却只划破了他的内衣,第三剑轻微刺伤裴度的头部,恰巧他戴了毡帽,所以剑伤不深。由于裴度逃走过于仓促,不小心掉落沟壑中。裴度事奉四位皇帝,始终表现了很好的品德。裴度的心比较清净,不但对他人所遗失的贵重物品无动于衷,即使生死的问题,他也能置之度外。

随机推荐

  1. 行善救人不淫免除火灾之难

    史先生听了,毫不犹豫的掏出七十金,交给村民。史先生看到男主人外出,不便再留,表示告辞。面对这样的诱惑,史某毫不动心。半月以后,史某邻居发生火警。熊熊的烈火,快要烧到史某的房屋。接着轰然一声,房屋后壁向外倒塌,使得他们得有逃生的出路,史某左手携着妻子,右手抱着儿子,奔出了屋外,一家人幸免于难。这一次火灾,村中有九人葬身火窟。有人知道他救人不淫的善行,更认为他捐金之功十之四,拒色之功十之六。

  2.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ǐzǐzhīmáo,gōngzǐzhīdùn【解释】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或言论来反驳对方。【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例子】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

  3. 秦朝时期匈奴被打的不敢入侵中原 为什么到了汉朝就打不过匈奴了?

    在秦朝时期,匈奴被打的不敢入侵中原,到了汉朝时期,就是打不过匈奴,这是为什么?当秦始皇建立秦国之后,大将军蒙恬驻守边关,匈奴直接被逼出河西走廊地区。秦朝后期,中原地区纷争不断,给予匈奴发展的时机,那个时候匈奴的冒顿单于,自立为王,迅速的消灭东湖,打败大月氏,解除了匈奴裁员上威胁,随后先后灭掉草原部落20多个。在加上,秦朝有熟悉边疆的将领,比如李牧、蒙恬,而汉朝缺少熟悉匈奴边塞的将领。

  4. 《史记》与司马迁的悲剧:司马迁的个人遭遇

    综观整部《史记》,会发现它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这种个性化的创作直接源于司马迁的个人遭遇。我们在《太史公自序》中会发现司马迁对自己的出身相当骄傲,对自己的学识非常自负,但这个骄傲自负的高贵身躯却遭受了宫刑,荒谬的现实造就了司马迁的悲剧人生。但司马迁并不是一味的重生轻死,他赞同为信念和理想而死,死得其所,视死如归。

  5. 揭秘中国古代房术中的四大有忌讳

     揭秘中国古代房术中的四大有忌讳  在宋朝以前成书的《医心方·至理篇》援引《素女经》云:“不寒不热,不饥不饱,亭身立体,性必舒迟。”这是一条关于房事时周围环境与身体基本状况的准则。  中国古代房中术向来兼有养生学的思想,讲...

  6. 梦见暖瓶

    周公解梦梦见暖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暖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帝国覆灭的前夕-施劳弗高地战役

    在1945年4月9日,加里宁格勒落入苏军手中,这令由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能移向奥德河东岸。在4月的前二个礼拜,苏军做了一次二战以来最快的调动,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接替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奥德河下游斯科特到波罗的海的防务,这使得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得以专心负责南半部的攻势。在另一端,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伊万·科涅夫指挥下,将部队自上西里西亚西北方移至尼斯河。这3个苏军集团共

  8. 梦见雪地开路

    周公解梦梦见雪地开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雪地开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谨小慎微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ǐnxiǎoshènwēi【解释】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例子】其生平无不谨小慎微,事事得其所处。(清·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近义词】谨言慎行,小心翼翼【反义词】胆大妄为,粗心大意【相关】百度“谨小慎微”

  10. 戊戌变法时慈禧太后抓了8人,处死6个,其余2人干什么去了?

    但这次变法却注定是要失败的,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势力,不甘心权利旁落,对刚刚亲政不久又急于实施新政的光绪皇帝进行打击,囚禁了光绪皇帝,逮捕了主导维新变法的骨干精英,策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戊戌政变。

返回
顶部